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总巾帼英雄
作者/冯贵章
曾忆包钢初创,建设突飞猛进。
高炉拔地而起,全国人民欢欣。
包钢白手起家,处处遇到困难。
出铁迫在眉睫,焦煤成为麻烦。
近处倒有煤田,专家摇头否决。
周边煤质太差,必须远购精煤。
大家一筹莫展,一女语惊四座。
"结论下得太早,应有调查在先。"
众人定睛一看,却是新来唐总。
一身工装剪发,双眼炯炯有神。
此女确实不凡,川大化学高材。
已是炼焦主任,鞍钢劳模有名。
众人乐观其成,唐总领命调研。
从此风尘仆仆,足迹蒙夏煤田。
几次为探究竟,亲下深井查看。
实验三百多次,万种数据记满。
探寻科学配比,唐总矢志不渝。
实验取得成功,近取煤质可用。
高炉用煤天量,近取意义非凡。
省却长途运输,效益不可估算。
高炉顺利出铁,唐总立下头功。
依然一身工装,炉前常见唐总。
当年条件艰苦,烟熏火烤天天。
常人避之不及,唐总二十余年。
我曾焦化采访,体验扫盖炉顶。
全身如入火山,黄烟熏得头晕。
一生焦炉为伴,爱情献给包钢。
唐总高风亮节,赢得人人敬仰。
唐总事迹感人,早已全国闻名。
方毅题词称赞,奋战焦炉有功。
全国巾帼英雄,唐总位列其中。
唐总锦诗桂梅,英名国人称颂。
惊悉唐总逝去,痛悼百岁老人。
一生一身工装,一代巾帼英雄。
一位伟大女性,和颜悦色可亲。
唐总大爱无疆,唐总精神永存。
( 注:唐总,唐嗣孝,曾任包钢副经理,包钢副总工程师。中国第一位女炼焦专家,三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巾帼英雄。)

《唐总巾帼英雄》这首六言白话诗在多个维度展现出鲜明特色,可从以下方面点评:
内容与主题
诗歌聚焦中国首位女炼焦专家唐嗣孝的事迹,以包钢初创时的焦煤难题为切入点,生动还原她深入调研、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继而展现其二十余年坚守焦炉、奉献包钢的一生。主题鲜明且充满力量,成功塑造出一位专业过硬、吃苦耐劳、奉献家国的“巾帼英雄”形象,让读者能清晰感知到唐嗣孝的卓越贡献与崇高精神。
形式与语言
六言白话,通俗易懂:采用六言句式,节奏明快且朗朗上口,同时以白话入诗,摒弃晦涩辞藻,如“大家一筹莫展,一女语惊四座”“从此风尘仆仆,足迹蒙夏煤田”等,质朴的语言让故事和人物形象更易被大众理解接受。
叙事性强,层次清晰:诗歌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包钢初创的困境,到唐嗣孝领命调研、实验成功,再到她长期坚守、获得荣誉,最后到其逝世后的缅怀,叙事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宛如一幅展现唐嗣孝人生与贡献的长卷。
情感与价值
诗歌字里行间饱含对唐嗣孝的敬佩与缅怀之情,从“唐总高风亮节,赢得人人敬仰”到“唐总精神永存”,情感真挚动人。同时,诗歌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将一位优秀女性的奋斗故事与奉献精神记录传播,为读者树立了榜样,弘扬了爱岗敬业、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正能量,具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六言白话诗以朴实的形式、真挚的情感,成功刻画了唐嗣孝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是一首兼具故事性、情感力与社会价值的诗作。


作者简介:
冯贵章,共和国同龄人,曾任包钢日报总编辑,包钢教育处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