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灶台碑林
守灶人即位百年,北极麦浪已覆万里冰原。碑林中心巨灶喷涌星炊,烟气凝成新碑,碑文灼灼:“星炊过盛,需分灶九州。”
是夜长江源沸腾,江底升起九尊青铜灶台,分镇四海五岳。泰山灶台忽熄,守灶人急赴,见灶心塞着黑麦残根——正是当年妖瞳余孽!
裴晏虚影自灶灰浮现:“星炊养万物,亦养邪祟…需寻回萧玦化麦时散落的百粒原种…”
守灶人抚灶垂泪,泪珠坠处骤生金麦。麦穗迸出灵童遗音:“原种在民心灶台间…”
第七十二章 民心原种
守灶人布诏天下:献灶心灰者,可换星炊膏一盅。
万民争献灰烬,灰中竟真筛出百粒金麦。麦粒触手温润,内蕴星河旋转——正是萧玦所化原种!
忽有罗刹巫觋劫掠麦种,吞种后心口裂出妖瞳。瞳光扫处,百姓灶台尽染黑斑。
守灶人急摇银铃,铃音化麦浪围堵。妖瞳竟吸食麦浪,瞳纹愈显狰狞!
第七十三章 妖瞳重醒
妖瞳控巫觋奔至北极碑林,瞳光击碎巨灶碑。碑内涌出匪首残笑:“星炊养我百年…终得重生…”
黑麦自碎碑疯长,瞬间覆没半壁冰原。麦穗皆长利齿,啃噬金麦碑文。
守灶人割腕洒血,血染处黑麦暂退。血珠凝成阿史那云弯弓影:“需往苗疆求情蛊余烬…”
箭影指处,苗疆圣坛轰然开裂,露出苏晚镜封印的蛊瓮。
第七十四章 情蛊余烬
瓮开时蛊灰扑面,守灶人骤见幻象:
当年苏晚镜以情蛊连三命时,私留一撮灰烬埋坛下。灰中裹着匪首半缕痴念:“若得重生…宁化炊烟…”
灰烬撒向妖瞳,瞳光忽转柔和。巫觋呕出原种,种粒附灰成新麦。
麦穗自发排成推背图新象:“情蛊净孽债,痴念化炊香。”
妖瞳渐缩为麦粒状,落入守灶人掌心。
第七十五章 炊香定疆
守灶人携妖瞳麦粒巡边,粒入土处皆长金麦。罗刹国民食麦后,瞳中戾气尽消,自发拆剑炉改灶台。
新即位的罗刹女皇献上婚书:“愿以万里灶台为聘,结炊烟之盟。”
大婚日,两国边境升起麦浪长城。墙上穗粒拼出双喜字,喜字中心嵌着妖瞳所化麦粒——已转呈祥瑞金瞳状。
北极碑林重聚,新碑刻:“戾气化喜气,疆界改灶界。”
第七十六章 灶界纪元
自此四海皆以灶台为界,炊烟为盟。钦天监改制“炊烟监”,观测星炊浓度。
过浓时则分灶减炊,过淡时则添麦增香。
守灶人晚年携妻巡游,见孩童以灶灰画疆域图。灰线亮起星芒,竟成真实屏障!
罗刹女皇笑指屏障:“此乃心炊长城。”
忽有疾报:南海灶台熄火,煮海族入侵!海兵额嵌瞳状贝片,驱鲨鱼啃噬麦浪长城。
守灶人抚心口金瞳麦粒,粒骤热如烙铁。
第七十七章 煮海之患
亲赴南海,见海底升起百座黑灶台。台心煮毒贝,蒸汽凝成匪首残影:“师兄镇我于星炊…岂知海怨更深…”
原当年萧玦化麦时,一缕怨气随江入海,被海族供奉成灶神!
守灶人投金瞳麦粒入海,粒化巨网罩黑灶。网线皆星炊凝成,灶台遇网即熄。
海族呕出贝片,片裂处竟长珊瑚状麦穗。穗粒含盐香,病者食之消肿。
第七十八章 盐香麦穗
南海灶台重燃时,炊烟携盐香漫溢。沿海百姓蒸糕,糕体自发成海防图,标出暗礁险滩。
煮海族皈依,献上“海灶谱”:以珊瑚麦穗烹海鲜,可治瘴疠。
守灶人忽心口剧痛,金瞳麦粒破体飞出。粒入南海巨灶,灶台轰然化碑。
碑文灼浪:“星炊合海炊,方为真永续。”
自此每至朔望,海灶喷星麦入云,落为咸味雨。雨处盐碱地皆沃,长耐盐麦种。
北极碑林新增海灶碑,碑心煮珊瑚麦穗。
第七十九章 海灶碑鸣
永炊三百年,海灶碑忽发潮鸣。守灶人第廿世孙赴南海,见碑面裂纹溢黑浆。
浆中浮煮海族遗老:“星炊过咸…海族凋敝…”
急调长江淡水灶,引水脉入海。水火相激间,碑顶喷涌汽雾。
雾凝成新灶神像:左半身为萧玦持麦,右半身为煮海族擎珊瑚,心口共嵌金瞳麦粒。
像成日,四海灶台齐鸣。病者饮灶台蒸汽,竟生鳃腿两用之能!
钦天监奏报:此非异变,乃“人海共生之始”。
第八十章 共生纪元
新守灶人颁《灶海约法》:每户灶台需煮海麦一盅,蒸汽汇入云灶护膜。
膜罩九州,调风雨,御天灾。百岁老人常见膜外星光灶影,笑谈声随雨落。
北极主碑终完形,碑文自显:
“星炊合海炊,人海共灶台。
若问永续法,心宽似海来。”
——自此婴孩诞生时,心口自带麦纹海漩。灶台夜话时,常闻萧玦与煮海族对弈笑谈。
(第七十一章至八十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