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暖情深,此别难忘
作者:高金秀

打柴沟的秋晨总带着点清冽的风,却被头顶的太阳晒得暖融融的。蓝天上的白云像被人精心铺开的棉絮,一朵挨着一朵,慢悠悠地飘在学校的青砖瓦房上空。我拎着收拾好的简单行李,站在校门口最后看了一眼——那扇斑驳的铁门,是老陈守了二十多年的地方;门旁的公告栏,还贴着我上周写的卫生评比结果;操场边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树下的石凳上,还留着我陪学生谈心时的温度。今天,我就要离开这个待了三十四年的地方了。
“高老师!您怎么不声不响就走?”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点急喘。我回头一看,老陈披着那件洗得发白的门卫制服,手里还攥着个温热的保温桶,快步朝我跑过来。他身后跟着几个学生,有刚上一年级的小不点,也有即将毕业的初中生,手里都捧着用彩纸包着的小礼物,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
“老陈,你怎么来了?”我放下行李,心里一阵发暖。老陈是学校的老门卫,也是我三十四年教学生涯里最默契的搭档——我早起看班,他准在门口帮我接过沉甸甸的作业本;我值睡到深夜,他总会端来一杯热开水;学校搞卫生评比,他比谁都积极,拿着扫帚把校门口扫得一尘不染。
“我昨晚就听说您今天要走,特意让我媳妇煮了牛肉面!”老陈把保温桶塞到我手里,桶身还带着滚烫的温度,“您最爱吃的清汤口,卧了两个溏心蛋,还加了点您常说的香菜。您可别嫌寒酸,这是我和孩子们的一点心意。”说着,他朝身后的学生招了招手,“都过来,跟老师说说话。”

几个学生涌上来,把手里的礼物递到我面前。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是我带过的幼儿园孩子,她把一幅画塞给我,画里是我和她在门卫室门口喂小猫的样子:“高老师,您别走好吗?我以后再也不调皮了,我帮您擦门卫室的桌子!”旁边的男生是我带的体育生,他挠了挠头,声音有点发颤:“老师,您还记得吗?去年冬天我值睡发烧,您在门卫室陪我到天亮,还把您的被子给我盖。这碗面,我也凑了钱的,您一定要吃完!”
老陈拉着我坐在门卫室门口的石凳上,掀开保温桶的盖子——热气瞬间涌了上来,裹着牛肉的鲜香和香菜的清爽,扑面而来。他给我盛了一碗,又给孩子们每人分了一点,自己却只端着个空碗,坐在旁边看着我们笑。“高老师,您还记得不?”老陈忽然开口,“三十年前您刚来的时候,还是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每天早上都跟我一起扫校门口的落叶。现在您要走了,我这心里空落落的。”
我挑了一筷子面,温热的汤汁滑进喉咙,暖得人眼眶发潮。想起那些值睡的夜晚,我和老陈在走廊里来回巡查,他拿着手电筒照楼梯,我轻声提醒学生盖好被子;想起每次学校搞卫生,他总抢着擦高处的玻璃,说“您是老师,别累着”;想起我生病请假,他帮我把作业抱到门卫室,还每天给我打电话问病情。这些细碎的日子,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成了彼此最放心的依靠。
“老师,您以后还会来看我们吗?”一个小男孩拉着我的衣角,仰着小脸问。我摸了摸他的头,眼眶更热了:“会的,老师一定会回来的。”老陈拍了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您在这儿教了三十四年,从小学教到幼儿园,打柴沟的娃差不多都被您教过了。您走了,孩子们舍不得,我也舍不得。但您放心,门卫室的卫生我会扫得干干净净,值睡的时候我会多盯着点,不会让孩子们受委屈。”
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子,洒在我们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吃着碗里的面,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叮嘱,看着老陈熟悉的笑脸,忽然觉得,这碗面里装的不仅仅是牛肉和鸡蛋,更是三十四年的情谊。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