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之四」
听关工委“入路第一课”有感:以史为鉴,筑梦涪工新征程
文/黄钰琳
在这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金秋九月,21岁的我,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怀揣重庆工信职业学院“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大专文凭,同一路分来的22名学哥学姐,有幸加盟涪陵工务段,成为设备运维车间轨道车运输工区一名学习轨道作业车司机。踏入涪陵的那一刻,我深知,人生的新篇章就此开启,这是命运赐予我的重大转折。
我叫黄钰琳,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共青团员,来自重庆垫江的农家女儿,农家女儿特有的质朴与坚韧,早已融入我的骨血。当我怀揣着这份特质踏入铁路工务领域,便决心在这里开启逐梦之旅。而关工委熊主任为我们上的“入路第一课”,恰似一盏明灯,为我照亮这充满未知的旅程。这堂课,不仅是对铁路工作的初步介绍,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敬畏。(图为关工委为“成铁好青年”王泰兴领发荣誉证书)
二、榜样领航,汲取奋进前行动力
熊主任声情并茂的第一课,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鲜活的案例,引领我们缓缓回溯中国铁路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曾经的中国铁路,在一穷二白的困境中艰难起步,然而,无数铁路人前赴后继,用他们的心血与汗水,让中国铁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如今已屹立于世界前列。涪陵工务段的发展变迁,也是一部充满故事的奋斗史,见证着一代代涪工人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的动人篇章。
“成铁好青年”王亚飞、王泰兴的成长历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我心中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记:甘肃学长王亚飞一步一个脚印,12年迈了四大步,从线路工到线路班长、工长、助理工程师,成为黄土高坡飞出的金風凰。山东学长王泰兴“读好四本书,走好钢轨人生路”,在13年漫长的时光里,实现了六大跨越,从一名普通线路工,一步一个脚印,从线路工到线路班长、工长、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车间科室“领头羊”,成长为安全生产调度中心党支部书记。每一步跨越背后,都是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深耕细作的不懈努力。在基层岗位,他们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总是勇敢地迎难而上。凭借着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他们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练就了扎实的技能,参加集团公司、全路技能比武大赛获得优异成绩。
王亚飞、王泰兴的成长成才故事,对初入涪工的我,无疑是一盏人生导航的指路明灯。它清晰地告诉我,起点并不能决定终点,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抓住每一次机遇,是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作为新人,我不应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工作学起、干起。把每一次现场作业都当作提升自己的宝贵课堂,将遇到的故障视为最好的老师。不怕吃苦受累,不惧繁琐复杂,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夯实业务基础,锤炼过硬本领。
三、砥砺前行,书写扎根渝怀壮美篇章
作为农家走出的青年,我对艰苦奋斗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熊主任的课程,更是进一步坚定了我扎根渝怀、奉献青春的信念。我将以涪工前辈为榜样,以“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为标杆,全身心投入到业务技能的学习中。
轨道车操作与维护技术,是我当前的主攻方向。我深知,只有熟练掌握这门技术,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日常工作中,我会全神贯注地观察师傅们的操作手法,学习他们处理突发状况的宝贵经验。业余时间,我也会争分夺秒,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同时,我将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一刻也不敢懈怠。铁路运输,安全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引发大祸。我会传承铁路人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从轨道车出发前的细致检查,到运行过程中的密切关注,再到返回后的全面维护,每一个环节我都会用心对待。
站在铁路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上,我将以实干担当书写青春篇章,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涪工人。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定能为新时代铁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涪工这片广阔的舞台上,我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让青春在为铁路事业的奋斗中熠熠生辉。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用实际行动诠释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涪陵工务段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在这条逐梦涪工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