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军霖,
编辑:王蕾
审核:王长保
在伏牛山深处,有一盏灯。这盏灯,被一个叫朱合兰的女孩点亮,那年她9岁。她说:“我要把整座山都照亮。”30年过去,这盏灯,已成星河。

成长之路:从山村发愿到大爱萌芽,从山村姑娘到共和国骄子,全国学雷锋执行团团长!
从一个人到7万人的团队带头人!朱合兰出生在河南省方城县一个偏僻山村。她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蛋糕,有的是父母的善行和山风的呼啸。
她记得,家里来了三个孤儿。母亲把仅有的白面蒸成馒头,递给孤儿;把黑面窝头塞进她手里。那一幕,她写进日记:“长大后,我也要把爱和光分出去。”那一年,她9岁。伏牛山的风很轻,誓言很重。
她16岁走出大山,有幸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背起行囊,走过北京、上海、天津和很多山村学校……她看见贫困、看见失学、看见眼泪。她说: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一起行善,让山村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我不能再等了。”
学习之路:从传统文化到雷锋精神
她不是在读书,是在修行。清华大学、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人民日报社,央视星光影视园、井冈山,雁栖湖会场,南京十月军校等!她像一块海绵,吸收儒释道的智慧,吸收雷锋的精神。她说:“善行即修行。”她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当成信仰。她把《雷锋日记》翻得卷了边,却把每一页都活成了生活。她说,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传播雷锋精神,一事之前想雷锋,一事之中学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一世学雷锋。我们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学雷锋要向春潮涌动,波澜壮阔,扎实推进,任重道远。
践行之路:从一个人到七万人
她毕业后2005年就创办“爱满人间救助团”。
2009年,注册“爱满人间网”。
2013年,成立南阳市救助失学青少年志愿者协会。
同年9月,在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设立首个大学生创业援助中心。
2014年成立爱春英国学院,
2017年成立爱满人间(北京)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
2019年创办了好榜样雷锋展览馆,学雷锋教育基地,为南阳获得文明城市加分。成为南阳慈善城市新名片。
她和她的团队从修和谐路,建幸福桥,到盖三座学校。从打山泉井,建图书室,到建3561平米的希望学校铭恩楼。从免费午餐,到德孝教育、家庭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安全教育、雷锋精神进校园。成立好榜样雷锋展览馆,学雷锋教育基地,德孝文化村,爱满人间幸福笑脸。她和她的团队给予同学们物质帮助,心理辅导和行为的矫正,帮其圆大学,创业梦,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家庭教育的得力帮手,青少年成才的桥梁纽带,为青少年的人生导航。
她说:“我不想让一个孩子因为穷而失学。”
30年,831所学校,7万多名贫困学子,8107万元物资和善款。她独立收养5名孤儿,资助13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她住仓库、吃清水面、穿旧衣,却把工资全部捐出。
她说:“世界上所有东西越分越少,唯有爱越分越多。”把助人当成一种习惯,放在人生的第一位。
❤️ 爱心之路:清贫而富足
她的家,是仓库改造的出租屋。
她的饭,是清水面条配咸菜。
她的衣,是别人送的旧衫。
她的行囊里,却装着《雷锋日记》和一叠孩子的感谢卡。
她常说:“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
她帮助的孩子,有的成了教师,有的成了医生,有的也成了志愿者。
她说:“我不是在帮人,我是在种光。”
未来之路:建救助学校,育时代新人
她正在筹划建设一所“救助学校”。
不是普通的学校,是为失学、厌学、辍学、学困孩子而生的“重生之地”。
她说:“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
她要培养的,不是考试机器,而是“圆梦中华的有用人才”。
她要构建的,是“物质帮扶+心灵滋养+能力培养”的三维体系。
她说:“我不只要给他们鱼,我要给他们渔,还要给他们海。”
传播之路:让雷锋精神广播神州
她带着团队,走进人民大会堂、央视舞台、雁栖湖国际会场,井冈山、南京十月军校……
累计开展雷锋精神报告会800多场,发放传统文化书籍237万册。
她说:“雷锋精神不是口号,是活法。”
她打造“中国学雷锋”标杆团队,让雷锋精神“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
她要让这盏灯,照亮更多山河。
她要让这条河,汇入星海。
:星海成河,灯未熄
有人问她:“你什么时候停下来?”
她拍拍背包:“等最后一个孩子不需要我的时候。”成哲学不是您赢过多少人,一定是您帮助过多少,
好人走过的身后定将绽放着朵朵鲜花!
30年,10950个日夜。
她把“好人好事”四个字,走成了一条路。
她把9岁那年的誓言,活成了一生的信仰。
她说:“我愿做铺路石,终身为大家服务。”
她说:“我愿用慈悲的爱,去温暖每一寸冰冷的土地。和我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伏牛山的那盏灯,如今已成星河。
而她,还在路上。
朱合兰,共和国娇子,雷锋精神传人。
她用一生证明:
大爱无疆,步履铿锵。
星海成河,灯火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