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李智先生共同创作的《敦煌与丝路故事拾遗》一书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已经三个月了,回顾写作、出版、发行过程,感悟很多,体会很深,值得一叙。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生活在大西北茫茫田野上的白杨树,如果离开人们的呵护和阳光的照耀,很难长成参天大树。拙作《敦煌与丝路故事拾遗》一书的面世与诸多领导、老师、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的热情关怀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记得有一次与热心的老领导酒泉市原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明同志一块就餐,他真诚地说:“你们文章写得好,应当继续保持,把以前写的整理一下,出一本书,既是对敦煌文化的传承弘扬,也是对自己写作水平的评估。”我们从这个建议中受到了启迪,从此以后,便与李智同志一道利用工作之余、节假之时,快马加鞭,在整理修改过去已经成形的一些文稿基础上,又撰写了一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章,由外甥李银忠、罗海艳两口子加班加点打印校对成册。
柳暗花明又一村。拙作成册之后,向哪一家出版社投稿又成了一大难题,犹豫不决,左右徘徊,一时无法确定。碰巧,一次电话中与好友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陈英老师谈及此事,他说他最近出了一本诗集,是敦煌文艺出版社刊发的,建议投稿敦煌文艺出版社。陈教授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拙作润色指导,令人肃然起敬。
春风化雨润心田。通过陈英教授推荐,我便将拙作投到了敦煌文艺出版社编辑部,就此有幸得到资深编辑李恒敬老师的精心指导,她逐字逐句修改把关,跑前忙后办理出版相关手续,好似夏雨雨人,令人感动不已。文章插图是出书重要环节之一,敦煌市原工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三级调研员鲁鸿武同志接到我的求援信息后,不顾年高,不辞辛劳,深入景区、公园、社区、楼院现场取景拍照,为充实拙作增色不少,至今记忆犹新。编辑部资深设计师王一茹老师巧构妙思,封面设计独具匠心,令人心悦诚服。
借鉴参考受益多。在撰写文稿的过程中引用参考了一些已出版的与丝路故事、敦煌文化有关的观点、见解,丰富了文章内容,对他们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不足之处多包涵。受自身眼界、阅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拙作可能还有表述不够精准的地方,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定会虚心接受,补充修改完善。
“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种者。”衷心祝愿关心支持拙作出版事宜的所有同志在人生旅途中“步履从容岁月静,心宁似水事皆通。”
敦煌:杨建强、 李 智
2025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