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感怀
文/刘志轩
十九岁的我,已经读了十四年的圣贤书,求学之路十四载,热爱文学一事,却是贯彻始终。 刚刚下课,突然看见友人的朋友圈去见恩师,突然有所感怀,长叹山高路远,求学之地距离故乡距离恩师太过遥远,久久未能回归感谢恩师,十四载,一些事却是依旧难忘,或许会常伴我此生直至我成为黄土一抔。诸位恩师的教诲之言萦绕耳畔,仿佛一如曾经,一如当初亲耳聆听。
一些感恩的话,今天却是山高路远,学生难以亲口当面说给恩师们,只能尽我心意于纸上,于学生而言聊作慰藉,千言万语,余着待学生亲口说与恩师们听。
或许有些事,恩师们已经忘记,毕竟一代新人换旧人,距离学生那个年代,已经久远,六七年是有的,六七届新面孔的学生冲洗之下,淡忘则是常态,不过,学生不敢忘,求学路上每一位恩师,都牵挂在心,于我而言,求学之路遇见恩师,不亚于结交一位挚友。
小学时代,最让我怀念的,是王老师。 当初教我们那一届时,王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他从未说过他的年龄,估计已经有花甲之岁,不过却看起来非常年轻,国字脸,头发如同鲁迅先生一般,短而硬,微白,凸显刚毅,看起来非常刚正不阿,甚至有些严厉。
说实话,却是如此,严厉是有的,不过,那只在课堂之上,在他的课堂上,有一股魔力。当时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没有外聘一说,都是在几个临近的村子找的上过学的“高材生”充当,所以所说的也非现在所普及的普通话,而是我们当地的土话。
当时我们那儿的教育程度可以说非常落后,教育资源也是少的可怜,就我所知,当时我们冬天上课的时候,后面还生着农村用的火炉,燃料,学校统一购买的煤炭居少,更多的是秋收之后的玉米瓤。 小学内容按理说是偏简单的,但是我却并不热衷于学习,甚至可以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师今天教的内容,不说明天,可能当天晚上做作业时就忘记了,故而我的成绩一直以来都在班里后几名。
我一直不以为意,以为反正不管我小学成绩如何,都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受众内,反正总有初中上的。 我的这个思想,在我现在成熟一些看来,着实有些……不成气候。
也索性,我遇见了王老师,那个严厉却又和蔼可亲的小老头,多亏了他的教育,我才在小学的倒数第二年如梦初醒,悔不当初,奋力学习。
记得那时刚是五年级开学,夏天,还穿着短袖,开学之后,我依旧将学习看做是我最大的敌人。 但是数学老师,却是换了一个人,我不以为意,感觉换个老师无所谓,不就是在课上换了一个面孔看课外书吗。
所以我照旧,上课不听,作业不写,一派浪费大好时光的模样。可是新换的数学老师却让我极为难受。
在五年级刚开学的时候,王老师的名号就不知怎的传遍了我们班,名号只有一个,格外的严格,格外的严厉,格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我开始有些担心,但是我却以为,之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严厉的也不乏少数,但是最后碰到钉子,久而久之也不会再管我,我以为他也是这样,但是最后结果却让我大感意外。
我第一次作业不写,他就课下将我叫到了办公室,当时我们教室离着办公室不过三十米,但是我却磨蹭了半个课间,方才去找他。
到了办公室,一众老师都投来目光,我的班主任也不例外,却是一扫而过,对于我这个学生,他是不屑于管教的,之前曾经管过几次,都是无用功,之后就任由我去了。 王老师将我唤到身前,先是问我为何不写课后作业,我无所谓地说,不想写,我本以为他会苛责于我,但是他只是向我解释了老师们留课后作业的目的,说辞依旧老套,我依旧没有放在心上。 见说不动我,他便让我先回去上课,等放学之后晚会走,他要与我谈谈。
我当时大感意外,还从未有一个老师能做到这个地步,只是为了我一个成绩属于最下游,常常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我不由得对他恭敬一些,便回去上课了。 待到放学之后,因为学校里校车有限,只能几个村几个村的送,等到送我们村,还有一段时间,得等到校车回来,我没有像平常一样和发小去操场上玩儿,而是只身一人来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王老师一个人,其他老师都已经下班了。 我看着他独自在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看得不是滋味,想听听他作何说法。
王老师也不像学生们所说,这么温柔和蔼的老师,那些学生们当真应该好好擦擦眼睛。
王老师依旧没有苛责我,反而同我谈了心,严厉的表情,温柔的话语,触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我深觉我做错事,我深觉我应该改变一下,最起码,不应该辜负老师的心意。
也就是从那次谈心之后,当初那个上课不听,作业不写的我已经消失,就连身边的人都感觉奇怪,我没有说原因,只是一味的改变自己,我知道我能碰到这样负责任的老师已经是我的幸运,而且更幸运的是他还予以我教诲,如听圣人之言。 也是因为我的悬崖勒马,我的成绩不再如此不堪,也只是刚刚过了及格线,处在全校中游偏上的水平。
不过我在小学六年,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非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王老师那个中午,用最朴素的土话说出的最朴素却是蕴含哲理的教诲,足够我研究一生。 不过在我毕业之后,我下一次也是以后唯一一次再见他,就是在初二的时候了,那个时候他在清扫大门,当值门卫室门卫。
我正准备回家,看见大门口的王老师后,连忙下车与之攀谈,师徒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交流。 通过与王老师交流才得知,当下重视教育,所有的老师都必须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教学生,对于他们这一代老人来说,能够上学已经不易,更何况教师资格证,故而那些曾经教导我的老师,尽皆被辞退,取而代之的是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年轻陌生面孔。
我突然觉得有些悲哀,因为我得知了,自从教学资源和老师资源全部更新换代之后,我们那一届开始的学习盛世,却是成为了最后一届,往后成就反而一届不如一届。
已经有数年未见王老师,但是心中依旧牵挂,承蒙教诲,山高路远,望安好。
随之而来的,是我的初中时代,说实话我初中碰到的老师,都是万里挑一的好老师,这属实是我的幸运,不过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季老师和刘老师。
我因为承蒙王老师教诲,好好学习,在初中入学成绩中排名59,已经是一个当初我想都不敢想的成绩,也是因为这个成绩,让我进入三班学习,七年级三班,遇到了我初中第一个班主任,季老师。
季老师四十多岁,同样非常年轻,看起来和蔼可亲,就是或许是天生与之俱来的亲和力,感觉他对所有人,都有一种特殊的魔力,特殊的亲和力。 他是一个语文老师,讲起课来,如同朗诵,悦耳动听,一丝不苟,又带着俏皮,常常能引得班里由衷开怀,能够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 寻常课下相处,宛如同龄人,居然能够有共同话题,聊起天来让人如沐春风,非常舒服。 季老师带着传统文人的风骨,见他如见古代儒学大家,如同儒生在世。 我自三四年级以来,常常阅读课外书,寻常积累不少,故而学习语文这个科目游刃有余,也是得到了季老师的青睐,故而我语文成绩常常名列前茅,就算整个学校总体成绩排名一二的学生,语文成绩也要逊色我一等。
其实当时语文是我最喜欢的科目,当时也是最有天赋的,当初我对写作的热爱,让我热衷于这个科目,我想要季老师给我更多的写作的帮助。
不过当初出了一个小插曲,险些让我就此丢弃写作这份爱好。因为当时酷爱网文,已经近乎走火入魔,家里人深感不妙,以为此举会影响学习,其实并没有,其他科目的成绩非常稳定,却依旧被家里人所不容,当初说过,把时间全部浪费在这上面,没啥用。
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全家上下,也就只有我姐支持我,我属于独行之舟,孤立无援。 索性这个时候,季老师在一次大考试之后开了一次家长会。因为我寻常仔细钻研季老师留的作业和一些文言文,我深觉储备一些知识,未来必定会让我的写作之路更加顺遂,故而经常有不懂的知识点,便向季老师请教,非是做做样子哗众取宠,而是真情实意地请教。
对于我这种经常请教的行为,季老师也是倍感欣慰,加上我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季老师对我也是照顾有加,丝毫不吝啬夸奖之词,每每夸的我都深感惭愧,自以为只是做了一个学生应该做的。
也就是在那次家长会之后,所有家长领着学生都回家去,我恰好有一道文言文解析问题钻研已久,却始终不得其意,索性趁此机会找到老师一问。 季老师在看见我母亲与我之后,先是解决了我的问题,而后便拍着我的肩膀欣慰长笑,一边说我在语文方面极有天赋,一边极尽夸赞之词,说我是全校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杆旗帜。
我家里人也认识到我的语文天赋,也就是在得到这个旗帜称赞之后,家里人对我从事写作这件事也不再设限,倒是显得非常宽容。
从此之后,我也深爱写作,只为完成心中梦想,也为了不让季老师的称赞蒙尘。 结束初中学习生活之后,我还曾经几次回到学校,与季老师见面,也曾带了一些礼物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一些忠告我是不配说给他们听的,但是给一些建议,还是没问题的。 看着下一届学弟学妹,我心里不禁在想,会不会这一届也能有一个人,被季老师称为全校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杆旗帜呢,我很期待有,毕竟一个好学的学生与一个负责任有温柔的老师遇见,也是一个幸运的安排。
初中时代,还有一个对我来说,遇见就是幸运的恩师,初三才当值我班主任的刘老师。
初一初二都是跟着季老师上的,由季老师当任我的班主任,到了第三年分班的时候,我和季老师的羁绊力量似乎已经薄弱,这次没有再将我分到他们班,而是去了四班,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班主任。 说他陌生,是因为我从未与他交流过,也从未上过他的课;而说他熟悉,则是因为,虽从未上过他的课,但是却威名在外,我就算未亲自领教,也是略知一二。 刘老师是这求学路上,年纪与我差距最小的老师,年长我一旬左右,看起来也是比较和蔼的。 古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年之后,我将此话奉为圭臬,深以为然。 在学生中对外的名声是严肃不苟苛刻严格的老师要当我的班主任,我自然恐惧无比,几乎已经能够预料到未来的一年,究竟要陷入何等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去。 我一开始算是班里的小透明,并不出众,成绩也属于中游,除了语文别的无太大长处。 但是,初三那一年,算是我最懈怠的一年,结识两三个不太爱学习,偏爱混社会的学生,久而久之也就半将荒废学习,半跟着他们混着玩儿。 不过在一学期还未结束之时,我也是浪子回头,只因为出了一件事儿,那件事我到现在不敢忘却。
也就是那次之后,我对刘老师有了出于真心的敬意。 初三我们就住在学校里,只有周六周日回家,而在吃完晚饭之后,有一段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在此之后就是两段晚自习,一段一个半小时。
在下了第一节晚自习之后,两个朋友叫我下去玩儿,自然是不干什么学生应该干的,抽烟打火,在厕所吞云吐雾。 我们班在四楼,而厕所却是在一楼,而且还得穿过半个操场,还得在厕所里抽烟,毕竟课间只有十分钟,一来一回,时间肯定不够,不过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也从未有老师提过这件事儿。 不过那次,我们三个有说有笑的来到了楼梯口时,我却看见了本该下班的刘老师正倚靠在门框上。那两个朋友只说了一个老师好,便进入班级,刘老师也没说什么,而到了我,我也想效仿他们,但是刘老师却叫住了我,一反往常。
我跟随他去办公室,他坐下来第一句话就是,你抽烟。我心神大骇,本以为抽烟一事不会有老师知道,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是刘老师这一句话就让我惊诧,我的秘密已经不是秘密了。 他说,抽烟的学生上课都来的很晚,对于不抽烟的人来说,闻到烟味会很敏感,我之前上课的时候就闻到你身上有烟味,只不过没证据,现在算是人赃俱获吧。我的嘴里还有烟味,一出口就是烟味熏人。 我自知做错事,垂下头不敢说话。 他问我,你知道我为啥光管你,不管他们吗?他说的他们,自然是和我一同出去又一同回来的两个朋友。 我自然知道,我就算再怎么堕落,但是至少有底子摆在这儿,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同级中上游,有希望考得上高中,但是两个朋友志不在此,一个已经决定上职高,另一个已经准备好了去跟着家里干活。
我将“猜想”说与刘老师听,他点点头,表示我说的不错,只要有有一个希望的种子,他就不想让它埋在地里闷死。
我预料中的劈头盖脸的责骂没有出现,反而迎接我的是苦口婆心的劝诫,其中利弊,刘老师说的清楚,总归让我一心扑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好好学习。
本来还想着更加放肆一些的我,被一盆冷水泼醒,恍如梦醒,终归现实,是啊,已经初三了,如果连高中都考不上,又遑论更高学府。 由此之后,我对刘老师的印象大改,我很庆幸,他如同小学的王老师,在最恰当的时刻让我悬崖勒马,步入正途,让我迷途知返。 如今已经毕业四五年,但是对于那晚朦胧灯光下,刘老师对我苦口婆心的孜孜教诲,依旧萦绕耳畔。 对我来说,好的老师总是如同标杆,刘老师就是,他本身的行为带给我的收益,远远超出他教学的书本内容本身,就像毛主席所言:身教重于言教,自此以后,我每每行事,脑海内都会有这么一个人影,来劝诫我,来教导我。 记得我在上大学之后,还给他发过消息,我说我没考上本科,我记得他的原话,他当时安慰我说:“每个人的人生都会很精彩,只要自己阳光,正直,善良,踏实肯干,都能有美好的未来。未来每个人的幸福指数不是由成绩好坏决定的。” 遇见刘老师,真的让我受益良多,可以说穷尽我毕生所学,都无法形容我对他的尊敬。 很遗憾这个暑假因为学车,而无法与恩师在一块把酒言欢,但是哪怕山高路远,未来总有无限机会,我的良师益友,刘老师。
到了高中,我遇到了两个让我学习态度和写作功底提升极多的老师。 我们高一在十班,但是下学期,按照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分班,我被分到了十七班。 而我们的任课老师,自然是换了一批,而语文老师,也换成了徐老师,于我而言的恩师。 本来,我仗着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傲人天赋,是有些懈怠这门科目的,自以为不学也行,毕竟天赋能够弥补一切不足。后来的我自然知道这个想法是滑天下之大稽,是极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