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广祥著作推荐
无惧亦无悔
——情绪稳定的平常之道
题记:癸卯秋月,我有幸因工作需要来到素有江河源头、中华水塔之美誉的青海,在返程中突遇班机延误致深夜,我亲眼目睹了不同的人们的情绪变化,故有感而发写此文以记之。
我在西宁机场见过一个在风暴中依然从容的人。那是在一次航班严重延误的深夜,人群躁动如沸水,唯有一位中年男子静坐一隅,目光平和地读着一本旧书。问他何以如此安然,他微笑答:“急有何用?该来的总会来。”看到他那种坦然与淡定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情绪稳定并非天生禀赋,而是一种穿越恐惧与悔恨后的澄明境界,其本质确是无惧与无悔的共生。
何谓情绪稳定?它不是情感的枯竭,更非麻木不仁。情绪稳定乃是内心与外在刺激间的一段缓冲地带,是惊涛骇浪中不沉没的舟楫。它使人在得失之间不失衡,在荣辱面前不颠倒,如同深潭静水,纵有石子投入,涟漪散尽后依旧映照云天。这种稳定无关冷漠,而是情感经过理性与智慧洗礼后达到的和谐状态。
细察情绪不稳定的危害,可谓深远而隐蔽。它使人心似秋千,悬于他人一言一行之上,忽高忽低不得自主。情绪如脱缰之马者,往往在愤怒中摧毁珍视的关系,在焦虑中错过当下的美好,在忧郁中忽视未来的希望。更甚者,情绪不稳犹如传染之疾,一人之焦虑可乱全家之心境,一领导者之恐慌可动摇整个组织之根基。古代医家所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早已道出情绪失衡对人身心的全面侵蚀。
然情绪稳定之本质,确系于“无惧”与“无悔”二字。庄子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坦然接受,视作自然命运的一部分,无惧无悔。
无惧者,非不知恐惧,而是明知前路艰难仍选择前行。恐惧源于对未知的过度想象和对控制的执着追求。我们要明白,世间本无绝对安全,试图掌控一切终是徒劳。培养无惧之心,需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如航海者知风浪难免却不因此弃舟。每每恐惧袭来,不妨自问:“最坏可能如何?我能否承受?”往往答案已在问题之中。更深层的无惧,来自于对自身价值的确认——无论遭遇什么,我依然是我,内在价值不因外物而增减。
无悔者,非从不犯错,而是接纳过去之选择而不自困。悔恨如同一台向后行驶的车辆,看着后视镜却妄想前进。真正的无悔是理解所有经历——无论光彩或遗憾——都是构成今日自我的必要部分。它要求我们与过去和解,承认当时已尽当时之能,不作无益之后见之明。放下“假如当初”的幻想,我们方能全神贯注于当下唯一真实的生活。
由无惧而无前瞻之枷锁,由无悔而无后顾之羁绊。如此心无挂碍,自然平和稳定。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得无惧与无悔?需从细微处着手。
晨起可静坐片刻,观照呼吸,让纷乱思绪如云来云去而不滞留。遇事欲躁时,先止息三秒,自问:“此情绪可有助于解决问题?”与他人冲突时,尝试跳出自我立场,观其诉求背后的恐惧与渴望。每晚可简单回顾一日,但不审判自己,只观察哪些反应有益、哪些可调整。如此日积月累,内心空间渐广,情绪波澜自平。
最终,情绪稳定导向的是一种平常心的生活艺术。平常心非平庸之心,而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后的透彻与从容。拥有平常心者,不为虚名所惑,不为挫败所沮,得意时知是暂时,失意时明非终极。他们以踏实步伐走过人生道路,如农夫耕田,不问晴雨皆尽力而为,收获多少自有时节因缘。
当我再次想起那位航班延误中依然宁静的旅人,我仿佛看到了无惧与无悔融合而成的光芒——无惧于行程之变,无悔于等待之时。这正是情绪稳定的精髓:它让我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内在的恒定,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无限的从容。唯无惧者可行稳,唯无悔者能致远,唯情绪稳定者真正享有心灵的自由与平和。
祥云漫卷昆仑雪,心舟不系风波灭。夜读一灯明,星河落玉屏。
无惧江源阔,无悔征途末。静水印天光,平常即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