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13》「飘舞的剑」(8662辑)

晨间寄语
一个镜头显示,一位医学博士、外科专家、全国知名的脑肿瘤手术权威,以一支笔赠送小患者、鼓励她勇于和病魔作斗争、痊愈后努力学习的故事十分感人。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表示,一定不辜负医生伯伯的期望。引起我注意和兴趣的,是那支看似不起眼的笔。
曾几何时,我们小学毕业、初中毕业,谁不是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互赠以相互鼓励?而且一笔一本在手,倍觉珍惜。我现在的书柜里都还珍藏得有,每每看到扉页上的字迹,虽不工整、歪歪扭扭,但却十分亲切。彼时的少年童贞笑颜,立即浮现眼前,一段美好的故事,一汪清纯的回忆…。
回到现实,你说那是几角块把钱的馈赠,儿孙们置若罔闻,以为天方夜谭。可以肯定的是,老中青年人同步进入时代,但是其跨度有远有近,几十岁的相差,很难有观念的一致,人们把这称之为鸿沟。鸿沟一起,认知相去。年轻的一代洒脱,在花钱的问题上动辄几百上千元,听到元角分的花销,仿佛隔世传说。所以你要问到年轻人的积蓄,回答:钱是拿来用的、不放着好看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这些人的发家史,是靠省吃俭用、日积月累。房改来了,置下一间半屋。孩子们可以标点符号标注,以省略号删除住房的困难,爹妈有住且以后是“我”的,自然不去想那么多。张三同学结婚一甩1000元、甚至更多,朋友李四生小孩一掷800块、或不止,把个礼金拉得老高老高,把这伙老把子吓得一惊一乍,那钱好像随手可以捡来似的…。
时下银根紧缩,都说钱不好挣。尽管如此,年轻人还是大手大脚,难怪老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玩不过年轻人喽!一位老朋友称,以从长计较,互赠礼金还是走低不走高的好。人生几十年,十穷十富不到老,任何人的承载也有个轻重缓急,交往也是如此,礼轻人意重啊!既现实、也长久,对吧!
新的一天,早安!
2025.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