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仁财,城步苗乡最后的
抗战烽火记忆
·
雷学业(苗族)
·
2025年8月28日午后五时,我在“山径文学社”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苗族风情系列第三十八篇——《两位耄耋老人痛泣日军侵入城步暴行》。墨迹未干,挚友、邵阳市关爱抗战老兵组织负责人王建腾先生已在文末留言:“@春天的故事:城步县最后一位抗战老兵李仁财,今日下午二时归队,享年百岁。李仁财原籍四川宜宾,乱世后定居城步县白毛坪乡至今。”我心头一沉,当即以三枚“合十”表情肃然回复,寄我哀思。
李仁财老人生前佩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雷学业摄
旋即,我联系上与李老同村之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歌舞村苗族女诗人江雪花,求证音讯虚实。她回复尚不知情,愿代为打听。夜深时分,她传来回音:李老确已仙逝。翌日上午,我在微信上寻得李老在城步县城工作的孙儿,致以慰问,并循苗家礼俗奉上微信红包,略表寸心,寄托我对这位抗战老兵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悼念。愿老人一路走好,早登极乐,亦望孝门节哀,化悲为力。
李仁财,男,汉族,1926年10月26日生于四川宜宾筠连县大乐乡金果村,2025年8月28日,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歌舞村大乾苗寨安然辞世,享年九十有九。
李老逝世后,中共邵阳市委统战部、民革邵阳市委、中共城步县委统战部、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会、四川川军团、深圳武冈商会、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歌舞村支两委、城步儒林大酒店等单位,以不同形式致哀或敬献花圈。李老虽为川籍汉人,然其后人随母系皆为苗族,故其后事依湘西南苗族古风隆重举行。道场三昼两夜,吊唁与助丧之人簇拥李家院落,亲友乡邻含泪扶柩,送老人最后一程,使这位川籍老兵长眠于苗乡青山……
2018年时的李家吊脚楼,图中右一为在世时的李仁财老人 雷学业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烽火骤起,全面抗战拉开序幕。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携手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3年春,刚满十六岁的李仁财“躲兵”返家,岂料当夜即遭“枪兵”围门,无处可遁,被强征入伍。连夜押送至筠连县师管所,后又乘机飞赴云南团管区。时值云南老山战事惨烈,每日皆有军官前来壮丁营抽丁补员,前线将士多浴血殉国。数日后,李仁财被选入新兵连,受训两日,即赴火线。是日凌晨,班长低声嘱咐士兵埋伏战壕,不得探头,听令开火。霎时间枪炮轰鸣,日军如潮涌至。班长大吼:“兄弟们,打!”顷刻间子弹呼啸如雨,排山倒海压向敌阵,日军溃退。酣战中,李仁财忽觉右腿剧痛,伸手一摸,血肉模糊——弹片削去大块皮肉,血流如注。旋即被救护队抬下火线,送往后方医院。三月伤愈,被编入铁道兵团担任信号兵。
2018年8月,作者雷学业与李仁财老人合影 王祥辉摄
日本投降后,李仁财随部队先后赴长沙、湖北江安接管日军仓库。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其所在铁道兵团解散,转隶九十七军驻守汉口与长江防线,后又退至长沙。驻于城外的李仁财所在部队军长拒降,率部经广东、广西撤向柳州,意图退往南宁。不料在距南宁约四十里处遭解放军伏击,李仁财于混乱中遁入甘蔗地藏身,天亮后被搜山部队俘获。
经教育,李仁财被遣散回乡,与湖南战友钟老仁(城步西岩钟家坊人)等三人结伴而行。途中不幸遭遇土匪,随身金圆券等财物尽数被劫。流落至桂林,李仁财本欲返川,钟老仁劝道:川路遥远,匪患猖獗,乞食艰难;湖南民风淳朴,易谋生计,不如暂留湖南,待攒足盘缠再作归计。于是李仁财辗转至湖南城步,先于湘桂边境蓬洞一带打短工,后至白毛坪下坪水一夏姓地主家垦荒种田。因做事勤恳、为人忠厚,屡得雇请,直至1949年10月城步解放。
城步白毛坪镇歌舞村大乾苗寨一角 雷学业摄
怀揣对新中国的赤诚,李仁财积极投身城步土地改革与新中国建设。他加入农会与民兵组织,被推选为民兵队长、农会负责人及连坪乡副乡长,并于1953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勤勉踏实、追求进步的李仁财,赢得了上坪水苗寨苗族姑娘江月英的芳心,遂依苗俗“上门招郎”,二人喜结连理,婚后育有五名子女。自解放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李老几度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垦荒辟壤,向贫困宣战,为改变苗乡面貌倾注血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较大贡献。
2018年5月,雷学业(后排左三)王祥辉(后排左一)雷学品(后排左二)采访李仁财(前排中)时与其家人合影 刘永清摄
2018年5月,城步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王祥辉受组织部委派,至白毛坪乡歌舞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走访之间,王书记意外发现这位隐没深山七十载的抗战老兵。于是他邀我(时任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与兰蓉乡中心学校高级教师、大邵公益负责人雷学品一同深入采访李老,试图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为老人正名,助其安享晚年。经两个多月细致走访,我们终将李老身世查清,写成报告文学《一个抗战老兵的传奇人生》,于8月初在县、市、省及国家级平台发表,引起广泛回响。同年8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湖南老兵之家派遣曾宪军、郑亚明等志愿者赴大乾苗寨寻访并确认李仁财抗战老兵身份。经详细访谈与核实,志愿者将材料呈报基金会及有关认证部门,最终确认李仁财为流落湖南城步的川籍抗战老兵。随后,志愿者为李老颁发并佩戴了镌刻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字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编号2015180951),授予“抗战老兵之家”门牌。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亦备妥慰问礼包,内含四川“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纪念章”及印有“抗战老兵”字样的棉服、红围巾、手套、唱戏机、毛毯、保温杯、奶粉、夏季绿色背心、红色帽子、慰问信等,托曾宪军转交李老及其家人。慰问信上书:“七十多年前,你们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完整做出巨大贡献。如今耄耋之年,您们在人生历经磨难之下却依然不失家国情怀,您们不愧为忠肝义胆的卫国战士。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国家若有记忆,记得路,知归途……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您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的脊梁,我们的骄傲。”
2018年8月,胸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手持“抗战老兵之家”门牌的李仁财老人及其家人合影 王祥辉摄
自身份获确认后,李老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每日走访乡邻,坦然述说那段曾讳莫如深的“国军”抗战经历,激动赞叹:“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认定我是抗战老兵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我颁证了!感谢共产党!”对于那枚纪念章,他毕恭毕敬置于神龛敬奉三昼夜,而后悉心锁入木箱,唯贵客至方请出展示。每晨起身,他必在“抗战老兵之家”牌匾下默立良久——那是他用鲜血换来的至高荣誉,是七十年魂牵梦萦的记挂,更是全家无价之宝。
2018年8月,在深山苗寨享受天伦之乐的李仁财老人 雷学业摄
李老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青年时代投身中华民族抗战伟业,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奋力改变苗乡贫困面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李老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至少三次死里逃生:首次于老山前线,险些殒命于日军炮火;二次在南宁,机智藏身甘蔗地,避战重生;第三次在大乾苗寨,伐木时遭倒树压顶,昏迷不醒。山道险远,送医无望,乡人请来当地“水师”--孟姓“巫师”施法救治。孟师跪请祖师,念咒施术,以雄鸡覆额,守至夜半。翌日天明,李老竟奇迹苏醒。
2018年8月,李老穿上印有“抗战老兵”字样的夏季背心、戴上抗战老兵帽子,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雷学业摄
李老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我曾问他:“当年既至桂林,为何不返四川而选择湖南?”李老答:“从南宁到桂林,兵匪横行,民风悍戾,我身无分文,衣不蔽体,乞食无门。至桂林稍安,渐得温饱。城步战友劝我:湘地百姓乐善好施,可免饥馁;若走黔蜀,地瘠民贫,必死途中。我便随他逃至湖南,落脚城步。”
2018年8月,志愿者向李老宣读慰问信 雷学业摄
果如其言,他们一路乞讨至龙胜、城步,沿途皆得施舍,免于饿殍。李老流徙至城步后,终至白毛坪乡上坪水苗寨。先为地主佣工,解放后获安定生活,曾任大队书记、副乡长,并于大乾苗寨“招郎”成家,生儿育女,安享天伦。直至九旬高龄,老伴方含笑而逝。
李老生前与四川家人来往书信 雷学业摄
我再问:“居城步七十余年,难道不想回四川老家去吗?湖南与四川,你更中意那个地方?”李老笑答:“年轻时养家糊口,囊中羞涩,难返故里;年老后故旧零落,步履蹒跚,而且父母兄弟亲人均已离世。湖南胜四川多矣!城步生态佳、环境美、林木茂。湘人待我如亲,我怎舍得离去!”
2016年老伴离去后,李仁财老人在家人陪护下安然生活 雷学业摄
面对这位充满传奇与智慧的抗战老兵,我潸然泪下,肃然起敬……是啊,一方能乞得温饱的土地,便是生存的希望;一个可娶妻生子、终老不愿离去的异乡,又何尝不是人间天堂?
李老,一路走好!天堂再无烽火,唯有和平。愿来世再临湖南,再归城步苗乡!( 2025年9月6日于广东省惠州市)
参考资料:
1.《一个抗战老兵的传奇人生》雷学业 王祥辉 雷学品
2.《隐居城步70年后抗战老兵李仁财再获殊荣》雷学业 王祥辉 雷学品
3.《一个抗战老兵生存智慧》 雷学业
雷学业简介
雷学业2025年8月于上海
雷学业,男,苗族,中共党员,湖南城步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 历任城步中学教师、县教委干部、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副科级)、工会主席(正科级)、城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城步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城步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副处级干部(四级调研员)。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委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员、湖南省苗学学会理事、邵阳市文史研究员、邵阳市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城步苗族自治县“苗学研究标兵”。研究领域为苗族历史、文化、民俗和语言文字。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民min族报》《湖南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和论文作品200余篇。主要著作有《城步苗族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神韵--苗族文化研究》(线装书局)、散文集《中国文化典范人物—雷学业作品珍邮赏析》 (中国邮政 澳门邮政出品)、电子书《苗族情话》(当代文艺社)。编著有《城步苗族建筑文化》《舌尖上的苗族》《苗族文化论坛文集》《城步文史》第七至第十三辑(文史博览杂志社出品)等。
点击链接雷学业“苗族风情故事”-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