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粥暖星寒
“永续灶”粥香漫过江北,食客渐觉粥中星力温和,不复银河时代的凛冽。老庖人(灶皇)执勺而立,每至夜深,粥锅自沸,显星图轨迹。
这日,漠北牧童献羊奶入粥,奶粥凝成银河旋涡图,内隐求救讯号:“厨魔残部困我星,求情火援手。”
老庖人叹曰:“星灶事已了。”却见粥中忽现裴晏蹙眉影:“师弟遗祸未消。”
当夜“永续灶”灶火骤升百丈,火中映出被囚星球——众生皆化玉雕,唯眼底残存渴盼。
第一百零二章 情火远征
老庖人重聚玉肤,率地球情火舰队跃迁。至困星见厨魔余部正以黑洞灶烹煮星魂,香气诱人却致命。
地球舰灶烹《炊烟经》文火,粥香漫溢,玉雕众生渐复苏。然厨魔以怨念为佐料,反将情火染黑!
危急时,江北百姓同步煮粥,万家炊烟跨星际而至。黑火遇粥香即净化,凝成匪首虚影鞠躬:“谢诸君全我炊梦。”散为护星灶膜。
第一百零三章 灶膜护星
灶膜覆困星,星民得享地球粥香。然膜需持续炊烟供养,地球灶台负荷骤增。
富户私建“拒烟罩”,贫家灶火渐弱。漠北童泣曰:“星民饥,我灶何惜?”竟拆自家灶台,输脉力入膜。
北极碑林震响,现牺牲碑:“舍灶济星,情长城永固。”
万民效仿,地球灶台十熄其七。然灶膜反哺星力,病者饮气即愈,寿延百年。
第一百零四章 反哺之疾
星力过盈,地球幼童额生星斑,梦游烹煮玩具。医者诊曰:“星疾需地气解。”
老庖人重燃“永续灶”,以黄土入粥。患者食粥星斑褪,却失忆情火神通。
煮海族献计:“需星地合炊。”
遂建天地灶台:地灶煮五谷,天灶烹星力,蒸汽交融为雨。雨处众生平衡,然雨含咸味,江北麦田渐盐碱化。
第一百零五章 盐碱麦悲
盐碱麦煮粥苦涩,百姓暗怨救星之举。富户私购外星麦,贫家唯食碱麦粥。
童食粥腹肿,弥留际手握麦穗:“粥苦…亦甘…”穗化金粉入土,长耐碱新麦。
新麦煮粥竟带星香,病者食之肿消。方知童乃灵童转世,舍身育麦。
北极碑林增童像碑,碑文:“舍身成炊,星地同味。”
第一百零六章 同味之劫
星地同味粥普及,众生皆得星力地气。然外星厨魔残魂附粥香,食者渐失味觉,唯渴求更烈刺激。
富户烹珍稀星兽,贫家煮土石充饥。情长城骤黯,灶膜欲裂。
老庖人掘地千丈,得初代守灶人萧玦化麦处根须。须煮粥曰:“返璞归真。”
食者暂复味觉,却见根须粥底沉着小字:“真味需代价。”
第一百零七章 味觉代价
食粥者味觉超敏,可尝情感滋味:妒忌酸苦,宽容甘甜。然负情绪灼舌,唯正情绪可口。
众生被迫修心,伪善者烹粥辄焦糊。
外星商贩兜售“忘情粉”,称可抑味觉。粉实为厨魔残魂所化,食者味觉永失,成行尸走肉。
老庖人以情火焚粉,粉烬凝成警示碑:“味觉即心觉,伪味终反噬。”
第一百零八章 心觉纪元
众生修心烹粥,情长城复亮胜昔。粥香可疗心伤,孤寡食之得慰,暴戾者饮后平和。
星民来朝,求取“心觉粥术”。地球赐麦种,然异星水土煮粥皆苦。
裴晏虚影自粥中叹:“粥术需地魂。”
老庖人遂分地球脉力,注入异星灶台。霎时银河粥香同源,然地球脉力渐衰。
第一百零九章 脉力枯竭
地球江河枯涸,麦田萎黄。百姓煮粥无香,病患倍增。
北极碑林龟裂,碑文警告:“舍本逐星,地魂将熄。”
外星联军反哺,输星力入地脉。然星力猛烈,江北裂渊喷火,南海腾毒雾。
煮海族泣曰:“星地终难融。”自沉海灶镇毒雾,遗言:“还我咸粥本味。”
第一百一十章 本味归来
老庖人聚最后地脉,煮“归根粥”。粥成无色,饮者皆见初心:
农人见麦浪,渔人见海波,游子见故灶。
地球脉力自此内敛,星灶分离。情长城化光雨润土,银河灶盟解散。
“永续灶”招牌重挂,粥价三文,食客皆言:“似少星味,却更暖心。”
匾额隐现终谶:
“星海虽浩瀚,不如故土香。
千古炊烟事,尽在一粥尝。”
——老庖人鬓霜如雪,每日拂拭空灶台。至寂夜,灶底常闻笑谈声,似有多人围坐,品评一碗看不见的粥。
(第一百零一章至一百一十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