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丁作翔
文/寇衡
我上过多所小学,遇到过很多老师。印象最深、最亲切的便是丁作翔美术老师。
初登学挍之门,是在洛阳新街南头护城河北边的小石桥小学,现洛阳民俗博物的西院。刚上学,不懂事,老师讲课没有窗外成群的小燕子吸引眼球,它们叽叽喳喳地在古殿房檐边盘旋,是唯一的印象。
第二年转学到洛阳老城区文明街小学。在原曹操军训的校场街对过的东院读书,教室紧临着曾停放过关公首级的妥灵宫。后又到西院,河南府文庙的大院里读到五年级。从上学第一天便傍着碧瓦大殿,可能从此时已受古文化的薰陶,爱上了历史、古建筑和画画。
放学最惬意之事便看连环画,而后就依葫芦画瓢,用铅笔临画书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如关公长髯青龙偃月刀、张飞怒目丈八长蛇矛等等。再用小钉扎在老屋墙上,让小伙伴和奶奶一起欣赏。
五年级时,爸妈让我转学到瀍河区的东关回民小学。遇到了一生难忘的美术老师,他就是东关回民小学的丁作翔老人。
爸爸是搞教育的,我算是子弟,有不少老师对我很熟悉。加上我转过几次学,也算见多识广,到了新学校也不怕生疏。一报到,就在校园里先四处转转,熟悉一下环境。在教导处黑板报栏的下边挂着一排画,是师生表现校园生活的画展。入眼便看到一幅毛笔勾画的彩色漫画,吸引住我的眼球。“孙悟空,打妖精,抓紧时间不放松”,一行书法下,画的是一个小学生课间上厕所,抓紧时间蹲着看连环画。可笑的是,还有两个同学捂住鼻子陪蹲着趁看小人书。画得惟妙惟肖,太有趣了,了了几笔,便呼之欲出,非常传神!这便是我见到丁作翔老师的第一幅即兴的国画小品。这幅速写似的简笔画,墨色灵动、妙趣横生,一直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爱画画的天赋,很快就被教美术课的丁作翔老师发现了,我的美术作业得到他的关注和辅导,自然画画的兴趣更浓了。老师教学认真,学生爱画勤奋,师生关系也更加亲近。丁老师主动让我当助手同他一起画校园的墙报,並邀我去家里看他画画。
丁老师的家就在学校门外的半坡处。来往上学,从他家门口经过,因此,去他那儿看画很方便。第一次去老师家,看了他室内挂的多幅长条的国画,有花鸟画、有山水图。印象最深的是一幅横条的清供图,好像大酒坛子菊花螃蟹什么的,老师说是他的老师画的。对国画我不了解,在家里看到的书法多,在丁老师那儿算是开了眼界,第一次看了那么多幅的画,留下很深的印象。
丁作翔老师,是位和蔼可亲的回族老人,第一次看他画国画,很激动。他的画案不大,井井有条地放着那么多笔、颜色、砚台和印章。宣纸铺案,看他用毛笔沾水墨在纸上勾形染色,挥洒自如,其过程既神奇又潇洒。梅兰竹菊,随手而出;三下五下,小鸟便枝上花下,鲜活起来。老师手下,似有魔法,其过程既神奇又潇洒!
回到家,我就用爸爸的笔墨纸砚,初次尝试了一下,对国画产生了兴趣。因住的近,又师生情谊,自此便接触的多了起来。直到长大,上班到瀍河区文化馆工作,抓美术书法活动,与丁老师保持了几十年的联系。
丁老师所作花鸟画,是传统的文人画,勾皴点染,构图简洁。内容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梅兰竹菊、松石鹤雀,寓意清风雅趣,喜庆吉祥,故深受当地百姓们喜爱。印象之中,在洛阳东关,许多家庭都有他的画。这里喜欢画画的年青人,许多同我一样,是他的学生,或受益于他的影响。
丁老师为人低调,心淡如水,与世无争,画品亦是人品。笔下青竹,虚心谦身,挺立傲节,不懼风雨;纸上红梅,娇面玉颜,虬曲乌杆,笑对冰雪。更如老松倚湖石,寿鹤迎旭日。暮年虽老,蛰居小楼,永远地红脸笑目,安逸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