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周未擦的板书 历久不忘的评语
——讲台记忆
吴熙禄
本人党校毕业后,在本厂职教中心当了一名政治教师。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专业的学生,教了十多年书。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值得我珍重的不是代表“功劳”的山东省总工会授予我的优秀教师称号,而是平凡经历“苦劳”中令人难忘的记忆。
记得我在给中专班的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走上讲台,待班长喊了“坐下”后,全班学生瞧着我这个全校唯一的,脸面不老,却满头白发的陌生老师,表情怪怪的,恭敬中夹杂着猜度,我知道他们在为我的年龄犯嘀咕。
我笑着说道:“我的相貌让你们很纠结吧?”“是!”同学们笑着回答。我不得不为自己的“少白头”打圆场:“看上去我长得很‘矛盾’,面容和头发似乎不一代!其实也没啥奇怪的。白发标志着我的生理年龄,人老头发白嘛;面容则反映着我的心理年龄。我是人老心不老。为你们这些青少年上课,我更觉年轻了!”一席话讲的台下的学生频频点头,继而响起掌声!
心灵共鸣触发,不知怎的就来了灵感,田汉话剧《关汉卿*蝶双飞”》中的一句台词,如飞鸿不期而至!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粉笔,在黑板的右上角,“比葫芦画瓢”,写了如下话语:“发不同青心同热,人不同代脉同血,与你同行”十八个字,心有灵犀,教室里又响起一阵掌声!
那一刻,顿时觉得师生的血管“串联”了!代沟,瞬间抚平!
这第一堂课前的师生预热,没想到如此“燃烧”,然更没有想到的还在后头呢。
过了一周,当我再次来到这个班上课时,黑板右上角的十八个字依然历历在目!此刻,顿觉一股暖流涌动全身,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与课文完全无关的板书,在四五位老师轮番上课,擦了写,写了擦的黑板上,历时一个星期,竟然保存了下来,足见他们是何等的珍重! 黑板上舍不得擦掉的十八个字,成了师生心灵相通的象征!
三十多年过去了,而今回忆起来,这一幕在我的心目中还是那么鲜活!
说到作业批语,与随时擦掉的板书就不同了。只要作业本在,那批语就在,长期保存算不了什么。然能让学生印在心里,多少年后能一字不错地背下来的,就凤毛麟角了。
记得一次出行,碰见了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多年不见,加上少年到成年的变化很大,我几乎认不出对方,学生自报姓名和班级,我这才想起来,感慨道:“这么多年了,难得你还认识我这个非专业课老师!”“老师取笑了!不看您一头白发,就凭您最后为我们的道德课作业写的批语,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学生动情地说道。
我愣住了。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为多少班的多少学生写过多少批语,已成过眼云烟……见我一脸的茫然,这个学生提醒说:“您忘了?您在道德课作业本最后写的‘真正的考场在社会,希望你们考好’的十四字批语,让我们好感动啊,一辈子也忘不了!”
想起来了,这是当年道德课结束后,我怀着殷切和庄重的心情,为四十几名同学的作业写的批语,怎么能忘得了,只是一时想不起来罢了。当然说“批语”不如说“寄语”更贴切。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重点是“育人”,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关心他们毕业后的人生道路。
这次师生邂逅,与上述板书引起的师生共鸣一样,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抹不掉的记忆!
“尊师重教”作为一种社会风气,“青萍之末”,就在课堂师生的互动中!
2021年9月10日于莱钢金鼎花园

作者简介:吴熙禄,网名“棋山风景”。1947年12月生。籍贯济南市钢城区里辛镇(原棋山管委)圈里村。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职教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论文《论自学》获1986年度省电大“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违背客观规律质疑》收入1990年度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改革与建设的哲学》。1990年获“山东省职工教育优秀教师”称号。
1997年10月退休后,从事家族、地方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2020年被聘为《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顾问。现为《中国企业档案》杂志审读。之间曾在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内部读物《汶水流情》《雁过留声》《玉壶冰心》《荣河纪行》《门槛记》《荣河遗爱》等。正式出版历史小说《大明清官吴来朝》《古槐幽梦》和散文集《天光云影》。其中大部分作品分别被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方志馆、南京市图书馆、济南市档案馆、莱芜区档案馆、钢城区档案馆、钢城区图书馆、莱钢档案馆等收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