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你在哪?
● 文 / 初阳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二哥的命运就如诗中所描写的不幸。
二哥1954年出生,比大哥小两岁。大哥读到高小毕业,因家里弟兄多没上初中。二哥对读书无所谓,父母就没给他读书,就在家里一来带弟弟,二来帮衬父母做点杂事。
二哥自小视力不太好,生性忠厚老实,给人一看就不够精干,得不到父母的赏识,村里人也不看好他。二哥小名“老伢”,意即长相有点着急,不嫩鲜。在家里、村里就是一个默默无闻干事的孩子,十岁之前在家带弟弟,十岁以后就割牛草,帮生产队放牛了,二哥干事实诚,割的牛草又嫩又新鲜,割的草又多,得到队长会计的表扬。
二哥到十四岁后就在生产队做工,一开始每天4分工,栽秧割稻跟大人后面干,干着干着熟练了就涨到5分、6分工,二哥做事很卖力,从不偷懒,17岁就做到10分工了,成为家里的主劳力,与父亲、大哥一道在队里干重活,为家里多挣工分赚点钱,给几个弟弟上学读书。
二哥没读书,对我读书很支持,家里只有一张破旧的八仙桌主要用来一家人吃饭的,我不能独享这张大桌呀。二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既不是木匠,也没学过瓦匠,但他还是用一块块土基在窗户下给我码了一方土桌子,下方空着好放腿脚,上面用木条担着用和好的泥浆泥平,待泥浆干了,泥制桌子可以派上用场了,我可以趴在泥桌上看书写作业了。二哥看到我有地方学习了,也露出高兴的笑容。
一晃三年我师范毕业,1986年我在七里农中任教,那年秋收后, 光阴似箭,转眼两位哥哥已过而立之年,大哥已经成家,二哥三十出头还未找到对象,一是因为家境不好,二是二哥不识字,没文化成家难。就在1986年6月份,父母打听到邻村有两人去四川,一个是刘高村庄的艾姓人,曾在刘庄小学当过代课老师,他去四川拜访亲戚,父亲看他当过老师就信任他。一个是六十亩村的女同志回四川娘家,父母就委托这两人带二哥茂平去四川找对象,二哥当时也只带二百元钱,三人一道从合肥乘火车去四川绵阳,不料大约过一周时间,艾老师却带着二哥的一块手表和一件白色确良小褂子送上家门,进门便说茂平可回来了,此时此刻,父母傻了眼,慌了神,知道大事不好,茂平失踪了。进一步追问艾老师,他说茂平上火车不久就要闹着回家,不然就要跳车下去,劝说不了,待到了四川绵阳后,给茂平买票返回了,咋知道他没回来。当时那位同去的妇女没有来我家,我父亲急忙跑去邻村六十亩寻问,结果她与艾老师口径一致,无法辨别真伪。
由于当时家里弟兄多,父母都是农民,连两人去四川绵阳的路费都拿不出,再加上农村人没出过新门,当时也没手机,信息不畅,不敢贸然赴几千里之外去寻找,父母在家束手无策干着急。
为此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悔恨交加。几天后父亲求助远在天津的二伯,二伯说:人命关天,岂能儿戏。伯父母就从天津赶回老家,向县公安局报案,公安局协同区派出所对艾和那位四川女士进行了解、审问,他俩仍说法一致,苦于没有证据,只有作罢。
自茂平失踪以来,有人说在六安市一个水泥杆上看到领茂平骨灰启事,有人说出了车祸, 有人说被骗到黑砖窑去做苦力了,有人说在外成家了,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但都是没有可靠的证据的信息。
2023年12月,在天津退休的堂哥杨杰遇到一位风水大师,他也记挂着茂平的下落,向大师咨询了茂平的事,大师说茂平哥还在世,出家当和尚了,现在是住持那样的有功德的和尚,但没说明白具体在哪个寺庙。
大师说他看到茂平哥走进一片树林,再往里走看不见路了,再向里走发现还有一条路,走过去有个发光的寺庙,茂平哥站在寺庙门前,毫不犹豫地走进庙里。
大师还说茂平哥出家有功德,给家人带来了很多利益。
虽然大师的话尚无确凿证据,但对于已故的父母来说,若能听闻这样的消息,他们心中定会泛起一丝欣慰,生出一丝期盼。
时间在流逝,关于二哥的消息愈发稀少,家人的心中逐渐被无奈和无力感所填满。每当夜深人静,家中灯火阑珊时,我们总会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二哥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虽然未来充满了未知,但家人对二哥的思念和牵挂永远不会消失。或许有一天,命运会让我们再次相聚,直到那一刻,我们将继续在心中为他点亮一盏回家的灯。

作者简介: 初阳,安徽省庐江实验中学。安徽省散文家、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春城晚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巢湖晨刊》《合肥电视报》《池州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与诗歌,并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