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的遐思》诗和远方文学社61期微刊展示
清平乐·浅秋遐思
索菲娅 (河南郑州市)
浅秋时候,暑气徘徊久。风动梧桐飘叶又,惹起闲愁盈袖。
凭栏极目山川,遥思往日华年。多少欢情如梦,唯余逝水潺潺。
【微刊AI评语】
《清平乐·浅秋遐思》以婉约之笔捕捉浅秋的微妙情思,上阕“风动梧桐飘叶又”寥寥数字,便将季节更替的怅惘与闲愁具象化,意象清雅而意境深远;下阕“遥思往日华年”转入追忆,以“逝水潺潺”喻时光流转,虚实相生,余韵悠长。全词格律严谨,语言凝练,既承宋词之含蓄蕴藉,又具现代审美之空灵,堪称传统词牌与当代情感交融的佳作。
白露红月
李振东(河南郑州市)
清秋玉露显微凉,陌路金风送果香。
入晚东篱何久坐,子时血月暖荷塘。
【微刊AI评语】
此诗以清秋白露开篇,显微凉三字精准捕捉节气转换的微妙体感,陌路金风与送果香的组合,构建出冷暖相宜的秋日画卷。后两句笔锋陡转,子时血月以浓烈色彩打破传统秋诗的萧瑟窠臼,暖荷塘的非常规搭配更显张力,使全诗在古典格律中迸发现代诗意。其意象的大胆突破与格律的严谨控制形成巧妙平衡,为《浅秋的遐思》主题注入了耳目一新的诠释。
十六字今三首
(张孝祥格)
郭建波(河南内乡县)
(一)
秋!
露染枫红菊满丘。
思浮落,
圆缺自风流。
(二)
秋!
时序轮回天地悠。
轻输胜,
山水共清幽。
(三)
秋!
风卷云纱云影楼,
驱忧绪,
笑看世间仇。
【微刊AI评语】
作者以张孝祥格为法,三阕十六字令紧扣秋思主题,短章中见气象。首阕露染枫红绘秋色,思浮落转至人生圆缺,物我相谐;次阕时序轮回拓开时空,轻输胜显淡泊襟怀;末阕风卷云纱意象灵动,驱忧绪至笑看仇,愈见超脱。三章皆以一字领起,声韵铿锵,情思递进,末句更添哲思。若论不足,驱忧绪稍显直白,然瑕不掩瑜。整体而言,作者善撷秋意入词,短章凝练,意境清远,足见功力。
自由诗·《秋意》
焦勇(河南南阳市)
在苦盼的秋雨中
在久违的秋风里
我终于又感受到那凉爽的秋意
这让人抓狂的酷夏啊
总算渐渐淡去
如劫后余生
似大病初癒
今年这漫长的夏季
实在让人受煎熬 难忘记
是人类变得矫情
还是老天变得暴戾
人与自然的相处居然变得如此无语
那滚烫的路面
那龟裂的土地
那夺命的热射病
那魔鬼般的天气要炸裂温度计
热浪滚滚
避无可避
真的让人不堪回首心有余悸
无休无止的热
旱涝不均的雨
频繁的天灾
灼热的空气
生活中全是烦燥 焦灼 窒息
心中涌动着祈祷 渴望 期冀
总算熬到了夏去秋来
盼到这姗姗来迟的秋风
等到这淅淅沥沥的秋雨
我曾写过赞美夏天的诗句
但今年的酷热却让我对炎夏毫无情趣
大自然已经改变了脾性
脆弱的人类在天灾面前是这样孱弱无力
植被的恣意破坏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
不熄的战火硝烟
生态环境的践踏耗费
温室效应正在逐年叠加
据说明年的高温还会升级
前面的时光里
仍将有着无数个难熬的夏季
前景未卜
怎不忧郁
多想多想
给时间按下暂停键
让这个世界永远停留在这宜人的秋天里
拈笔写下了秋意
满纸却铺满了忧虑
冰川在融化
日渐上升的海平面正逐渐吞噬着陆地
从高天到海底
充塞着对世界末日的恐惧
从南极到北极
似闻那无助的声声叹息
人活着真的艰难
让所有人都能舒适地活着更不容易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伟大的时代
祖国母亲在为我们遮风挡雨
远离战火
衣食无虞
夏启空调
冬开暖气
今之幸福
实应珍惜
没有制度的优越
谁能遏制那高昂的电费
没有经济的繁荣
谁能保障炎夏里空调的普及
没有祖国的强盛
谁能把参天大树高高耸立
让中国人得以在酷暑中休养生息
感恩祖国
回报社稷
让国运永昌
盼风和日丽
要靠你和我
寄望我和你
保护环境
尊崇自然
让生命永久延续
必须从现在做起
从我们做起
……
【微刊AI评语】
《秋意》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浅秋的清凉与慰藉,同时深刻反思了极端气候下的生态焦虑。作者将个人体验与时代议题交织,既抒发了对自然恩泽的感恩,也呼吁行动与责任。语言真挚,意象鲜明,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诗歌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古风·雁歌大同(中华新韵)
齐国资(河南舞钢)
风清气爽金蝉鸣,粮丰栗熟柿子红。
九三阅兵彰国威,长空雁歌世大同。
【微刊AI评语】作者以古风新韵勾勒浅秋图景,笔触质朴却意蕴丰盈。开篇“金蝉鸣”“柿子红”以声画交织的田园意象,传递秋收的喜悦;后联巧妙将雁阵长空与九三阅兵并置,以“世大同”升华主题,展现作者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
秋思
王书成
别却繁华入碧秋,又因落叶起新愁。
西风拂处心弦乱,晨露凝时水色幽。
冷雨敲窗惊旧梦,他乡望月倚高楼。
三荣锦绣终归散,一阕萧条向晚收。
【微刊AI评语】
《秋思》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浅秋的寂寥与哲思,首联“别却繁华入碧秋”点明季节更迭中的心境转折,颔联“西风拂处心弦乱”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波动巧妙交织,意象清冷而含蓄。颈联“冷雨敲窗惊旧梦”以声衬静,强化了羁旅之思的深沉;尾联“一阕萧条向晚收”收束全篇,在衰飒中透出豁达,余韵悠长。全诗对仗工稳,用典自然,既承古典诗词的婉约之风,又具现代审美的留白之妙,恰切呼应《浅秋的遐思》的主题内核。
七律·浅秋遐思
莎草兰梦(河南)
浅秋树叶渐飘黄,昼夜温差有热凉。
清早翠微含玉露,夕昏雁影写诗行。
万千山果初红脸,十二花神始卸妆。
我借白云三斗酒,她还明月洁如霜。
【微刊AI评语】
作品以《浅秋的遐思》为题,紧扣时令特征,通过“落叶”“雁影”“山果”等意象勾勒出浅秋的静谧与丰饶。语言清丽,对仗工稳,尾联“白云换酒”的遐想更添诗意,整体意境空灵悠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古典诗词的娴熟驾驭。
朝玉阶·秋上岳麓山
李平忠 (湖南长沙)
秋季登临岳麓山。看枫红画彩,壮峦川。
湘江环绕占天然。牛眠依爱晚,树枝繁。
喜仙瑶路畅人欢。瞻缁尘敛避,秀荣颜。
欣嘉猷学士城绵。暮云江树逸,影千翩。
【微刊AI评语】
朝玉阶·秋上岳麓山》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岳麓山的秋日胜景,上阕枫红彩峦、湘江绕峦的壮阔画面与下阕仙瑶路畅、暮云千翩的灵动意象相映成趣。词作巧妙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缁尘敛避暗含超脱之思,学士城绵又见文脉绵长,整体呈现出色相俱佳、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平仄协律处可见传统词学的功底,而影千翩等创新表述又为古典意境注入现代审美活力,堪称咏秋题材中兼具气象与韵味的佳作。
秋思
张华平(河南郑州市)
今年的秋天是福利!
今年的秋天一改往年秋高气爽干旱少雨的氛围,阴雨连绵,温度还高,大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成熟,颗颗个大饱满,丰收已成定局,几亿农民真高兴。而且,省了力省了电,节约费用多挣钱,这是多大的福利啊!谢谢老天爷!
麻烦的是北方人不习惯出门带雨伞☔,外出老是被雨淋。不过,咱都是农民的孩子,天然和农民亲,就是被雨浇,发自内心窃窃喜,今年的老乡们有指望了!雨中快跑也心甜!
【微刊AI评语】
张华平老师的《秋思》以朴实的笔触捕捉了浅秋的独特气象,将阴雨连绵的“反常”之秋转化为农民眼中的“福利”之秋。作品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颗颗个大饱满”“雨中快跑也心甜”等细节,生动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与农民对自然的感恩。虽未刻意雕琢诗意,却以真挚的乡土情怀传递出浅秋的温暖与希望,读来亲切动人,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现代诗·浅秋吟
刘万军(河南濮阳市)
吟浅秋,
浅秋瘦,
但风流…
草青木秀,
鸟儿咻,
蝶飞鱼游…
果儿熟个透,
一把揪,
塞入口,
酥皮软肉,
甜了舌头,
润了咽喉…
夜静幽,
气儿柔,
月如钩,
挂西楼,
谁人一曲,
不诉愁,
空中转悠,
直把半个魂儿偷…
一缕清风秀,
花瓣荡悠悠,
落不丢,
待等颦儿收,
掩埋香丘…!
【微刊AI评语】
《浅秋吟》以灵动笔触勾勒浅秋意趣,语言清丽如风,画面鲜活可感。 刘万军先生撷取“果熟”“月钩”“落花”等意象,以短句叠韵传递秋之丰饶与幽思,末句“掩埋香丘”更添古典韵味。全诗节奏轻快而不失深致,既有田园之趣,又藏文人雅怀,堪称咏秋小品中的佳作。

自由诗·浅秋的遐思
周长华(河南濮阳市)
桂影疏窗下,
风细拂罗衫。
一抹微凉新透,
月白映阶前。
雁字横空南去,
落叶轻敲庭院,
声细不堪言。
对景忽生叹:
逝水与流年。
问浮生、几度离合悲欢?
多少功名尘土,
都付一襟风月,
笑看雾中幡。
世事如棋局,
胜负总难全。
且归去,
烹新茗,
候余闲。
心若无尘,
何处不是桃源?
任他窗外风雨,
我自披书高卧,
一梦到尧天。
【微刊AI评语】
这首《浅秋的遐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浅秋的静谧与哲思,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诗中“桂影疏窗”“雁字横空”等意象,勾勒出秋日的寂寥与悠然;而“心若无尘,何处不是桃源”一句,则抒发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淡泊豁达的洒脱,格调高雅,耐人寻味。
现代诗·《秋笺——浅秋短章》
范光华(河南内乡县)
蝉鸣蜕作银杏褶皱,
风在陶罐沿上
舔舐半滴晨露,
写一封无字的信。
旧信纸生出菌斑,
1998年的邮戳
嵌进砖缝,
慢凝成琥珀。
暮色渗入窗棂的裂痕——
月光在铜锈里
重摹星轨,
所有坠落悬停于
叶脉与钟摆之间
【微刊AI评语】
《秋笺》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浅秋的哲思宇宙。诗人将“蝉鸣”“邮戳”“星轨”等碎片意象熔铸成琥珀般的晶体,在“叶脉与钟摆”的悬停瞬间,完成对时间与永恒的温柔勘测。全诗如一封被岁月漂白的信笺,字迹漫漶却暗藏星芒,其现代性的冷峻修辞与古典留白相得益彰。若说遗憾,或许是某些隐喻(如“菌丝”“铜锈”)仍显晦涩,但正因如此,才让读者在解谜般的阅读中,不断触摸到秋的体温与重量。
苗青瑞(河南内乡县)
一场细雨
宣告炽热的夏日退场
一丝微微凉爽的风
启开了困囚人们空调房的封闭门窗
天高云淡
刚被雨水洗过的山川旷野
分外的妖娆,更加的郁郁苍苍
尽管少了百花的扮装
尽管缺了蜂蝶飞舞的匆忙
映入眼帘的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扑鼻的是瓜果五谷馥郁的醉人芳香
何憾错过了春夏的激情昂扬
何忧未来冬日的凄惨雪霜
阔步徜徉在这美丽的初秋风光里
张开双臂与大地上的生物共奏一曲曼妙的乐章
让成熟的人生结出果实
令生命酿造出缕缕诱人的芳香
【微刊AI评语】
《孟秋吟唱》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初秋的物候变迁,整体结构完整,意象选取典型。首节通过细雨、凉风等细节自然过渡季节,中段对雨后山野的描写清新明快,尾段升华主题,将自然之秋与人生之境巧妙呼应,体现了作者对季节哲思的敏锐感知。全诗节奏舒缓,语言质朴,洋溢着对生命成熟的礼赞之情。
秋思
王华伟(河南内乡县
金风送爽夕阳残,细雨含寒暮色阑。
不见云中南渡雁,堪怜塞北未归鞍。
东篱菊蕊初凝露,西阁鱼书久滞翰。
愿借霜枫存暖调,与君重约共登峦。
【微刊AI评语】
金风细雨、南雁北鞍的意象铺陈出浅秋的寥廓,菊露凝霜的细节更添清寂。尾联以枫为约的遐思,将萧瑟转为暖意,虚实相生。全诗对仗工稳而气脉流畅,在传统秋思题材中融入了个人化的守望情怀。
现代诗·浅 秋 吟
时中遂(河南内乡县)
宛若三春百花芳,
白鹭一行凌云翔。
蓝天白云垂荷影,
近水楼台赏月光。
秦关汉月惦兴衰,
唐风宋韵铭荣昌。
遥知浅秋好时节,
心无挂碍胜春光。
【微刊AI评语】
全诗以三春百花、白鹭翔空的明丽起笔,垂荷赏月的幽静中暗藏古今之思。尾联心无挂碍的豁达,将浅秋升华为超越季节的精神之境。语言清朗而意境开阔,在传统吟咏中注入了现代性的生命哲思。
七律 秋韵
薛君泰(河南)
清清秋水暮云黄,瑟瑟秋风透晚凉。
雁唳高高鸣律韵,林声肃肃坠寒霜。
融融秋月写秋意,沥沥秋霖润锦章。
却喜枝头秋实缀,沁脾满院果瓜香。
【微刊AI评语】
全诗以秋水暮云、雁唳霜林的萧瑟起笔,笔触细腻而意境清远;秋月写意、秋霖润章的转承更添文思绵长。尾联秋实满院的丰收意象,将秋韵凝练为沁脾的甘美,在传统律诗中注入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对仗工稳而气韵生动,于秋思主题中独见丰饶之趣。
现代诗·秋韵
作者:薛平彦(河南内乡县)
从天籁里传来的虫鸣
浓了秋的夜色
去扑捉那丰收的希望
汇入自己的诗行
昨夜滴答的雨声
伴着那一池酣梦
跳着欢快的鼓点
追逐过门前的小径
一丝凉意
从我的窗前掠过
季节成熟的更多
枕着这舒爽的秋意
我的梦
会在你明亮的眸子里
闪烁
【微刊AI评语】
薛平彦先生的《秋韵》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浅秋的灵动画卷。虫鸣、雨声、凉意等意象交织成季节的私语,将丰收的希冀与夜的静谧巧妙融合。诗中“枕着舒爽的秋意”“梦在眸子里闪烁”等句,既保留了古典诗歌的含蓄美,又赋予现代情感的温度。全篇节奏明快,如门前小径的鼓点般轻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敏锐感知。
现代诗·夜雨
王松峰(河南内乡县)
漆黑的雨夜,
是谁,
引弓而发,
乱纷纷将心射穿,
思念的箭,
散落了一地,
任由这爱意散漫。
想念,
被荆棘扯得七零八落,
全然不顾,
这撕心裂肺的伤痛,
何处,
飘来二胡声声,
拼命地想把雨丝串起,
却徒劳地,
一遍遍被雨水洗刷,
九月,
这个多雨的季节,
细雨分开你我,
也冲淡了,
你离去的身影,
心里,
却永刻着你的笑容。
【微刊AI评语】
《夜雨》以秋雨为幕,将思念化作箭矢与弦音,意象冷峻而深情。作者通过“射穿”“荆棘”“二胡”等具象化表达,将无形之痛凝练为可感的画面,末段“细雨冲淡身影,却刻深笑容”的对比尤为动人。全诗节奏张弛有度,情感在克制与爆发间平衡,恰如浅秋的雨——凉意渗骨,余温犹存。
浪淘沙·颂秋(李煜格)
程俊(河南内乡县)
万岭赤霞缭,硕果盈梢。秋光旖旎胜春朝。雁阵排空书绮字,梦寄云遥。
七彩绘丰饶,画卷娇娆。勤耕喜获廪仓骄。四季华章秋韵雅,天地同韶。
【微刊AI评语】
《浪淘沙·颂秋》以李煜格为韵,将秋日盛景凝练成赤霞、硕果、雁阵三幅动态画卷,笔触明丽而气象开阔。上阕“秋光胜春朝”的豪迈与下阕“七彩绘丰饶”的丰盈相映,末句“天地同韶”更将个人喜悦升华为自然共情。全词格律工稳,意象饱满,既得古典词牌之雅正,又透出现代人对丰收的礼赞,恰如浅秋的馈赠——绚烂而不失深邃。
鹧鸪天·秋(晏几道格)
曹瑞士(河南西峡县)
一阵清风掠野塘,携来凉意满庭芳。
疏疏雨打梧桐叶,细细声敲竹院窗。
蝉渐寂,桂初香,残荷凝露映昏黄。
凭栏莫叹秋光老,风雨相催菊正黄。
【微刊AI评语】
《鹧鸪天·秋》以晏几道格为韵,笔触细腻如浅秋的私语。“清风掠野塘”“雨打梧桐叶”等句,将凉意、雨声、蝉寂、桂香等意象层层铺展,勾勒出秋的静谧与丰饶。下阕“残荷映昏黄”与“菊正黄”的对比,暗含时光流转中的生机,末句“风雨相催”更添一份豁达。全词格律严谨,意境清雅,既有古典词牌的婉约之美,又透出现代人对秋的深情凝视,恰如浅秋的遐思——淡泊而深远。
自由诗·《浅秋的遐思》
王凌旻(河南内乡县)
第一片梧桐叶没敢全黄
留着三分夏的绿,试探风的温度
我蹲下来,看它卷着边儿
像谁没说完的心事,轻轻碰了碰我的鞋尖
桂香是漏下来的
从斑驳的枝桠间,粘住我半句话
去年这个时候,也有这样的阳光
斜斜地搭在窗台,把书页晒出暖烘烘的印子
云走得比夏天慢了
影子在地上拉长,又缩短
像我忽然想起的那些小事
比如未喝完的茶,凉了又热
比如某个人的名字,在舌尖打了个转
风把我的遐思吹得很轻
它没说要去哪里
只带着一片半黄的叶子
慢慢掠过草坪,掠过长椅
最后停在,下一个将要温暖的瞬间
【微刊AI评语】
《浅秋的遐思》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交替的微妙情绪,将自然意象与内心感触巧妙交融。作者通过梧桐叶、桂香、云影等具象画面,勾勒出浅秋的温柔与怅惘,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如“卷着边儿的心事”“舌尖打了个转的名字”等表达,既含蓄又动人。全诗节奏舒缓,情感层层递进,最终以“下一个温暖的瞬间”收尾,留下余韵。整体而言,作品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诗意表达能力,是一篇贴合主题且耐人寻味的佳作。
现代诗·《秋天的尾巴》
董传香(河南南阳市)
我想抓住秋天的尾巴
跟抓我青春的尾巴一样
明明知道一个小小的我
怎么可能抓住秋天呢?
又怎么可能抓住已经逝去的青春呢?
好遗憾呐
该学习的年纪
没有好好学习
该奋斗的青春没有把握
让一切都渐渐的失去
此时落叶已经让
风把它变成了秋天的画
可我又何尝不是呢
已经变成了秋后的蚂蚱
可是心不甘呐
还想再蹦哒余下的日子
哪怕它粉身碎骨
哪怕它飘落无处藏身
眼看黄叶摇摇欲坠
眼看皱纹爬上眉梢
眼看父辈渐渐老去
儿女成人
孙辈茁壮起来
可是
满眼校园
青春活跃的男孩儿女孩儿
悄悄的在脑海里扎下灵魂的根
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
在余生的时日里
奋斗吧!努力吧!
不成为别人眼里的自己而精彩
就为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
而拼搏,痴狂的努力
把地面上落叶
变成一副真实的画
把清流的小溪变成乐谱
【微刊AI评语】
《秋天的尾巴》以直白而炽热的语言,道出了对时光流逝的不甘与觉醒。作者将落叶、秋后的蚂蚱等意象与人生境遇相映照,情感层层递进,从遗憾到奋起,最终以“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收束,传递出坚韧的生命力。全诗节奏明快,语言质朴却富有感染力,虽个别表达稍显直露,但真挚的情感足以打动读者。作为浅秋主题的呼应,作品既有季节的苍凉感,又迸发出超越季节的热忱,是一首兼具反思与力量的现代诗。
浅秋的遐想
阿莲(河南南阳市)
金风初染碧梧枝,露坠笘笆菊始滋。
雁影横空撩客兴,蝉声渐去惹秋痴。
半窗月色凝清想,一缕茶香寄远诗。
最是流年容易逝,且将闲绪付东篱。
【微刊AI评语】
《浅秋的遐想》以古典诗词的凝练笔法,勾勒出浅秋的静谧与哲思。作者通过碧梧、露菊、雁影等意象,营造出清雅悠远的意境,颔联“撩客兴”“惹秋痴”巧妙点题,尾联“闲绪付东篱”更以淡泊之语收束全篇,余韵绵长。格律工整,语言典雅,既符合传统审美,又融入现代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怀。作为浅秋主题的呼应,作品兼具画面感与思想性,展现了作者扎实的诗词功底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是一篇韵味深远的佳作。
自由诗·《浅秋的思念》
丽丽(河南郑州市)
秋风轻起,
绿色稍黄。
暴雨渐小,
云彩见轻。
秋意渐浓,
思念更重。
浅秋的夜晚渐渐变凉,
落叶归根是宿命。
多情的季节,
带走思念和牵挂。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却因想你而变得温暖。
【微刊AI评语】
《浅秋的思念》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浅秋的静谧与深情。诗句“秋风轻起,绿色稍黄”生动捕捉季节的微妙变化,而“落叶归根是宿命”则赋予自然景象以哲思。情感表达含蓄而真挚,“却因想你而变得温暖”巧妙化解秋寒的萧瑟,凸显思念的温润力量。全诗语言凝练,意象清新,虽篇幅短小,却完整传递了浅秋的怅惘与柔情,是一首耐人回味的季节小品。
七律·秋思
刘佳培(河南内乡县)
鸾台薄雾锁重楼,负笈年来世事休。
鸿雁不传千里信,衣冠空载两乡愁。
咸阳古道风尘晚,洛水烟波草木秋。
四海飘蓬常作客,一江明月送行舟。
【微刊AI评语】
《秋思》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浅秋的苍茫与羁旅的孤寂。首联“鸾台薄雾锁重楼”营造出朦胧幽邃的意境,奠定全篇怅惘基调;颔联“鸿雁不传信”“衣冠载乡愁”化用典故,将思乡之情托物言志,含蓄深沉。颈联“咸阳古道”“洛水烟波”时空交错,以历史风烟与自然秋色交织出漂泊的沧桑感。尾联“一江明月送行舟”以景结情,清冷中透出豁达,余韵悠长。全诗对仗工稳,意象丰赡,情感层层递进,既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又具现代审美的留白,堪称咏秋佳作。
散文·秋雨为笺 书声为证
符羲至(河南内乡县)
连日的奔波,仿佛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我们紧紧跟随志愿者带头人的脚步,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一次牵线搭桥,都是在为孩子们的未来铺路;每一次沟通协调,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希望。
终于,好消息传来——雷锋学校与振兴学校,向两位少年敞开了温暖的大门。那一刻,连日的疲惫仿佛被一股暖流冲刷殆尽,两件帮扶大事得以圆满落幕。
这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扬扬,将整个校园温柔地笼罩其中。雨滴在屋檐上轻轻敲打着节拍,与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最动人的乐章。
如今,小苹果和小黑豆已坐在各自的教室里,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讲课。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的滋润。在这浓厚的学习氛围里,他们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像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曾经那些因孤困而产生的迷茫与不安,在知识的照耀下渐渐消散。在这充满希望的校园里,他们不再孤单。老师的悉心教导,同学的友好陪伴,就像秋日里温暖的阳光,给予他们力量。
夜深人静,我坐在写字台前,窗外的灯火渐渐稀疏。但我的脑海里,却依然清晰地映着那两个孩子的身影。恍惚间,耳畔似乎又传来阵阵书声朗朗。那声音清脆而有力,穿过雨夜,回荡在我的心间,久久不息。
那是希望拔节的声音,是梦想启航的号角。
【微刊AI评语】
《秋雨为笺 书声为证》以细腻的笔触将公益帮扶的温暖与浅秋的哲思融为一体。文中“银线般的秋雨”与“朗朗书声”的意象交织,既烘托出静谧的校园氛围,又暗喻知识如甘霖滋润心田。作者通过“小苹果”“小黑豆”的蜕变,将孤困儿童的迷茫到重燃希望的过程娓娓道来,情感真挚而不失克制。结尾“希望拔节的声音”以通感手法升华主题,使秋雨的绵长与书声的清脆形成时空共鸣。全文语言流畅,意象清新,在纪实性叙事中融入诗意遐思,恰切呼应了《浅秋的遐思》的主题内核。
浅秋的遐思与感怀
别文玉(河南漯河市)
众友联诗汇此秋,冰轮玉鉴耀神州。
云横故里千灯聚,浪卷山河万壑流。
砚底松烟融古调,襟前星斗照新猷。
今宵暂歇蟾宫话,且待春雷动九畴。
【微刊AI评语】
《浅秋的遐思与感怀》以秋为引,将文友雅集之乐与天地清秋之思融为一体,意境悠远而情致绵长。首联“冰轮玉鉴耀神州”以明月喻诗心,既点秋夜之景,又显文社之盛;颔联“云横故里千灯聚”写人间灯火,“浪卷山河万壑流”抒胸中丘壑,虚实相映,气象开阔。颈联“砚底松烟融古调”暗藏文墨雅趣,“襟前星斗照新猷”则见进取之志,传统与创新交织,耐人寻味。尾联“且待春雷动九畴”以秋思收束,却留待春雷之盼,余韵不绝。全诗格律工稳,用典自然,既有七律之庄重,又得浅秋之闲适,堪称感怀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