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议论堡镇三杰村牛家老宅旧址,西院展厅入口处,一张硬木雕纹八仙桌吸引了参观者注意。“它见证了兄弟三人的革命活动。华北油田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华北油田石油红色文化展览馆馆长崔跃刚介绍道,这张桌子是“牛氏三杰”在老宅唯一的办公桌。当年,“牛氏三杰”在桌上开会、讨论、写材料、写标语、看文件,干成了很多“大事”。
“牛氏三杰”是人们对任丘天宫村(今三杰村)牛文良、牛文仓、牛文常三位革命烈士的尊称。牛文良、牛文常二人是胞兄弟,与牛文仓是堂兄弟。三兄弟均为中共河北省保属特别区委员会(简称“保属特委”)的领导成员,他们组织学生、农民、工人开展爱国运动,舍身忘死闹革命。
“任丘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是在牛家大院里建起来的。“牛氏三杰”的后人、72岁的牛根常老人回忆说,听老辈儿讲,牛文仓家的东跨院曾是保属特委、任丘县委的秘密机关,特委、县委领导人经常聚集在那儿讨论事情。
今年8月1日,崔跃刚走访三杰村时,看到任丘曾经的革命活动中心,成了摇摇欲坠的半间小屋,深受触动。他提议重建牛家老宅,让更多人了解“牛氏三杰”的故事。
这一提议,得到了三杰村党支部书记王孟七和牛氏后人牛砚民、牛根常、牛铁华、牛国昌等的全力支持。村党支部和华北油田的志愿者们共同清理院内杂草,修缮损坏屋顶,整理旧库房,铺设地面红砖,布置室内展厅。牛氏后人还捐出了“牛氏三杰”使用过的八仙桌、小炕琴、茶台、土篮等100多个老物件。
牛家老宅的东跨院是此次重建的核心区域。1932年冬,这里创建了任丘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牛文仓任党支部书记;1934年9月,第一届中共任丘县委员会在此成立,牛文仓任第一任县委书记,1935年,中共保属特委恢复建立,牛文仓任军委书记,牛文常任共青团书记,特委机关设在东跨院内。
1936年,牛文仓、牛文常在战斗中牺牲,牛文良负伤被俘后英勇就义,牺牲时年龄最大的牛文仓仅26岁,最小的牛文常19岁。解放后,任丘县政府将天宫村更名为“三杰村”,并在烈士陵园修建了纪念塔。
“如今,我们重建‘牛氏三杰’工作生活的地方,就是想让英雄‘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让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崔跃刚说。
这段时间,崔跃刚每天骑电动车从任丘雁翎社区赶到三杰村牛家老宅旧址,往返20公里,风雨无阻;王春艳、李进宅等志愿者忙前忙后整理史料、布置展厅。目前,“牛氏三杰”老宅重建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分为老宅旧址、实物展厅和烈士墓地三部分,总面积200平方米,不少周边党员、群众自发前来参观。
“重建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起点。”崔跃刚表示,志愿者团队计划联合任丘市学校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活”的历史,亲自“触摸”英雄的温度。

摄像:李艳云 李燕 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