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美
文/康秀炎(河北)
学生时代,我常常以好奇心发现老师的美,从老师的外貌、衣着、举止、谈吐、神情、态度等各个方面,一旦产生好感,“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深深镌刻心中,经久而不能忘。
长大后,不小心成了教师,才明白“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教师的语言、行为、思想都要严加约束,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教师之美,美在仪态。教师不一定是帅男靓女,但仪态端庄是最起码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仪态美,这种美就会发散给学生,传染给学生,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成长。衣贵洁,不贵华,教师不需要追求时髦,但不修边幅也是不可取的。我接触过一些名师,他们举止大方,谈吐文雅,与精神风貌和谐统一,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教师,可想而知,这样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将会多大!李镇西老师重新当班主任,特意理发擦鞋,换上新衣裤,以一种朝气蓬勃的面貌去见新学生,像参加一个盛大的节日,充分把自己的精神风貌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李老师敬爱有加由此开始。
教师之美,美在品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会受到来自社会和生活各种诱惑的冲击,能否淡泊名利,独善其身就成为衡量教师品行的一面镜子。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见识过形形色色的教师。道德败坏者自然有之,但绝大多数都是敬业坦荡、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排在第一,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教师之美,美在爱心。我总认为,教师无爱心,不足以语教育。马卡连柯曾说过:“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事业当做乐趣来从事。”老师教书,根本上还是为了养家糊口,说白了就是一份职业。要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做成伟大,就需要有事业心,把“教书育人”当成事业去追求。教师有爱心,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平静地欣赏差异的美丽。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室里百花盛开,有高贵的牡丹、莲花、月季,也有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教师应拿出十足的关爱一视同仁,精心呵护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世界,让学生享受你的阳光雨露,让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在适当的时候开出最美的花朵。
教师之美,美在博学。李镇西老师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上课有底气,源于真才实学。教师的书卷味、艺术家气度或科学家潜质,都是一个磁场,紧紧吸引学生,让课堂形神兼备,具有灵魂。没当老师之前,我就兴趣广泛,文学、音乐、绘画甚至体育无不爱好,虽没成为艺术家,也没成为明星,但从教之后我却成了学生心中的偶像。我喜欢被学生包围起来的感觉,我的博学常能拨动学生的灵魂琴弦,奏出美妙的乐章。
教师是美的践行者,传播者,辐射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美,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简介:康秀炎,河北省沙河市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诗人协会会员。代表作文学作品集《我的第一桶金》,大量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和网络平台,多次获奖。其中《槐香依旧》一文被河南、山东、西藏、湖北等多地选为初中考试试题。《新时代畅想曲》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辅助教材朗诵版,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