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罗城桥头永远的矿友
题记:写在矿友第七届南宁大型聚会活动前夕,预祝聚会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韦国才
朗诵:孔祥会

当首府南宁的风
裹着桂香漫过肩头
我们忽然听见
岔罗铁路的汽笛
还在心头清脆鸣吼

当年我们背着铺盖
踩着晨露往罗城山里走
罗城矿务局桥头矿的灯
就从暮色里伸出了手
把我们的青春
迎进了黑黝黝的井口
也是从那时起
我们成了永远的矿友

还记得吗
掘进队的钢钎
撞响着地底岩层的喉
每一次凿击
都在为光明开道
为温暖破幽

采煤队的兄弟弯着腰
把煤块从黑暗里采收
掌心的老茧
是与地心对话的温柔

煤仓队的身影
在传送带边的料堆穿梭
像守护宝藏似的
分拣着矸石不停手
把纯纯的乌金堆成山
等着列车载向远方
载向用户的需求

机电队维护着设备的运转
扳手总在掌心发热
从不停休
拧亮每一盏矿灯
让地下的路不再黑得发抖

井口运输队的工友
忙着给矿车脱钩挂钩
矿车的轱辘被推转着
有序的节奏不止不休
你喊着号子
我会意地拼力搭把手
把辛苦都酿成初心相守

曾记得安全帽上的灯
连成一片地下的星斗
你递来的搪瓷缸
盛着最烫的暖流
一口下去
就把井下的寒
都焐成了酒

后来我们也像煤块
从桥头矿的掌心散开
各奔东西地调走
有的回了故乡
有的到陌生城镇落了户
我们身在四方的年份已久
但心里始终忘不了矿友

每次听见“矿友”二字
都很亲切
亲切得像老伙计
当年在井口喊~
“下班了,喝两口”

是的,桥头矿友
那些没说尽的话
至今还堵在我们的胸口
今天我们终于又聚首
皱纹里藏着当年的风
白发间缠着年轻的时候
相聚不用多说什么
碰一碰酒杯就足够

你还是当年
递给我毛巾的掘进队友
我还是当年
跟你抢着推车的
井口运输队某某某

机电队的钳子、电笔、扳手
煤仓队的筐子、铲子
还在我们的记忆里保留
采煤队的号子
仍在耳边轻轻相酬

这辈子啊
总怕有些念想会生锈
还好此刻
我们有缘把回忆
重新擦亮通透

桥头矿的热土
还沾在我们的衣兜
工友朴素情谊的热
还在血脉里慢慢地流
这一次的相聚
就是为余生不留遗憾
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
与当年同甘苦的矿友
叙叙旧,干一杯酒
往后的日子
不管风往哪边走
别忘了今天
南宁的灯和我们的酒
别忘了当年
兄弟姐妹并肩谱写的春秋
那是属于我们的
最珍贵的一一
矿友情谊
青春不朽

【作者简介】韦国才,男,壮族,大专学历,广西柳州市人,先后在广西罗城矿务局和广西柳州市单位工作,目前是广西苓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政工及文宣工作,酷爱写作,执之以恒。曾经是《柳州日报社》《柳州人民广播电台》《柳州流通报社》《柳州工会信息报》等多家党报官媒的特约通讯员。先后在《广西日报》《广西工人报》《河池日报》《合山工人报》《中国煤炭报》《江苏文苑》《罗城诗刊》《晓犁文化传媒》《都市头条》《百度头条》《今日头条》《江南诗画艺术院》《江月醉桃源美篇》《广西诗词》《中国诗歌网》等纸质报刊和新融媒体公众平台,发表过近千篇新闻报道、长篇通讯、影评、散文、诗作等作品。

【朗诵简介】孔祥会,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喜欢朗诵,愿用我的声音带给您的快乐。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