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执教《繁星》一课时,首先通过预习检测的形式,抽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针对预习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点我进行了补充讲解,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环节,我依据教材阅读提示的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助学单表格任务。通过“独立填写—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的步骤,学生顺利完成表格内容的完善。随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表格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发现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在语言组织能力上仍需提升,难以将提取的关键词句连贯地整合为完整表述。为此,我借助豆包生成示范文本,引导学生借鉴学习,进而对自身的表述进行修改、润色与优化。
本课教学的亮点在于“生活情境分享”环节。我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在特定时间段观察夜空、欣赏繁星的真实经历。在真实情境的触动下,学生们均能敞开心扉,真情实感地表达内心的体验与感悟。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注重强化阅读指导,坚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理解”。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课堂教学也充分凸显了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
(七一路小学 董雅雯)
“老师,我暑假去海边也捡了好多贝壳!”“老师,我去沙坡头骑了骆驼,下午我给你看照片,可帅了!”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下课后,孩子们围着我,这样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昨天下午我特意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大家提前梳理暑假里最难忘的事。课堂上,8个小组展开交流时,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嘴角始终挂着笑容,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海边踏浪、乡下捉虫、学游泳的趣事。小组交流结束后,每个组推选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有的孩子拿着出游的照片边指边讲;有的模仿着游泳时的动作,引得台下阵阵大笑。台下的同学听得格外认真,眼神紧紧跟着台上的小伙伴,听到精彩处还会不约而同发出“哇”的惊叹。可展示结束后,我发现没上台的孩子悄悄低着头,脸上满是失落。我立刻说:“大家别急,没来得及上台的同学,咱们下午继续开暑期生活分享会,好不好?”话音刚落,失落的小脸上立刻重新绽放出期待的笑容。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清晰表达,更让我懂得,表达的勇气和分享的热情,比说得有多好更值得被珍视。
(七一路小学 晋娜娜)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练说自由分析文章,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锻炼挺有成效。
通过分析文中“我”和珍珠鸟互动的文字,再结合板书梳理“我”的行为、珍珠鸟活动地方的变化,学生组织语言,说清楚人与鸟关系的逐渐变好了,通过画出珍珠鸟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到了珍珠鸟可爱活泼机灵的特点,学生在小组展示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更到位了。然后探究“关爱”怎么带来“信赖”,最后到“美好境界”时,学生从感受情节,慢慢深入思考文本讲的道理,还有人和自然该如何相处,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两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去文中找“不动声色”“不伤害”这些“我”的行为,还有珍珠鸟在“笼子四周”“屋里”这些地方的活动,然后完成表格。锻炼了他们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最后总结,围绕表格全班交流,分享自己对“关爱”“信赖”“美好境界”的理解时,学生能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有条理,还能听别人的,既能借鉴完善自己的认识,合作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七一路小学 刘馨)
昨天教学了《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活动一:探究“笑笑需要付多少钱?”先通过引导式提问,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所需的数学信息,再聚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运算逻辑。但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时,出现明显分化: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无法建立信息与算式的关联;另有学生虽列出算式,却难以解释“算式含义”及“为何用除法”,面对追问陷入沉默。随后组织三人对子交流,有效打破思维僵局——展示环节中,学生能自主呈现分部算式、综合算式、画图分析三种解题方法,体现出多样化的思考路径。但也暴露出核心问题:学生展示时语言表达不规范,解题思路阐述不清晰,因此在展示后及时补充了“规范展示要求”,明确思路讲解的关键要素(如先讲信息、再讲步骤、最后讲算式意义)。活动二:解决“按促销价,每本数学书便宜多少元”先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促销价”的含义,扫清概念障碍后,再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为强化规范表达,点名一组优秀对子进行展示,发挥示范作用。该组学生完整呈现了解题流程:先准确提取数学信息,再清晰分析“先算促销价(用除法)、再算差价(用减法)”的逻辑,同时逐一解释每步算式的实际意义,思路连贯且表达精准,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模仿范例。解决措施:1.课中引入“分步引导话术”:学生列算式后,用“你第一步算的是题目里的哪件事?”“为什么要用除法算这一步?”等具象化问题,引导学生将算式与实际情境结合,逐步学会解释运算意义。2.设计“展示模板”:在黑板或学习单上明确展示框架,如“(1) 我找到的信息是…;(2) 要解决的问题是…;(3)我先算…(算式:…,表示…),再算…(算式:…,表示…);(4)最终答案是…”,让学生有章可循。
(七一路小学 张冰倩)
在本次50米快速跑教学中,我尝试将体育新课标"学、练、赛"一体化理念融入课堂。通过创设"夺旗冲刺"游戏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但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反思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起跑重心稳、摆臂不协调的技术问题,反映出备课中对个体差异预估不足。后续教学应增加分层指导环节,针对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设置梯度目标,如在起跑线前设置不同距离的标记点,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跳一跳够得着"的成功体验。在体育品德培养方面,尝试将个人竞赛调整为接力赛形式,通过小组积分制促进团队协作。但评价维度较单一,今后可建立包含运动技能、合作表现、规则意识的评价量表,组织学生对训练态度、进步幅度等进行自评互评,深化小学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育人目标。
(七一路小学 杭宇波)
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中,我以任务驱动这节课,借助 “独学+对学 + 三人行” 的小组合作模式,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
借助 “任务二”的 表格,采用 “三人行” 分工合作(1 人朗读、1 人圈画、1 人记录),明确任务分工,让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梳理四种植物的传播方式,多数小组能高效完成表格填写,如第三小组快速梳理出苍耳 “挂住动物皮毛” 的传播方式,体现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但是,因为二年级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部分小组还存在 “少数人主导” 现象,讨论时间把控不准,个别小组超时,导致创编环节时间被压缩,这是今后要继续加强培训的地方。。
本节课还注重了朗读及语言训练。通过对比 “乘着、挂住、吃掉、炸开” 等动词,引导学生体会用词准确性,如分析 “炸开” 对豌豆传播场景的精准描绘;结合配乐朗诵(如蒲公英小节 “轻缓语调显温柔”)、动作演绎(模仿豌豆 “蹦着跳着”),让学生在情境中积累语言,多数学生能准确复述植物传播方法。教师用巧妙生动的语言衔接,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特点;拓展环节给出语言支架,结合课文,图文结合,指导仿照 “XX 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 只要…… 孩子们……” 句式创编,部分学生能说出 “柳树妈妈给孩子穿毛茸茸衣裳,风儿一吹就安家”,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但针对 “粗心 — 仔细” 这对反义词,今后可结合生活实例(如 “观察植物需仔细”),让学生理解其对学习习惯的意义,而非仅停留在词语辨析层面。
(七一路小学 穆亚婷)
本节课以“Let’s spell”为核心主线,聚焦辅音字母组合ch的发音/tʃ/设计教学,整合听、读、写多维活动,着力在真实语境中培育学生的语音意识与拼读能力。现将教学情况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反思:
一、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落实
本节课对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的融合落实较为到位。学生借助朗读、听力等活动感知ch的发音规则,初步建立“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拼读能力,充分体现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教学内容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词、竹椅、寿桃),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深化文化认同,有效达成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要求。但课堂对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渗透稍显薄弱,后续可设计更多开放性任务(如创编含ch单词的句子、短故事),推动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进一步补齐核心素养培养的短板。
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本节课小组合作环节设计偏少,课堂活动以个体听读、集体操练为主要形式。尽管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听音圈词、书写等任务,但缺少同伴互学与合作探究的实践机会,未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育人价值。今后可在练习环节增设“Pair Work”及小组拼读游戏(如“一人说词、一人拼写”“小组竞赛拼读含ch单词”),借助合作学习既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又能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知识,同步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提升
本节课侧重语音规则感知与基本拼写能力的训练,学生能较好掌握ch的发音规律,且能完成简单听写任务,基础语言能力得到有效锤炼。但受活动形式偏重模仿、重复的影响,对学生高阶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未能充分挖掘语言学习的实践价值。后续可增加拓展性任务(如用所学单词描述家人、设计“家庭技能海报”),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而提升综合语用能力与创造性表达能力,实现从“基础掌握”到“灵活运用”的能力进阶。
总结与改进方向:
本节课在语音教学与文化融合方面成效显著,但小组合作的深度、思维训练的层次仍有提升空间。后续教学中将在活动设计中增设更多合作探究、创造性表达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同步发展,切实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
(七一路小学 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