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报访(阮中华)在陕西洋县,有这样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王关顺。他是洋县有机文化研究交流协会会长,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有机文化研究院院长,陕西广播电视台《焦点在线》节目中心外联部副主任,同时也是西安市新时代风采人物研究会副秘书长、汉中专委会主任。这些身份的背后,是他在公益与文化领域的一次次勇敢探索和卓越成就,他已然成为洋县人民心中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公益之路:用爱筑起温暖防线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物资极度匮乏,镇村基层政府为防疫物资愁眉不展。王关顺没有丝毫犹豫,自掏腰包拿出2000余元,而后像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四处奔波协调,动用所有能想到的人脉,为的就是能尽快拿到酒精、84消毒液等紧缺物资。物资一到手,他马不停蹄地奔赴洋县黄家营镇的三溪关村、石家坎村等多个防控检查点,亲手将物资递到工作人员手中。那一刻,他眼中的关切和真诚,让坚守抗疫岗位的工作人员湿了眼眶。不仅如此,他还详细询问贫困孤儿的上学情况,承诺为孩子们争取资助,让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安心遨游。

当西安疫情形势严峻,他再次挺身而出。2022年1月17日下午,他带着价值2800余元的物资捐赠给黄家营镇人民政府;1月20日,又与会员王桃柱奔赴洋县黄金峡镇人民政府。他说,这些物资虽不多,但每一份都承载着自己对家乡的牵挂和守护家园的决心。
2021年,洛南遭遇严重灾情,道路冲毁、房屋倒塌。王关顺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急如焚。他迅速联系爱心企业和退役军人李康等人,四处筹集资金,争分夺秒购买物资后亲自带队送往洛南。到达后,他顾不上休息就投入物资卸载工作。看到受灾地区的艰难状况,他又马不停蹄赶回洋县,联合陕西省慈善协会抗战老兵营服务队筹集第二批物资。两次共筹集资金6万余元,全部用于购买物资捐赠给受灾严重地区。在巡检镇高山河村,现场人多事杂,他主动承担起协调工作,确保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尽快拿到生活急需品 。

2023年1月,寒冬凛冽,王关顺组织实施了“寒冬送温暖”活动。他带领团队深入了解洋县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为50名独居老人送去装满生活用品与保暖物资的健康爱心包。老人们收到爱心包时,那紧紧握住他手的场景,成为他公益路上最难忘的画面。
2023年2月,他将目光聚焦乡村教育,策划实施艺术点亮乡村走进乡村学校活动。专业艺术老师为乡村学生带去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兴奋,让这场活动意义非凡,为乡村孩子打开了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

文化征程:传承经典,开拓创新
在文化领域,王关顺同样热情似火。2022年6月,他怀着对家乡有机文化的热爱,四处奔走,发起成立洋县有机文化研究交流协会,并担任会长。此后,他带领团队深入洋县的每一个角落,探寻有机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当地有机产业从业者密切合作,为有机文化研究积累了丰富素材。

2023年2月,在古都西安,王关顺成功举办洋县有机文化研究交流协会顾问聘请仪式暨有机文化网上线发布仪式。活动现场名流汇聚,他满怀激情地介绍洋县的文旅特色与特产,从自然风光到有机农产品,从传统民俗文化到现代有机产业发展,让在场嘉宾对洋县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希望通过有机文化网,让洋县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作为《记者报》陕西省编辑部主编,王关顺充分发挥媒体人的敏锐视角。2019年5月13日,他深入黄家营镇,实地走访了解拆旧腾退工作情况,发表报道《洋县黄家营镇拆旧腾退工作顺利进行》,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完善 。
2022年11月,受聘为中国传媒集团有机文化研究院院长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有机文化的深度研究与广泛推广中。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有机文化研讨会,邀请业内权威人士分享前沿理念和发展趋势,他提出的有机文化与现代农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引发了热烈讨论 。

2022年8月13日,王关顺带领协会一行人赴宜君县非公党支部中共闽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党建联建活动。参观党员活动室、座谈交流、重温入党誓词、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对党建工作的用心和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王关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在公益与文化领域的每一次努力,都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家乡发展的道路。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家乡建设与社会公益事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