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大 运 河 透 视
作者: 一凡- 杭州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
几番陈年的旧思被轻轻摇晃起来,水纹一样细密的时空深度,恰似蜻蜓点水,不过千年而已。
从买鱼桥到拱宸桥,当我的行程在西溪号运河游船开启,便将现世的喧闹隔断。

河静若然,写满历史的河穿城而过,却有心头的碧波荡漾,思绪的行云流水。将满载生活的船驶进历史,用透视镜去察看,沧海桑田,绝不是时空的轮换。
汴水南流,只在历史的微澜中。那些水殿龙舟、漕运船队,那些古老的彼岸风光、八方水土,沿着京城直下钱塘。
我断想扬州十里春风佳丽的花样年华,也如堤边的琼花可曾开放许久?我揣度隋唐的风流,南宋的精致,是否还许久回荡在古老的舟楫?

可怜倒霉的皇帝,因开河而兴龙舟万艘之事被骂了一千多年的骄奢淫逸,连史家也多说这是隋亡的由来。
而伟大的皇帝却让大运河成就了共禹之功。历史的偏见让人纠结得苦恼,当时空的视点更向远方。
大中华的历史便有了改道南下一脉相承的说法。春秋横渡,逐水而流,至今千里赖通波。

粗犷豪放的中原帝家气象,清丽婉约的江南水乡风韵;北方的楼殿,江南的园林;两岸人家,春花秋月。南北迵异的时空对接,或拉伸或平铺,任由延续、置换、穿越……
傲世的长江,咆哮的黄河,比之有太多的悠久却难找到等同的纵感。
而我追视波澜不惊的京杭大运河,一千七百多公里的水路,两千五百多年的开凿历史,时空的定格只需一秒钟就足够。


(2015.12初稿于杭州2025.9修稿于深圳)

作者简介:
一凡 本名张法荣,杭州人。
喜欢文学、戏曲、音乐、旅游。为文涉材用体广泛,主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其文曲婉含蓄、清丽雅致,蕴含哲理情趣、人生感悟,深受读者喜爱。作品见各类媒体。
中国雨巷文学社注册会员、杭州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9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