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灶底笑谈
永炊三年,江南稚童夜闻灶底笑语。扒开灰烬见麦穗排列成卦,卦象显:“星炊熟矣,可共尝否?”
次日全镇灶台蒸糕皆含星芒,食者耳聪目明,老叟白发转黑。钦天监急奏:此非吉兆,乃“星力过盈,恐伤地脉”。
灵童化麦处忽生新枝,结出独目麦穗。穗粒坠地成诏:“朕以天瞳残力镇星炊,今力竭需补。速往东海寻麦魂礁。”
新帝亲驾宝船,见礁石皆呈灶台状。最大礁石刻着匪首遗笔:“星炊过盛处,埋我当年镇海鼎。”
第六十二章 镇海鼎沸
掘礁得青铜鼎,鼎内煮着黑色麦粒。沸汤翻涌间浮现裴晏焦容:“师兄以鼎封星炊余孽…今鼎漏…”
话音未落,鼎壁裂痕渗出星芒汤液。触液者皆狂舞不止,舞步踏出推背图残象。
阿史那云虚影自浪中跃出,掷狼牙匕刺鼎。匕化麦根堵漏,根须却吸星力疯长,瞬间覆满船体。
新帝割腕洒血,血染根须处骤结金麦。麦穗迸出萧启叹息:“需以心炊文火…慢熬星毒…”
第六十三章 文火熬星
返航船队携毒鼎缓行,每日令童男童女对鼎诵《炊烟经》。星毒渐化清香,鼎中黑麦转金。
至长江口,鼎自发沉入江心。顷刻间江底升起百座灶台虚影,台心煮星麦如星河沸腾。
忽有渔童捞起透亮麦粒,粒中封着灵童独目。目瞳映出新谶:“星炊归江海,地脉自调和。”
自此长江水产皆含麦香,病者饮江水即愈。沿岸灶台夜现双星对弈影,弈局总以麦粒为子。
第六十四章 麦弈局残
金陵老棋师观灶弈三年,悟出《麦香棋谱》。与人对弈时,落子处竟真生麦苗。
棋谱传至漠北,匈奴单于执麦粒弈棋,棋盘忽化舆图——罗刹国暗屯兵处皆被麦苗标记!
边关急报:罗刹新帅携“黑麦兵”卷土重来。兵卒心口嵌瞳状麦粒,刀枪不入,唯惧炊烟。
新帝令边民昼夜蒸炊,烽火台改设蒸笼。黑麦兵嗅烟溃散,瞳麦脱落处皆长金麦。
第六十五章 瞳麦归化
俘兵剖出瞳麦,麦粒竟跳动如心。钦天监以文火慢烤,麦心裂出星图——正是北极碑林布局!
新帝亲赴碑林,见最新冰碑刻着:“黑麦乃星炊渣滓,需埋回妖瞳裂渊。”
掘渊那日,地底突喷妖瞳残力。裴晏虚影急现:“且慢!此力可炼星炊药…”
取瞳力混长江水,以灶台文火熬煮三年,得琥珀色药膏。敷膏处旧伤焕新,盲眼重生。
第六十六章 星炊药香
药膏赐名“星炊膏”,涂于长城砖石。砖缝自发长麦穗,穗粒含药香,北风携香漫罗刹。
罗刹国民夜梦灶台笑语,晨起皆厌刀兵。新帅孤身投诚,献上匪首遗留的烛龙目纹盏:“此盏可盛星炊药力…”
盏底忽现小字:“盏满之日,双星归位时。”
新帝倾药膏入盏,盏中升起麦浪托举的星海灶台。台上烹煮着推背图全卷,图末添新象:“星药医世,炊烟永续。”
第六十七章 医世星药
星炊膏普及四海,医者以膏绘离火纹于患者心口。纹成时百病消退,寿延一纪。
漠北忽现怪症:患者心口纹路反噬,渐化黑麦斑。大巫祭惊曰:“此乃心炊不纯所致!”
查得贪官以次充好,在膏中掺沙。新帝亲执贪官手,将其按入星炊鼎:“尔心不炊,便以身饲鼎。”
鼎中沙粒竟化金麦,麦穗拼出警世谶:“人心若掺伪,星药反成疴。”
第六十八章 心炊试炼
新帝设“心炊阁”考校百官,令每人守灶三日。炊烟透纯白者升迁,夹黑烟者革职。
江南巡抚蒸糕时,糕体显贪墨账目;边关总兵煮粥时,粥面浮冤魂面容。
朝纲自此清明,各地灶台夜现官员虚影,自发为民蒸炊。
北极碑林新增群臣像碑,碑文刻:“心炊纯处,星药自香。”
第六十九章 碑林新象
永炊十年,北极麦浪已覆千里冰原。碑林中心升起巨灶状主碑,碑身镂空处煮着星海。
新帝率群臣祭碑,忽见碑灶喷出麦香云霞。霞中现灵童完整身影:“朕已化星炊守护灵…今当择新守灶人…”
云霞笼罩百官,唯丞相心口离火纹大亮。纹路竟与灵童同源!
丞相愕然跪地:“臣…臣乃当年灵童化麦时…飘落的一粒种…”
第七十章 守灶传承
新帝禅位丞相,传国玉玺化为麦香印。印钮刻星海灶台,印文:“心炊永续”。
太上皇携星炊鼎隐退长江源,每日投麦粒入江。江水所至处,灶台皆现双星对弈影。
百年后,长江底升起青铜灶台群。灶心煮麦粒如星河不熄,炊烟融云霞成罩护九州。
童谣传唱:
“星炊煮长江,麦香护国疆。
若问丰年处,灶底笑谈长。”
——自此历代皇帝皆称“守灶人”,退位后化麦株镇守四方。北极碑林终成灶台状,碑文随星炊明灭不息。
(第六十一章至七十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