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典评论
1. 胡维革:
价值及IP
——读《女人是歌》
文︱胡维革
我平时只研究一些文化学和文化史的著作,读长篇小说的时间不多。读了董艳菊长篇小说《女人是歌》,只能从文化的角度谈两点感想,可能不伦不类,请大家见谅。
一、作者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
真正的文化人,从素质上大致可分为四类,每一类都有着不同的天职和使命,也就是不同的价值追求。
第一类是思想家,他们关注的是思想。他们通过抽象的逻辑思辨,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旨在获得原创的思想,使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思想能力向着更高层次攀升;
第二类是学问家,他们关注的是知识。他们稳坐书斋,皓首白眉,钻研义理,阐扬经典,旨在获取新的知识,扩大人类的知识版图;
第三类是作家,他们关注的是人性。他们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作品,都紧紧围绕着人性展开,将心灵、人性、想象力融为一炉,笔尖直指读者的心灵,旨在批判假恶丑,张扬真善美,使人性更圆融,文明更昌达;
第四类是知识分子,他们关注的是社会。他们与论坛、出版、媒体、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渠道向社会发声,旨在宣传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变革的思考、对未来的构想,使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发展、人民更幸福。
以上四种人的天职和使命,从理论上说来轻松,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作家更需要努力。
《女人是歌》虽然没有时空广阔的宏大叙事,也没有能够倒转长江黄河的英雄人物,更没有你死我活的矛盾冲突,只是写一个女人在改革初期的创业故事,平平淡淡就像一首乡村小调。但在从容间,作者通过一个个不同的人物,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不同性质的矛盾冲突,将人性善与恶的两个方面都比较深刻地揭示出来。在整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善——善良、诚实、正直、仁爱、和平等;也可以看到人性的恶——自私、狭隘、嫉妒、欺骗、懒惰、暴力等。
最后,在改革前进的大潮中,善得到了发扬,恶受到了抑制,达到了人性的圆融。从这个角度说,作者是一位自觉承担起了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的优秀作家,作品不仅是农村的,也是城市的;不仅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为人性是相同相通的。
二、作品有着鲜明的 IP 潜质
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从文学艺术或社会文化的角度品评《女人是歌》这部书,这对于文学创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还要深入,要挖掘它的 IP 潜质,争取把它打造成 IP。有人经常把品牌和 IP 混淆,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品牌是销售领域的事情,分为名人、名品、名企、名城等四类。
品牌是品质的象征,是消费者心中长久闪耀的灯塔,消费者不消费它的时候不忘它,一旦有消费的时候首先想到它。而IP 则是创作领域里的事情,如果一部文学作品仅仅以纸介质的形式出版,即使它口碑再好,销售量再大,也只是一部优秀作品而已,还不是 IP。而一部文学作品以纸介质的形式出版以后,又被其他艺术形式所开发和利用,它则成为了 IP。
例如梁晓声的《人世间》,被开发成了电视连续剧,它就成为 IP 了。如果再被其他艺术形式开发和利用,则成了大 IP了。在中国文化史上,《西游记》不停地被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开发和利用,它是最爆款的大 IP。
我觉得《女人是歌》一书直指人性,它的整个故事或是其中的某些情节或桥段都具有 IP 的潜质。因此,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诠释和演义,使其更生动、更丰满,从而把它打造成 IP。只有打造成 IP,它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去拥抱更多人的心灵。
2025年8月31日于长春
【作者简介:胡维革,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经理、二级教授】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