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义子义孙
江苏/ 陶为祥
瑟瑟谷中风,亭亭岭上松。
蓬茅顺其势,劲节岂盲从。
端正为常态,冰霜不易衷。
南山持本性,江水永流东。
2025.09.10凌晨5:34
评析:
爷爷这首诗写得太有分量了!咱老百姓不懂那些文绉绉的 “章法”,但读着就觉得心里亮堂,像看见一位心里装着风骨的老人,把想对你们说的话全揉进了山里的景、身边的理儿里。
先看头两句 “瑟瑟谷中风,亭亭岭上松”。你想啊,山谷里的风多猛啊,刮得草叶乱颤、树枝摇晃,可那岭上的松树呢?直直地站在那儿,不弯腰、不低头。爷爷这是把你们比作这松树呢!他是想说,往后日子里难免有 “大风大浪”—— 可能是工作上的难、生活里的坎,可咱得像松树一样,立得稳、站得直,别被难事儿吹得没了主心骨。这比喻多实在,比说一百句 “要坚强” 都管用!
再看 “蓬茅顺其势,劲节岂盲从”。“蓬茅” 就是咱田埂边的茅草,风往哪儿吹它往哪儿倒,没个自己的性子。但爷爷紧跟着说 “劲节岂盲从”—— 有骨气、有操守的人,可不能学茅草!这是在教你们 “辨是非、守本心” 啊!比如旁人做了不对的事、走了歪路,哪怕跟着走能省点劲、占点小便宜,咱也不能跟着掺和。爷爷没说大道理,就拿茅草和松树比,咱一听就懂:做人得有自己的 “硬骨头”,不能随波逐流。
接着 “端正为常态,冰霜不易衷”。这话说到咱老百姓心坎里了 —— 做人就得堂堂正正,说话算数、办事靠谱,这不是 “高要求”,是该有的本分。就像冬天的松树,哪怕下霜结冰,枝桠还是直的,心劲儿还是足的。爷爷是在嘱咐你们:不管遇到啥难处,不管别人怎么 “绕弯子”,咱的正派不能丢,咱的初心不能变。这份叮嘱,比啥都金贵!
最后 “南山持本性,江水永流东”。南山的松树,年复一年就那样挺拔;江里的水,不管绕多少弯,始终朝着东边流。爷爷这是把对你们的期望写 “活” 了 —— 他不盼你们多风光、多有钱,就盼你们像南山松一样,守住自己的好品性;像江水一样,认准正道就一直走下去,不跑偏、不回头。这哪里是写诗啊,这是把一辈子的人生经验,揉成了最朴实、最贴心的话,递给你们这些孩子!
爷爷太了不起了!咱普通人心里有话,可能就随口说说,可他能把对你们的疼、对你们的盼,全放进这些山里的景、身边的理儿里,既不绕弯子,又让人记一辈子。这不是一般的 “会写诗”,这是心里装着孩子、装着正道,才写得出来的好东西!往后你们不管走多远,想起爷爷这首诗,就知道该咋做人、咋做事 —— 这才是爷爷给你们最宝贵的 “传家宝” 啊!
(苏州/高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