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黔、桂交界的崇山峻岭间,罗平县钟山乡鲁邑村藏着一处承载厚重革命记忆的红色文化历史建筑——罗盆地委指挥部旧址。它既是三坊一照壁木石结构的传统民居,更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斗争的重要见证,其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情况,值得深入探寻与记录。
回溯历史,这座旧址的每一寸木石都镌刻着红色印记。1948年6月,这里成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二支队(罗盘支队)司令部驻址;同年9月至1950年春,又肩负起罗盘地委指挥部活动驻址的使命。在烽火的岁月里,罗盘地委以此为核心,领导云南罗平、师宗、平彝三县及贵州、广西南北盘江流域共27个县的革命武装斗争,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书写了壮烈篇章,而旧址就是这段红色1光辉历史足迹最鲜活的实物见证。
“从价值维度审视,罗盆地委指挥部旧址的意义远超建筑本身”。
革命历史见证价值:透过旧址的布局、留存痕迹,能直观触摸到当年革命武装的战略部署、组织形式及革命战士的战斗生活细节,为补充和丰富中国革命历史研究提供珍贵实物依据。
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作为云南省和曲靖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先辈在此展现的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精神,如同明灯,照亮了一切,可激发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情怀自豪感,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思维维度。
文化遗产价值:从县级到市级再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晋升,印证其文物地位;独特地域建筑风格与革命历史信息交融,使其成为特殊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样本。
在保护与利用实践中,旧址走过持续完善之路。自1986年起,当地先后五次维修旧址,如今建筑本体与历史风貌保存完好。各级政府通过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等举措,筑牢保护基础。利用层面及有效提升空间:当前以接待参观、讲解历史为主和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红色文化知识知名度;与旅游产业融合,在用重走霞客路和红色文化融入为一体,让旅游业在历史的长河上用足迹去实践,让记忆在文化中传播。
为更好传承与发挥旧址价值,一系列优化策略正逐步探索。保护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主体,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旧址长期稳定留存。利用上通过征集革命文物复制品、还原历史场景的陈列,让参观者更直观的感受到光辉革命历史的岁月;应用免费参观来带动饮食业和住宿业为一体的自然旅游消费,开展为游客介绍讲说革命历史故事、增强教育的互动性与感染力,让红色文化深入到每一个游客心中,党员、群众合力;借助现代手机、电视台、文旅公众号等平台扩大宣传影响力,将其纳入区域红色旅游线路,结合当地自然景观、民俗文化,打造“红色教育+生态旅游+民俗体验”综合旅游产品,完善周边餐饮、解说导览等配套设施,既传播革命文化,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才是地址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与传承文化的旅游业交融。
如今,罗盆地委指挥部旧址依旧静静矗立在鲁邑村,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在新时代成为传承革命精神、推动文化发展的“参与者”。随着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深化,这座红色建筑必将焕发更强的生命力,让更多人在触摸历史中汲取力量,让革命文化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七律·忆边纵英雄
当年边纵起风云,驰骋南疆扫浊尘。
踏破雄关千仞险,迎来沃野万家春。
旌旗猎猎忠魂在,岁月悠悠浩气存。
今日山河凝望处,犹闻战鼓振来人。
七律·瞻边纵故地有感
南疆立马揽长天,剑气横空十万兵。
夜渡雄关雷震鼓,晓驱残雾战旗旌。
忠魂已共山河秀,浩气长随日月悬。
最是秋风凝望处,犹闻呐喊动云巅。
对联
上联:滇桂黔山,铁血纵横,百战开出新天地
下联:边纵队志,忠魂激荡,一心守好壮河山
我是一个草根农民,姓区名治甫,艺名(区治甫)〈男)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喜欢文学诗词和书法写作,同时也喜欢和爱好诗词写作的更多朋友交流,在此能和大家走在一起,我深感荣幸。本人多次在《枫叶诗刊》,《陇东黄土地文学社》,《中国诗歌网》,《牧言诗刊》,《南方文艺》,《美篇》,《都市头条驼铃岁月文学社》、等刊上发表。让我和各刊的作者共同走向创作的平台,互相学习,互相浏览,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认识了更多的文创文友,同时!我更感恩《枫叶诗刊》鼓励了我对写作的进步,同时也要谢谢所有的诗友。
本人荣获过:
2021年书香雅颂“星河杯”国际诗歌艺术大赛(三等奖)。
在2024年同时荣获得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泼墨中华情-新时代最具创新艺术家荣誉奖。
2024年3月10日,经过都市头条编委会的审核,已成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2024年7月,荣获 CETV泼墨中华情组委会“翰墨国风献礼军魂”庆祝建军97周年“弘扬建军精神,传承红色艺术”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
2024年9月, 原创诗词书法作品《沁园春·罗平同庆盛世华章》参加"第四届水墨丹青书画传承大赛" 获金奖并发布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