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
.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背景音乐】江南竹笛《九月九的酒》
.
醉里乾坤自剖白
——《醉客豪饮行》逐句解读
.
【张运韬】
.
前几日酒意上涌,随手写下《醉客豪饮行》,字句间尽是当时的豪情与怅惘。今日闲坐窗前,再读这首诗,那日的酒香、心跳与心绪仍清晰如昨。便想沉下心来,以字句为引,把诗里藏着的酒、意、心、思,慢慢剖给诸位看。
.
《醉客豪饮行》
乍观如练泻银涛,初嗅魂销意已摇;
入喉惊雷崩石裂,穿肠烈火卷狂飙!
醉中捉月凌清汉,逸态犹胜击空雕,
拂袖欲摧天门柱,振臂能掣日星高!
古来豪俊凭杯起,李杜诗魂贯九霄,
杜康酿得山河气,壮士提壶胆气骄!
黔中茅台震寰宇,皖地古井沁云韶,
封存状元红凝艳,川蜀五粮势冲霄!
延安窑火燃新炬,赤水涛声壮旧骁,
休道少年无远志,一腔热血对金瓢!
虽怀壮志吞千野,别绪暗萦泪染绡,
世事如沤皆聚散,唯余玉盏伴清宵!
旧岁烟痕随水逝,今朝鼓角动层霄,
一声雷破鸿蒙境,万盏同倾贺盛朝!
围炉共赏琼筵美,关公赤面镇邪妖,
不话当年龙虎斗,且邀明月醉今朝!
会当一饮三千斛,直上云巅弄玉箫。
.
(酒之遇,直上云巅弄玉箫)
.
一、酒之遇:从初见倾心到豪饮尽兴
(一)初见:银涛泻盏,香先醉魂
“乍观如练泻银涛,初嗅魂销意已摇”,这是我与那杯酒的第一眼、第一鼻之缘。彼时酒刚斟满,琉璃杯壁上,酒液顺着弧度缓缓滑下,没有溅起碎沫,反倒像一匹被风轻轻掀动的银色绸缎,“泻”入杯中时,又似月夜大江翻涌的银浪——后来回想,许是灯光映在酒里,才让这“银涛”多了几分暖融融的光。
可真正勾人的从不是模样,是那股钻心的香。酒刚凑近鼻尖,混着蒸熟粮食的焦香、陈年老坛的木质香气就先飘了过来。它不像烈酒那般冲鼻,反倒像一根软绵的线,绕着鼻尖转了两圈,又悄悄往心里钻。当时只觉得“魂儿先醉了”,后来才懂,这便是人与酒的“初遇”——如遇知己,不必多言,初见便动了心。
(二)入喉:惊雷穿肠,烈气冲天
“入喉惊雷崩石裂,穿肠烈火卷狂飙”,这才是豪饮的真滋味。当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刚过喉咙,就像有一声“惊雷”在嗓子里炸开——不是刺痛,是一种透亮的劲,仿佛喉咙里藏着块堵得慌的小石头,酒一冲,石头瞬间崩开,整个人都跟着通透起来。
这股劲还没停,酒一进肚子,立刻化作一团“烈火”。不是烧得难受的火,是裹着力量的火,从胃里往四肢百骸窜,连指尖都跟着热起来,像风卷着狂涛,把浑身的寒气、倦气都冲散了。豪饮哪是为了品“味”?是为了品这股“劲”,这股劈山裂石的痛快,这股敢爱敢恨的直白。
(三)醉态:捉月凌云,态胜击雕
“醉中捉月凌清汉,逸态犹胜击空雕”,酒劲渐起,眼前的景象、心里的想法都跟着飘了。当时抬头看窗外,夜色正浓,月亮挂在天上,醉眼朦胧里,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冷光,倒像个伸手就能摸到的玉盘,好像踮踮脚就能“捉”到,顺着月光就能“凌”过银河——“清汉”不只是银河,更是平日里绑着人的规矩、套着人的枷锁,醉了,就敢冲破这层束缚,往自在里走。
再看自己的姿态,哪还有平日里的稳重?靠着椅背晃着酒杯,手臂一抬就像要劈开空气,倒比天上盘旋的鹰隼还自在。旁人笑我“像个没长大的少年”,可少年才敢这般无拘无束!这不是真的“捉月”“凌云”,是心里的“放”——平日里藏着的野心、憋着的洒脱,全借着酒劲放了出来,放得坦坦荡荡。
.
(酒之魂,借我青春枕诗眠)
.
二、酒之魂:从古今豪杰到九州风情
(一)承古:豪俊凭杯,诗魂贯霄
“古来豪俊凭杯起,李杜诗魂贯九霄”,喝到酣处,就不能只说自己的醉了,得想想古人。古往今来的豪杰,哪一个离得了酒?刘邦醉唱《大风歌》,唱的是帝王的豪迈;曹操对酒叹“人生几何”,叹的是英雄的忧思,他们的豪气,是酒浇出来的;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饮的是诗仙的洒脱;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放的是文人的赤诚,他们的诗魂,是酒泡出来的。
酒从来不是奢侈品,是“引子”——引豪杰的胆,引诗人的魂。李杜的诗为什么能“贯九霄”?因为诗里有酒的劲,有醉后的真,不是无病呻吟的愁,是敢骂天地、敢怜苍生的真。我写这两句,是想把自己的醉,接到古人的醉里去,和千年前的李杜、豪杰们碰一杯,喝一口跨越时空的真。
(二)藏气:杜康酿就,山河入酒
“杜康酿得山河气,壮士提壶胆气骄”,握着酒杯琢磨,这酒里到底藏着什么?是杜康的手艺?不,是“山河气”。粮食是地里长的,吸的是山川的灵气;酒坛是土里烧的,藏的是大地的厚重;陈酒是时光酿的,聚的是岁月的劲。所以酒一倒出来,不是小家子气的香,是裹着山河的气——喝一口,就像把山川河流都装进了肚子里,浑身都带着天地的劲。
壮士为什么提壶就骄?不是酒壮怂人胆,是酒让他记起自己的底气——肚子里有山河,手里有刀剑,怕什么千军万马?这一句是写酒的“魂”——酒不只是液体,是山河的浓缩,是时光的沉淀,人喝的不是酒,是对天地的敬畏,对自己的自信。
(三)阅世:九州名酒,各有风情
“黔中茅台震寰宇,皖地古井沁云韶,封存状元红凝艳,川蜀五粮势冲霄”,聊到酒的魂,自然就说到了各地的名酒。贵州茅台酱香味烈得透骨,喝一口能记一辈子,“震寰宇”不是说名气大,是它的劲能震得动人心,不管是谁喝了,都得赞一声“烈”;安徽古井贡酒软绵带甜,像安徽的黄梅戏般沁人心脾,那香味像古代的仙乐绕耳,不烈,却难忘;江南状元红酒色如胭脂,藏着江南的灵气,喝一口,就像尝了一口江南的春天,软绵又清甜;四川五粮液集五谷之劲,烈得张扬,像四川的火锅般冲劲十足,一入口就带着劲往天上走。
这四句不是列酒名,是写酒的“味”,也是写中国的“地”——不同的地,养不同的酒,不同的酒,藏不同的风情,喝遍这几杯酒,就像走了一遍中国的山河,把各地的烟火气都尝进了嘴里。
.
(酒之情,少年壮志胸潮涌)
.
三、酒之情:从家国热血到少年壮志
(一)忆史:窑火映酒,涛声壮勇
“延安窑火燃新炬,赤水涛声壮旧骁”,酒里不只有古意,还有今时的热血。想起父辈说的故事,当年战士们在延安的窑洞里,就着煤油灯喝着自酿的酒,聊着眼望的新中国,酒里烧的是信仰;红军过赤水时,或许也喝着当地的酒壮行,酒里藏的是勇气,是敢打敢拼的劲。
“新炬”是新的希望,“旧骁”是老的英雄,酒把新与旧连起来了——当年的英雄喝着酒保家卫国,如今的我们喝着酒,不能忘了他们的劲。我写这两句,是想让酒里多些“骨”,多些家国天下的刚,喝这杯酒,要记着来路,想着去路,不能忘了那些为我们拼来好日子的人。
(二)励少:热血对瓢,远志藏酒
“休道少年无远志,一腔热血对金瓢”,总有人说“少年人喝酒是胡闹”,可少年人的酒里藏着远志。“金瓢”是酒杯,也是少年人的野心——对着金瓢喝酒,不是贪杯,是把一腔热血倒进杯子里,喝下去,让热血顺着酒劲走遍全身,浑身都带着闯劲。
我年轻时也有人说“你太狂”,可狂怎么了?少年人不狂,什么时候狂?远志不是挂在嘴边的,是藏在酒里的,是喝了酒就敢去闯、敢去拼的劲,是敢说“我能行”的底气。这一句是写“少年气”——不管多大年纪,心里总得留着点少年的热血,对着酒杯,就能想起自己当年的志向,想起自己当年敢闯敢拼的模样。
(三)抒怀:壮志在胸,别绪暗涌
“虽怀壮志吞千野,别绪暗萦泪染绡”,可醉到深处,豪情里总会掺点软。心里装着“吞千野”的壮志,想再闯闯,想再干出一番事,可转头想起这些年走散的朋友、错过的机会,鼻子突然就酸了。
别绪是藏在心里的,不是嚎啕大哭的泪,是“暗萦”——像一根细细的线,悄悄绕在心上,一扯就疼。酒劲上来,泪就忍不住了,滴在绢帕上,“泪染绡”——不是软弱,是真。人哪能只靠豪情活着?有刚就有柔,有壮志就有别绪,就像酒有烈就有绵,这才是完整的人,才是真的人。
.
(酒之悟,聚散如沤且今宵)
.
四、酒之悟:从世事聚散到活在当下
(一)知命:聚散如沤,玉盏相伴
“世事如沤皆聚散,唯余玉盏伴清宵”,酒劲再淡些,脑子反而清醒了。“沤”是水里的泡沫,聚得快,散得也快——世事不就是这样?朋友会走,亲人会离,连自己的壮志,也可能被岁月磨平。可什么不变?是手里的玉盏,是杯里的酒。
不管世事怎么变,不管身边的人聚了又散,晚上坐在灯下,倒一杯酒,玉盏陪着自己,清宵陪着自己,就够了。这不是消极,是通透——人不能抓着聚散不放,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和酒相处。酒是不会变的,你对它真心,它就对你真心,永远陪着你。
(二)惜今:旧岁已逝,今朝当醉
“旧岁烟痕随水逝,今朝鼓角动层霄”,再往远了想,过去的事就像烟痕,被流水冲得干干净净,再想也没用。可今天不一样,“鼓角”是楼下小店的热闹、是手机里朋友的消息、是身边人的笑声,这些热闹能“动层霄”——能让天上的云都跟着晃,能让人心里的劲又提起来,能让人觉得“活着真好”。
人不能总活在过去,旧岁走了就走了,今朝的热闹要抓住,今朝的酒要喝够。这一句是写“活在当下”——过去的遗憾,未来的担忧,都不如现在手里的一杯酒,不如现在耳边的鼓角声。醉了,就忘了过去的愁;醒了,就抓住现在的好。
(三)贺时:雷破鸿蒙,万盏同倾
“一声雷破鸿蒙境,万盏同倾贺盛朝”,这是最热闹的一句,也是最真心的一句。“鸿蒙境”是混沌的、沉闷的,可一声雷响,就把这混沌劈开了,天亮了,日子也亮了——这雷是希望,是改变,是我们盼着的好日子,是我们身边的烟火气。
此时哪还能独饮?要“万盏同倾”,和身边的人、和天下的人,一起举杯,贺这“盛朝”——贺这平安的日子,贺这热闹的人间,贺我们还能一起喝酒,一起笑。这一句是写“共情”——豪饮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是和天下人一起,为好日子干杯,为人间的暖干杯。
.
(酒之盼,围炉赏筵心渐安)
.
五、酒之盼:从安稳当下到自在初心
(一)归暖:围炉赏筵,酒镇心安
“围炉共赏琼筵美,关公赤面镇邪妖”,热闹之后,总要归到“暖”里。冬日围炉而坐,桌上的菜冒着热气,“琼筵”不是山珍海味,是和亲人朋友一起吃的家常菜,是暖到心里的热闹,是人间最踏实的幸福。看着杯里的酒,酒色发红,像关公的脸——关公是忠义的象征,他的赤面能镇住邪妖。
其实不是真的怕邪妖,是怕日子里的不顺、心里的不安,可握着酒杯,看着身边的人,就觉得踏实。酒像关公的赤面,给我们底气,让我们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只要身边有人、手里有酒,就不怕,就有勇气面对。这一句是写“安”——豪饮到最后,不是求狂,是求安,求心里的踏实,求身边的温暖。
(二)和解:不话过往,只醉今朝
“不话当年龙虎斗,且邀明月醉今朝”,酒喝到最后,就不想说过去的事了。“当年龙虎斗”是过去的辉煌,是过去的争斗,说多了,反而累,反而会困住自己。不如放下,“邀明月”——明月是老朋友,不管你得意还是失意,它都在天上陪着你,不偏不倚。
和明月一起喝酒,醉在今天,就够了。这不是忘了过去,是放过自己——过去的好与坏,都成了回忆,不如珍惜现在的明月、现在的酒、现在的人。人活着,不能总背着过去走,要学会和过去和解,和现在相处,和自己和解。
(三)寄望:饮尽豪情,直上云巅
“会当一饮三千斛,直上云巅弄玉箫”,最后收尾,便有了这两句。“三千斛”是夸张,是想把心里的劲、心里的情,都装进酒杯里,一饮而尽,喝个痛快,喝个坦荡。喝够了,就“直上云巅”——不是真的上云巅,是心里的境界高了,不再被小事困住,不再被情绪左右,活得自在又洒脱。
“弄玉箫”是自在,是洒脱,站在云巅上吹箫,箫声能飘到天上,能飘到心里,没有烦恼,只有自在。这一句是写“盼”——盼自己能永远有豪饮的劲,盼自己能永远有自在的心,盼不管走多远,都能记得醉时的真、醉时的勇,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写这首诗时,从黄昏写到深夜,酒杯倒了又满,字句间都是当时的心跳。有人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我觉得,醉翁之意也在酒——酒是引子,引着我们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豪饮不是喝得多,是喝得真;不是喝得烈,是喝得勇。
如今再读,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夜晚,手里的酒杯还热着,心里的劲还足着。人生就像一杯酒,有烈有柔,有聚有散,有豪情有怅惘,可不管怎么样,总得举杯喝下去——喝下去,才能见着后面的风景,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2025.9.2)
.
【作者简介】
张运韬,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委党校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湖南省哲学学会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委员、邵阳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邵阳市音乐家协会音乐理论创作学会副会长、湖南省邵阳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