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趣侃》
作者 播讲:智圆行方
常言道:“京油子卫嘴子”说的就是这俩地儿的人,说来还真有出处儿,在老佛爷年间就早有这说法儿,北京一篇豆汁儿,惊动了诵读界的人们,因为文章接地气儿呀,自燃北京附近的人们都觉得沾沾自喜儿,这不,我一个通州人都觉得读起来不费劲儿,话又说回来了,通州算个啥呀?早年间划在河北省,只是河北省的一个通县,离皇城根儿,还远着呐。可该地儿的人们还学着一嘴的京腔京味儿,也许就是这京腔儿的缘故吧,就把这通州留在了京城的脚下,离着皇城根儿还远着呐,操着五环六环说话吧您呢。您看呀,两个小孩儿喳架,北京管打架不说打架,叫喳架。谁都不示弱,“怎么着呀,我怕你不成?姥--姥!”可谁都不肯动手儿。贫到这份儿上,才想和您说正题儿,我是通州人也还算是京城里一隅的人儿吧,但离京城太远了。
况且我考大学是被分在了天津外院,从此天津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我借鉴于京津两地的人了。前边的一篇豆汁儿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可我今儿个描述的主线是----天津。这两地儿是有渊源的,晚清时候就把天津大沽口作为京城的门户,说白了,就是老佛爷前厅的一个大门儿,八国联军攻克北京城,就是在天津大沽口登陆的。如今的小站就是晚清时的北洋水师基地,所以京津两地就从此再也没有分开过。远的甭说,就说这俩地儿的相声曲艺吧,就大有说法儿,后续的话我可用天津话说啦:要说曲艺啊!还得说咱天津,唱红了,说利索啦,,才往北京撂场子,(意思是在北京撂地儿说书啥的)、说相声的、唱大鼓的、数快板儿的“嚼克儿”(耍嘴皮子的)比比皆是.,说大师级的小蘑菇儿、马三立、杨少华、要说相声还真得说咱天津是发祥地那叫正根儿呀。你还别的甭说天津人他能把丧事儿给你办成喜事儿,你信吗?那叫老喜丧。这就能看出天津人透着那么一股乐呵儿,许多地方人听到天津人说话,第一感觉就好像是在听相声一样,这话里透着一股嘎劲儿和一种的幽默感,天津老一辈相声艺术家高英培的一句:“二他妈妈”,你快拿大木盆来耶”誉满整个全国!再有就是“二姨夫甩货”这句话,曾一度代表天津市的一句“名言了”。

这就是天津人的幽默,不但如此天津人还非常释怀敢拿自己开玩笑这是其他省市人所做不到的,咱就说这郭德纲吧,自称是非主流相声演员,可他的相声一开口儿,可以让那些主流相声演员们汗颜!这就是天津人,拿自己说事儿,能让你脸红。你信了吧?这就是天津的地域文化,他可以嘲讽自己,让你汗颜。难道这不是语言的魅力吗?这也正是相声基础的根基不是吗?拿自己开玩笑逗乐了您,还就的说咱天津,才有这胸怀。天津人是由骨子里面透出的那么一股幽默气儿。他能把坏事(事儿)说成让你释怀了,能把倒霉的事情说成逗你乐儿的事儿,您听这二大嫂是如何“夸”她老公的“奏我们那口子,眼睛就跟拿保险刀儿拉了两条缝儿,脑门子那褶子,可别笑,一笑起来能夹死俩大蚊子”让您听上去就可乐,用天津话说那叫“哏儿”。你信吗?你不信,我信!多年生活在这个城市,对他透着这么一种感情,北京生育了我,但天津养育了我。一篇《大堰河我的保母》让我感到动容,,同样这个城市也让我产生了情感上的眷恋。这里的人们朴实、幽默、含蓄、实在、透着一股的憨劲儿。不单单如此,他们还具备着博爱,将一切不利因素视为自己施展幽默的题材,从而将生活的阳光面展现在您的面前,这---就是天津人。
这不前两天胡同口的二大伯驾鹤西游了,享年83岁,生前人缘好--,自然帮忙的人多。大姑爷(天津习惯不论多高的辈分儿,管女婿一律统称姑爷)一进门儿就嚎上了,那看笑话儿的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敲上了,姑爷哭老丈人。这在天津可是一句歇后语儿,后面的话可就让您听着大笑了,那叫驴放屁--,这也是天津地区的一个风俗,平日里姑爷那可是门前的贵客,坐上宾。唯独这老岳丈死了那叫一个耍姑爷。哭不出来还必须应和着,您瞧,果然这大姑爷光打雷不下雨,一通干嚎,站起身来一看一滴眼泪都没有,自己嘲讽着说,我也嚎完了,得来点东西垫呗垫呗了,(意思是说吃点东西了)呵呵这就是天津人。
北京口语化的儿化韵与天津的平舌音,正好儿,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您看离着不远,而地域性极强,一个细腻,说话爱拐弯儿,另一个说话粗犷大舌头,构成了两地语言的鲜明对比,让人闭着眼睛听声音就知道来人是哪的主儿。北京皇城根儿的礼数,天津海河边儿的随意,同样让人觉得一个静雅拘束,另一个让人觉得谦和随意。我的血管里流着北京人的血,大脑里融进了天津人的情,我热爱这里的一切。您听,胡同口儿的儿童操着浓重的天津口音,可着嗓子在那里唱着“天津人几大怪,大裤衩子过膝盖、一口黄牙露在外。。。。。。,您瞧,从小他们就这样的释怀,这就是天津人的自嘲,海河水孕育了这块土地、能让他们如此的宽容,也让他们的胸襟又是如此博大,犹如大海一般,能把自己缺憾释怀成如此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的态度,这块地域哺育了这方幽默情怀的人们,天津人更能容天下之客,用他们的话说:“嘛这个那个,来了就是一家人”,这话说的多质朴,多亲切呀!

【作者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