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脚下的甜蜜
王侠 清泉

周至猕猴桃,天下第一!当果品成熟,轻轻把皮剥下,一口塞进嘴中,美味四溢,美妙无穷!
秦岭之南,渭水之滨,有一处被阳光亲吻、被山泉滋养的地方——陕西周至。这里不是喧嚣的都市,没有高楼林立的压迫,只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溪流,以及一片片如诗如画的果园。在这片被大自然偏爱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被誉为“维C之王”的珍果——周至猕猴桃。它不仅是果中珍品,更是大地的情书,是农人汗水的结晶,是四季轮回里最温柔的一章。
每年春风拂过山岗,周至的猕猴桃园便从沉睡中苏醒。冬日的萧瑟尚未完全褪去,果农们却已踏着晨露,走进那片熟悉的土地。他们像对待孩子般抚摸着每一根枝条,修剪、绑蔓、施肥,动作娴熟而虔诚。剪下的枝条落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咔嚓”声,仿佛大地在回应他们的劳作。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汗珠顺着额头滑落,滴入泥土,悄无声息,却孕育着未来的甘甜。
猕猴桃的栽种,是一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周至的农民深知,这片土地虽肥沃,却也挑剔。他们选择坡度适中、排水良好的山坡,避开低洼积水的谷地。苗木定植前,土壤要经过深翻、消毒,拌入腐熟的农家肥——那是牛羊粪与秸秆在时光里发酵出的精华,带着草香与土腥,却是果树最爱的养分。定植时,根系需舒展,嫁接口要高于地面,以防积水烂根。每一棵树苗的间距,都经过精确计算,既保证通风透光,又便于后期管理。栽下的那一刻,果农们会轻轻拍实土壤,像为婴儿掖好被角,眼中满是期待。
春雨贵如油。三月的周至,细雨如丝,润物无声。猕猴桃的藤蔓开始抽出新芽,嫩绿如翡翠,在雨中轻轻颤动。此时,果农们最忙的是除草与防病。他们拒绝使用化学除草剂,而是弯腰徒手拔除杂草,或用小锄头一点点清理。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裤腿,泥土沾满了鞋底,却无人抱怨。他们知道,杂草会与果树争夺养分,而化学药剂会伤害土壤里的蚯蚓与微生物——那些看不见的盟友,正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四月,猕猴桃进入开花期。这是果园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藤蔓上挂满了一簇簇米白色的小花,形似铃铛,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蜜蜂嗡嗡穿梭其间,像一群尽职的信使,传递着生命的密码。果农们会在果园边缘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吸引更多蜜蜂前来授粉。他们深知,自然授粉的果实比人工授粉的更饱满、更香甜。清晨,薄雾缭绕,整个果园仿佛仙境。老人牵着孙儿的手,在田埂上缓缓行走,指着那些小花说:“看,这就是咱家的希望。”
花谢之后,幼果初现,如拇指般大小,披着一层细密的绒毛,像初生的婴儿般娇嫩。此时,疏果成为关键。果农们会仔细剔除畸形果、过密果,确保每根枝条只留下健壮的果实。这是一项考验眼力的工作,也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他们轻抚每一颗果子,像在挑选未来的冠军。阳光越来越烈,果农们戴上草帽,用稻草或废纸包裹果实,防止日灼。那一个个被包裹的果子,像被细心呵护的珍宝,在绿叶间悄悄成长。
盛夏来临,猕猴桃迅速膨大。藤蔓需要更多水分,但周至的夏天并不总是风调雨顺。果农们挖出沟渠,引来山泉水,实行滴灌。清澈的水珠顺着管道缓缓滴入根系,像母亲哺乳般温柔。他们也会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夜晚,果园里亮起一盏盏诱虫灯,像星星落入人间。灯光吸引飞蛾与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偶尔有刺猬或野兔闯入,果农们从不驱赶,反而在角落留下一些水果,作为对这片土地的共享者的馈赠。
八月,果实开始转糖。果农们最紧张的是防鸟。他们会在果园上空拉起防鸟网,像为果实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也会悬挂反光带或旧光盘,随风旋转,反射阳光,驱赶贪嘴的鸟儿。有时,他们会蹲在树下,模仿鹰隼的叫声,吓得麻雀四散飞逃。孩子们放暑假,也加入这场保卫战,在田埂上奔跑,笑声与鸟鸣交织成夏日最动听的乐章。
九月,是周至最甜蜜的季节。猕猴桃终于成熟,果皮由青转褐,绒毛变得柔软,轻轻一捏,便有弹性。果农们开始采摘,却从不急于一时。他们会先抽样检测糖度,确保可溶性固形物达到6.5%以上,才肯动手。采摘在清晨进行,露水未干,果实温度低,利于储存。果农们戴着棉质手套,小心翼翼地扭断果柄,像摘下天上的星辰。筐子垫着软布,防止碰伤。采摘后的果实,会被运往预冷车间,在0-2℃的环境中降温,去除田间热,然后分级包装。
分级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机器按重量、糖度、外观将果实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特级果大小均匀,无斑无伤,糖度超过14度,是出口与高端市场的宠儿。包装车间里,妇女们戴着头套与手套,将每一颗果子放入特制的泡沫托中,再覆上透气保鲜膜,装入印有“周至猕猴桃”的彩箱。那箱子上的图案,是秦岭山水与果农笑脸的剪影,像一张寄往世界的名片。
上市那天,天还未亮,周至的街道上已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排成长龙,等待装货。果农们站在地磅旁,看着一箱箱果实过秤,眼中闪着光。他们不与收购商讨价还价,因为周至猕猴桃早已名声在外,价格透明公道。一位老农接过现金,用粗糙的手指蘸着唾沫,一张张数得仔细,然后塞进贴身的布袋,笑得像个孩子。那钱,是给孙子交学费的,是给老伴买新衣的,是来年肥料与农药的指望。
市场里,猕猴桃被摆上最显眼的位置。消费者蜂拥而至,只为一尝这“天下第一果”。有人剥开果皮,翠绿如翡翠的果肉溢出汁液,咬下一口,酸甜比例恰到好处,仿佛整个秦岭的清新都化在口中。孩子们吃得满脸汁水,老人笑得眯起眼睛。电商直播间里,主播切开一颗果实,用勺子轻轻一挖,果肉完整脱落,弹幕瞬间刷屏:“这颜色太治愈了!”“下单十箱!”物流仓库里,打包员彻夜不眠,只为让这新鲜在48小时内抵达北上广深的人家。
周至猕猴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口感,更在于它背后的故事。它是秦岭云雾的化身,是山泉甘冽的结晶,是果农们三百六十五个清晨与黄昏的守望。它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让年轻人愿意返乡创业,让空巢老人重新露出笑容。它让世界知道,中国不仅有高铁与5G,还有这来自泥土的甘甜。
当最后一批果实离开枝头,果园归于寂静。藤蔓开始落叶,准备冬眠。果农们修剪完枝条,在树下撒下紫云英的种子,作为绿肥。他们站在田埂上,望着光秃秃的藤蔓,心中却无失落。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埋入土里的根,正在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春天。就像这片土地,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慷慨地馈赠着它的子民。
周至猕猴桃,是大自然写给人类的一封情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甜美,从不走捷径。它需要时间,需要汗水,需要对土地与生命的敬畏。当你咬下一颗果实,请记住,那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个关于坚守、关于传承、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秦岭无言,渭水东流,而周至的果园里,周而复始,新的生命正在悄然萌发——等待来年,再次把这份甜蜜,献给世界,献给华夏,献给美女,献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