《推背图·坎》后记:玉碎纹生
绍兴二十年的春分,西湖孤山飘起细雪。老舟子撑船过锦带桥时,见有个白发老妪将一对玉蝶投入湖心。那玉蝶入水竟不沉,反而旋出涟漪,惊得群鱼跃水争衔——鱼唇触及玉蝶的刹那,鳞片顿时印上李花纹路。
“婆婆投的是什么宝贝?”舟子好奇问。 老妪笑而不答,只指指雷峰塔。塔影斜照处,有孩童正在沙地画卦:坎水上涌托起离火,火中绽出李花。忽有北地商旅驻足惊呼:“这画法!竟与贺兰山新出土的《无头血碑》一模一样!”
商旅从怀中掏出拓片:碑文记载靖康以来宋金秘史,落款处却非任何名姓,只盖着双玉相撞的印痕。最奇的是碑阴刻着推背图未载之象——黄河长江交汇处,万千百姓以锄犁拼出坎卦图形,图中央绣着“四海书院”四字。
“听说书院女山长昨日仙逝了。”商旅叹道,“临终前她烧了所有书稿,唯留一句:坎玉碎时方为圆满。” 舟子忽然指着湖面惊呼:“蝴蝶!”
但见万千李花鱼聚成玉蝶形状,驮着那对真玉蝶缓缓沉入湖底。水波平复时,孤山传来钟声——原是岳王庙新铸的“无字钟”首次鸣响。钟声荡过北山路,惊起额点朱砂的卖花娘,她篮中李花瓣飘进宰相府,正落在致仕多年的秦桧茶盏中。
茶汤泛起涟漪时,老宰相突然痛哭失声。仆役后来整理遗物,发现他枕下藏着半块焦黑坎玉,玉上刻着极小的字:“母柔贞绝笔”。
同年秋,金国旧都析津府突发地动。震出的古墓里并无棺椁,只悬着幅双面绣:正面是宋金婚仪,背面是南北商路图。绣品中央用发丝绣谶:
玉碎纹生处 李花覆国疆 莫问坎归意 且看舟桥忙
——而今黄河新渡口确有三座“舟桥”:宋人撑船,金人架板,西夏人结绳。有个盲眼老翁每日坐在桥头刻竹,刻完就抛入河中。有孩童捞起竹片,见上面刻着:
“柔福岳云卒于同辰,合葬日有蝶聚碑成坎形。” “兀术隐于漠北,教胡儿植桑三年,绿洲现李花。” “赵构临终泣曰:吾不如一织女。”
最后一片竹子刻着终语: 双玉沉湖李花新 坎卦原是真民印 谁言推背图已尽 舟桥年年续谶音
雪又落了。这次覆盖了宋金旧疆界,也覆盖了太行山深处的血泉寺遗址。唯有贺兰山碑林在月光下泛暖,因为碑石间嵌着万千碎玉——它们正随着地脉跳动,等待下一次沧海桑田。
(后记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