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凝小庭深
张尊梅
我有一朋友,几年前移民去了国外。她愿意把她闲置了多年的小院子让我利用起来。因为她知道,我爱种些花花草草。这正中我下怀,我愁着种东西没地方呢。
这样,我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好恶去布局,去设计。我不仅在院子里种上叫上名字的,或是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和各种蔬菜。院子的四个边儿也种上了桃树、杏树、梨树、石榴树。这样既能赏花儿又能结果儿。
明媚的春光,柔和的微风里,散发着花的芬芳。各色的小花次第开放了,粉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红的似火……蜜蜂不负花期,嘤嘤嗡嗡在花蕊旁起落,大小各色的蝴蝶,闪摆着漂亮的翅膀飞来飞去。
为了管好这个菜园儿,我起早贪黑地在小院里奔忙着。春种、夏管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做得认认真真。及时地为它们除草、治虫、浇水、施肥。每当步入这个鸟鸣花香的菜园,仿佛进入人间仙境,那么惬意,那么醉人心脾。路过的邻居一边鼻翼张开,贪婪地吸吮着丝丝缕缕弥漫在空气当中的香甜,一边啧啧称赞我的人勤地不懒。
秋阳把院子晒得暖融融的。爬在木栅栏上的牵牛花,还剩最后几串蔫蔫的紫绒绒的垂着,旁边的金菊更显得有精神。黄色的花瓣舒展开,像对我表示感谢似的。菜畦里更是藏着秋的踏实。青萝卜缨子在土里支棱着,叶片上黏着薄霜后的白痕迹。晚熟的辣椒挂在枝头,红的像一盏盏小灯笼,绿得像翡翠珠儿。角落里的南瓜藤上坠着两个圆滚滚的大南瓜,发着幽幽的光。
最热闹的是靠墙的果树。红透的苹果挂在枝丫上像缀了一个个小太阳,梨树枝头坠着黄澄澄的梨子,老远就闻到淡淡的香。石榴最惹眼,有的裂开了口,露出晶莹的籽粒。不断有麻雀落下啄食。我付出的汗水确是没有白流,丰硕的果实我们自己根本吃不了。我就分享给亲戚朋友。当我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换来一张张笑脸的时候,快乐、幸福充溢着我的身心,似乎我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具体的体现。
奇怪,平日里我极想逃避盘桓在头顶吵扰的蝉鸣。今天,却被它的一声浓烈凄凉的叫声所打动,似乎它真是知了我心声的知音。“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只高洁清远的蝉,它栖于高处。不媚俗尘,不食人间烟火。不正像自己内心的追求和向往吗?
这个花草树蔬共生的小院儿,不仅能使我借助劳动,舒展身体,强健体魄。更能看着幼苗破土、花朵绽放、果实成熟。则是一场治愈人心的修行。这里简直就是我的精神家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承载着我的欢乐和幸福,也承载着我的迷离和忧伤。有人说,日子有时会有毒。且没有解药。但止疼片多,比如花草、文字、风景、故人……最有效的就是好心态。
在这里打开书,可以感受到先秦的质朴;魏晋的风骨;盛唐的气象;大宋的风雅;明清的烟火。《诗经》《诗词》《左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一一的展开。
在这里,我可以一边品尝人间烟火的滋味;一边享受四季风光的旖旎。去体验夏天"小扇微凉,悠悠夏日长";感受秋天"卧迟灯灭后,睡前雨声中";冬天"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闲适与浪漫……
作者简介:张尊梅,女。宁津县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获第四届"齐鲁杯"三等奖,获"新青年杯"2025年全国原创文学赛三等奖。文字多发在《德州晚报》新闻客户端,《宁津文艺》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