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海欣
说和赵文平老师有缘,不如说和黄安有缘,我和赵老师认识十几年了,一直都是微信上交流,没怎么见过,唯一一次见面还是十年前,当时我还不玩微信,时常在扣扣空间里发作品,赵老师是通过我的扣扣号联系了我,我们交流了好多写作经验,赵老师是数学天才,从小就展现了特别的算术天赋,以后又做数学老师,做校长,并且品行端正,是个值得尊重的好老师。2020年,我开始在微信群里参与写作,我们也加上了微信,他时常在朋友圈发黄安的视频,也邀请我去黄安采风学习,顺便给黄安做一期宣传。看着黄安的美丽画面,想着可以为河北文旅做一份自己的贡献,我开始有点心动,和我们滹沱诗社的社长刘锁海商量,举办一次采风活动。
8月29日,刚刚“处暑”的天气,风和日丽,清风拂面,我们一行9人驱车前往平山县北冶乡黄安古村落,本来感觉从温塘下了高速,马上就到了,结果过了古月就开始走“山路十八弯”,兜兜转转感觉一直在山里转圈,网上一查才知道是十八弯,不过这样也好,却让我们把黄安附近的风景看了个够,一路的风景区标志和丰茂的绿化植被更是令我们惊呼到了风水宝地,天桂山、沕沕水、紫云山一个个耳听目熟的风景区名从车旁划过,让我们为这块土地震撼的同时,也感觉越来越走近了大山深处。
黄安位于太行山深处,是晋冀之间的“分水岭”,岭西就是山西省,东接沕沕水,北靠天桂山,站在高处俯瞰,村庄外廓就像一弯新月。旧时这里是晋冀通商的首道关口,村里的主街道两侧还保留许多商铺、饭铺、车马店的遗迹,这里当时也是一个货物交易的集散地。黄安村的战略位置在古时十分重要,因此村外的山坡上至今还留有古长城、古炮台、古城屯、古城门的遗迹。2018年,黄安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一到村口,远远的就看到了接我们的韩正法老师,因为赵文平是我的一个朋友,王荣建说要以走亲戚的形式过来,所以我们带了礼品和书画作品,一是联络感情,二是表达诚意,为以后长期合作联盟建立基础。在赵文平家,我们和先来的老师们汇合,赵老师热情地迎接出门,端茶递水让我们感觉都有点不好意思,看到我们带来礼品和书画作品,赵老师更是喜不自胜,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对于文化人来说,特别是对于老师,这些有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都是老师们百看不厌的珍品。
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精明能干的王荣建老师邀请到了西兆通文化站站长郝俊臣老师,郝俊臣是西兆通的名人,自己开影楼,当导演,还会书法绘画,作品好多被展览馆收藏和购售,今天他带来的是“和谐家园”,引来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更是让赵文平老师喜上眉梢,因为听说赵老师在为黄安写村志,郝俊臣老师还带来了一本西兆通的村志和他的《美术作品选》。这个更是出乎赵老师意料之外,为郝老师这份用心感动。石争华老师带了一幅“海纳百川”,王荣建的“返璞归真”“舍得诗”和山水图都让赵老师如获至宝,开心地像个孩子,这些诚意满满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稍坐片刻,赵老师说带我们去村里参观一下,从屋里出来,我第一次仔细端详这个小院,小院应该翻新不久,红色的大门“清雅居贤”表示了主人文静高雅的身份,房子面积不大,全部用瓷砖装饰成图案,倒是显得优雅,外墙都是统一的仿石造型,更显古风古韵,院里随便种点花花草草,显得温馨舒适,让人回家就有种安逸的感觉。村里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建筑,小门小户的玲珑剔透,温馨自然,当然这是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大家依山而居,房屋顺山坡而建,石板街道下面是就地取材的鹅卵石地面,好多地方还裸露着鹅卵石地基,由于地理位置比较闭塞,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好多空闲的石屋石房,孤独地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村里有好多石头砌成的矮墙和房屋,爬满了牵牛花和丝瓜北瓜架,有的在矿泉水瓶里种了辣椒或者芫荽青菜,放在矮墙或者门口处,和远处的大山相互辉映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赵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处保留比较好的石屋,房屋完全是石头建筑,是个四合院形式,以前是兄弟四人合住的,现在只剩下房屋主人赵三毛,赵三毛已经84岁了,身体还硬朗,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嗓门挺大,典型山里的汉子,院子里大片的海棠花开得正好,和丝瓜花一起点缀着这百十年的老宅,守着这位孤寡老人,赵三毛老人热情地给大家介绍着房屋的建造和家庭的状况,临走时还留了他的电话,让我们有时间来他家玩,淳朴善良的品行彰显着老人的格局和胸襟。从赵三毛家出来,我们又去看了赵文平家的老宅,房子因为长久失修已经破落了,只有坚硬的石块倔强的坚守着家的港湾。村里像这样的建筑还有很多,大多数都是孩子们都出山了,没有精力再去维护。
黄安做为山西进入河北的咽喉要道,在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理优势,沿街的商铺,还有那些雕梁画柱的古典建筑,都还保存着当初的历史记忆,彰显着主人显赫的身份,古教堂、古戏台、650年的古槐,都在诉说着昨日的繁荣,如今这里仍旧是晋冀通行的重要交通要道,只是路加宽了,也修了柏油路,比以前更好走了,沿途连绵不断的大货车就是最好的证明。特殊的地理环境,打造了特殊的时代魅力,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位于大山深处的黄安却成了游客打卡的最佳选择,好多民宿应势而生,专供城里人休闲养生,清冽的山泉水像天然的良药,不但清澈甘甜,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得到环保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在黄安的残留的古门楼前,我们看到了“道光十年”的石狮子和它旁边的石井,长满青苔的青石板上还有当年摇动辘轳的石孔,井眼为了安全盖了个石盘。随行的韩正法老师和我们说,这门楼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石狮子本来是一对,丢了一个,另一个被村里保护起来了,石井是以前全村人唯一一口井,现在也都通自来水管了,饮用水就是无添加的山泉水,如今的古井古狮子古门楼和对面的保安寨,因为奇峰绝壁又称“孤山”,寓意保护村里的平安,被村里的尊为保护神,一直受村里的香火敬奉。这里说一下保安寨,保安寨四面绝壁,山脊呈活龙活现的龙形,龙头栩栩如生,只有一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龙关筒,称其为龙脊独秀峰,当地人自古叫它“保安寨”,只因为说是孤山,是因为整座山海拔850多米,整座山呈龙脊形,宽度只有一米多,南面几乎与地面垂直,只有北面有一条上山的路,孤山整个山形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康熙十五年修了一条路“龙关筒”,便于人们上山,光绪21年重修,山上的庙宇曾在文化大革命的遭到破坏,并在2005年由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一起重新建造。孤山以一己之力,阻挡了西北风的入侵,让黄安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具体有什么历史传说还待考证。孤山下面是古长城遗址,是明代所建,据于山崖窿顶石上题记““嘉靖二十一年四月重修”(1542年),1982年黄安长城被评为“河北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随着赵老师来到了一处“东篱小院”的民宿,经理李明亮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民宿的房屋也是石头建造,像我们想象的窑洞,几处草房设计,给小院添了几分古朴,正对面被大山围成的半月弯,更有“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民宿分合租间和单人间,游客可以在采摘民宿自种的蔬菜亲自下厨,蔬菜免费采摘。李明亮经理热情邀请各位老师来黄安,享受田园生活,感受山间美色和远离城市喧嚣的安逸。
临近中午,村委书记杨云平匆匆赶来,听说我们可以用文字平台做宣传报导,非常感动,并和我们达成长期合作的联盟关系,希望我们共同为河北文旅的宣传做出一份贡献。期间,杨云平书记告诉我们,做为太行深处的山村,好多经济受环境限制,只能发展旅游产业链,近几年在国家的扶持下,修路开山管理村舍,环境有了明显起色,目前村里主要以民宿和果园为主,设有采摘园和优雅的民宿设施,杨云平希望我们能为黄安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了解黄安,而这也是我们来黄安的初衷和目的,双方不谋而合,换来大家热烈的掌声。
黄安是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天然氧吧”的地理环境,“清冽甘甜”的天然泉水,如“半月弯”一样怀抱的村庄,淳朴善良的村民村风,高空俯瞰,黄安宛若散落在人间的一颗美丽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