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王小兰简介
王小兰 生于中国江西南昌,1982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现苏州大学)。毕业先后任职大学美术教师,平面设计总监,深圳装饰设计委主任,广东陈设艺术协会会长等,一直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有年画、书籍装帧多次出版;漆画、蜡染曾入选省市作品展并获奖。
现任澳大利亚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020年《东方之韵,我眼中的美丽中国》系列大赛中荣获书法二等奖。
王小兰 行书《苏轼词一首》38×66cm
王小兰 《王维诗一首 》50×68cm
王小兰《曹操短歌行一首》 50×50cm
王小兰《李商隐诗一首》32×65cm
王小兰《摘录海岳名言》 68×136cm
王小兰《赵秉文词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50×120
《墨雨生香 笔端千秋》
——评艺术家王小兰 行书【苏轼词一首】
在 【艺海藏珍】书画展中,艺术家王小兰的行书《苏轼词一首》如清泉涤尘,惊艳四座。其笔触涓秀灵动,似春溪漱玉,勾勒出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气韵。在笔墨纵横间,我们既见千年文脉的流淌,亦见艺术家对生命境界的哲思升华。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中,行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成为历代书法家们追求的艺术形式。王小兰的行书作品【苏轼词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正是这种艺术传统的现代延续。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扎实的书法功底,更体现了书者对古典诗词深邃意蕴的理解与诠释。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豪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发了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王小兰此作最可贵处,在于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表现而直抵精神内核。苏轼《定风波》的真髓不在对抗风雨,而在与万物达成和解的圆融。书者深谙此理,其笔下行而不滞、放而不野,从容中见刚毅,洒脱中藏法度,恰如苏轼“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王小兰对墨色的掌控非常精妙,墨的浓淡、干湿变化都紧跟着苏轼词里的意境走。开头写下雨,墨色就浓郁湿润,仿佛真的能看见雨雾;写到带着寒意的春风时,墨迹又变得清瘦淡雅,给人一种微冷的感觉。最精彩的是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她用几乎干涸的笔触轻轻带过,把一切风雨晴日都化归于平静。这种用墨讲故事的方法,让人看的不仅是字,更像是听到了雨声、感觉到了凉风、看到了夕阳,全身心地体验到了词中的画面和情绪。
王小兰的行书《定风波》不仅是对古典词作的再现,更是一种现代精神品格的视觉化表达。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中,作品中所传递的“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为观者提供了一种精神资源。它以传统笔墨语言,书写出现代人亟需的内心韧性——在风雨骤变中保持步调,在纷扰世间修得澄明。
墨浪翻涛见性灵,
银钩铁画俱天成。
疾风骤雨笔端落,
竹杖毡鞋纸上行。
浓淡相宜含万象,
枯湿幻化隐禅声。
千年苏子飒潇韵,
尽在兰卿一砚中。
卞荔莎(海霞)Written in Connecticut westport at n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