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下)
——内蒙古旅游之五
文/刘玉伟
参观游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也让我们知道了,河套人遗址是古人类化石遗址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的乌审旗境内的萨拉乌苏河两岸,该遗址又被称为鄂尔多斯人遗址。河套人生活在距今约5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属晚期智人,体质特征接近于现代人。河套人文化遗址共发现人类化石,石器380多件,还有大量的动物化石及鸟类化石。
萨拉乌苏哺乳动物群,是华北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代表性动物群,因首先在乌审旗萨拉乌苏流域发现而得名,是研究晚更新世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分布的经典标尺,甘肃环县、庆阳、陕西和山西等地也采到同样或相近的动物标本,如大角鹿等。大角鹿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鹿,角大的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大角鹿,河套大角鹿是当时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河套人的守猎对象。
晚更新世距今约12.6万至1万年,为第四纪更新世最后一个阶段,晚更新世被称为冰川主导期,该时期发生了大量巨型动物灭绝事件,如猛犸象和剑齿虎的消失。我们在展厅里就看到了猛犸象和剑齿虎的雕塑,那又长又弯的象牙,那如剑一般的虎牙让我们都望而生畏。旅游不仅可以愉悦自己的心情,欣赏各地的美景,品尝各地的美食,也是一个学习和增长知识的过程。对于一些比较陌生的东西,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再在网上查一下资料,这些东西和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我以前对太古宙一词就有点陌生,对晚更新世也不明白。通过查找资料,就知道了宙是最大单位,如显生宙。代是宙的细分,如古生代和新生代。纪是代的细分,如塞武纪。世是纪的细分,如早侏罗纪等。当前人类处于第四纪,该纪从约260万年前延续至今,包含了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世。晚更新世离我们更近一点,所以展厅里那河套人的样子就更接近于我们现代人。
我们走进三楼的富饶内蒙古宝石展厅,那五光十色的,各种各样的宝石让我们看的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巴林石、鸡血石、山红叶石、水晶石和珊瑚礁等在展柜里大放异彩,加上室内灯光的变幻,美的简直恍如仙境,让你看的都不愿意挪开眼睛。
那个庞大的勘探采矿人员工作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和付出。我老伴的大姐夫在新疆工作时,就是一名常年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勘探员。我和他都属虎,但他比我大十二岁,我算是走路比较快的人,但是,当我和他一起走路时,我永远都赶不上他的步伐。我老伴经常说,大姐夫是野外勘探员,他的走路真的是天天练出来的。
在展厅里还有一个煤矿挖煤的场景,走进去以后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仿佛就是走在挖煤的井下,就连那一辆出煤车都是那么的逼真。这让我又想起来,1970年8月,我刚参加工作被分到铜川铁路上时,车站对面就是铜川矿务局的桃园煤矿,领工区党支部曾经组织我们青年职工去煤矿参观,我们还下到了采煤区,亲自体验了一下采煤矿工的辛苦。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五楼六楼是恐龙的故乡展厅,走进去以后你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还能了解恐龙在地球上演变的历史,内蒙古不愧是一个发掘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被称为恐龙的故乡真的是没有一点错。在一楼壮美内蒙古展厅里,在一个有恐龙雕塑的景观池前,地面上就有一大块玻璃栈道,玻璃下面是挖掘恐龙化石的现场,沙土里还散落着恐龙的化石。
我们走出博物馆,坐在广场上的凳子上休息,也是在等还没有从博物馆里出来的其他团队成员。我又一次望了望那高大雄伟的博物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生命是由最初的单一细胞原核细胞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地球生命经历了35亿年的漫长历史演变,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不过转瞬即逝,那些远古的生命,距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然而随着人类对地质环境以及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远古生命的神秘面纱逐渐在我们面前揭开,让我得以了解和探索这一神奇的世界。如今,人类对于古生物的研究只能算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内去探索和发现。
刘玉伟,2025年9月1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