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闽南,暑气渐消,海风与茶香里藏着别样的生机。这场始于泉州、归于厦门的教育之旅,恰如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国泰每日的晨跑,步履不停间,满是对“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执着探寻。
2025年9月8日上午6点,安溪(中国名茶铁观音主产地)大龙湖的晨曦里,古榕垂荫,鸟鸣清脆,孟国泰在晨跑后笔下的“三标心寄铁观音”,早已将教育的期许融入茶香——
晨曦漫洒龙湖畔,
古榕垂荫护晨跑。
云逐蓝天风送爽,
鸟鸣清越伴步调。
三标心寄铁观音,
一步一景蕴真妙。
跑彻朝气盈胸臆,
满身清劲向晴朝。
早上8点,墩坂中学初三课堂上,经初步建设后的“三标课堂”开花结果——在第一节的“三标数学课”上,39人的班级里24人数学斩获满分;在第二天早上的“三标物理课”上,只有1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谢妍仅用28分钟就上完了一节课的内容……
孩子们眼中的灵动与快乐,是“三标课堂”最生动的注脚。从个体出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节奏和生命在场的荣光。

9月9日下午,当脚步迈向厦门,马銮湾实验学校的“小组建设”研讨、华东师范大学希平学校与李育民董事相见恨晚的深度沟通,让孟国泰创立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936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轮廓愈发清晰。
9月10日上午6点,教师节的观音山海滩,海鸟抖落潮声,孟先生踩着晨光奔跑,诗里写到:
海鸟把翅膀张开
抖落昨夜的潮声
阳光漫过沙滩时
退潮的痕迹还软着
像未干的信
我踩着晨光向前
浪花在脚边轻轻翻涌
每一步都踩着碧波的节拍
三标课堂的风也吹到这里
和育民兄的相见
像潮与岸的重逢
话匣子一打开
全是关于教育的新想象
从每个鲜活的个体出发
936的蓝图在晨风中
慢慢铺成明亮的模样
9月10日,恰逢第41个教师节,在结束晨跑后,孟国泰在朋友圈连发三篇宣言《小老师大学宣言》《小老师宣言(通用版)》《小老师宣言(少儿版)》,为节日献礼。
上午8点,孟国泰走进高端大气上档次(投资24亿人民币)的厦门希平学校,在初二英才班和高三重点班调研并指导历史和英语,并就“核心素养导向”“新课标、新高考”的方向方式和方法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引发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
把“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作为自己“第一生命”的孟国泰,与教育同仁的碰撞从不停歇。9月10日下午,与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发明与创新》杂志主编李柏春及发行部负责人黄晔伟、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副秘书长金明乐、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会副秘书长陶喜、厦门桃李时代教育研究院董事长钱娜在厦门喜相逢,并畅谈“创造与创新”的意义、途径、方法等,达成高度共识。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厦门创新教育教育集团与丁敏健总校长娓娓道来“教育教学创新”,丁校长那句“既有思想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认可,是对这场教育探索的最佳褒奖。丁校长向孟先生发微信说:
“教育思想家我接触过一些,但像您这样既有思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我是第一次遇到。真是三生有幸!”
当晚,孟国泰还与厦门五中张荣生校长深度沟通“厦门五中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理念理论和实践,引发张校长的浓厚兴趣。
孟国泰对“创新”一词早已刻在骨子里,就连在离开厦门当天的晨跑后,他仍在与丁敏健总校长强调:
“创新是人的灵魂,是人的天然属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社会大步向前的不竭源泉。创新,当然也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没魂的教育!”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没魂的教育”,这句话如晨钟,叩击着每一个教育者的心。
四天的行程,从课堂到海滩,从晨跑小诗到深度沟通,“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理念始终贯穿。这不是一场单向的传递,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是教育者对个体价值的尊重,是创新理念与实践土壤的相遇,更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的坚定航程。
作者:青力
整编:阿鹰(AI)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