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高光时刻

◎ 涛 声 依 旧 *青海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女儿被授予“青海省教育杰出人才”称号,于9月8日上午参加表彰会,并代表受表彰的全体教师发言,又一次迎来了她21年教学生涯的高光时刻。
此刻,站在这庄严的主席台上,回望自己走过的21年从教历程,从初登讲台的胆怯与不安,到如今面对学生的从容与淡定,始终不变的是用一颗滚烫的爱心,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女儿这份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始于她当年的高中语文老师许长泉。她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年近古稀的许老师,每次讲课前,先从兜里掏出一块蓝手帕包着的假牙,打开戴好,用标准的普通话,“之乎者也”地为学生们讲解古文。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为准确地掌握文中要义,他甚至在讲台上,唱跳着做示范;几乎每个同学的作文本上,都有他密密麻麻、红笔的批改与标注。他一生不讲吃穿,生活极为简朴,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却把节省下了的钱,不是捐给希望工程,就是资助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们。也就打那时起,许老师具象化的师爱,如同一股暖流,在她的心里涌动 ,恰似一盏明灯,在引领她去当一名教师,让温情的师爱得以延续与传承。
就这样,在女儿2004年大学毕业3个月后,正逢西宁市教育局公开招聘中学教师,她在数百名应聘者的激烈竞争中,名列前茅、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顺利进入西宁市第十二中学,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刚刚走上讲台一个多月,在中午回家途中,不慎将脚踝骨崴伤而骨折,脚肿的连鞋都穿不上。当晚女儿痛苦不已、泪流满面,一方面是剧痛难忍;另一方面不知该如何面对校领导与学生们而深感愧疚与不安。在家休养了不足十天,就让我骑着自行车,把她送到公交车站,倒了两趟车,拄着双拐,硬是一瘸一拐、一跛一颠地走进校园,重新出现在讲台上。也就从这一天起,女儿以一名逆袭者而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在教师神圣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佳绩:在21年里,送走了7届学生,几乎每届中考都是语文全年级第一、综合成绩全年级数一数二。第一届学生王思思,中考成绩全市排名第七,高考成绩全市排名第四而走进清华校园;第二届学生李万山,中考成绩全市排名第四,高考成绩全市排名第一,随即被北京大学录取,第七届学生梁皞田,中考成绩770分,与中考状元仅2分之差!
是的,女儿对初心的坚守、师爱的传承,就伏藏于日常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里:
——她是个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她在向全国优秀教师学习、博取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阅读作文教学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得到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她是个心底无私、充满爱心的人。其所在的学校,每个年级共有14个班,哪位老师都不甘排名靠后。学困生拖累班级整体成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21年的教学中,女儿从来没有因为教学成绩而驱赶过一名学困生。在第三届学生中,有一个听力障碍的男孩儿,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女儿不但没有因为拖累班级成绩而歧视、放弃或驱赶,而是千方百计、尽其所能地去帮助他、鼓励他,充分利用下课、放学或周末时间给他“开小灶”补课。那个学生听不清,不能直接与其交流,女儿便用专门的小笔记本与其写字对话。久而久之,小笔记本成为她与那个孩子沟通的“备忘录”,一个学期下来,居然有厚厚的一摞子。这些“备忘录”不仅浸透着女儿的汗水、心血与似水柔情,更是师生情谊的有力见证。而今,那个当年听力障碍的学生,已经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有着一份稳定的收入;
——她是个爱生如子、润物无声的人。她的班里有一个女孩儿的妈妈不幸患了绝症,她整天郁郁寡欢、精神萎靡,并且时常在周记里记述自己的忧伤与烦愁:“我整天都看见妈妈一个人关在房子里,疼得满地打滚,我多么想替替她啊!”当女儿得知其深陷困境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买了一些营养品去其家中看望,并安慰其重病的妈妈,孩子各门功课都很好,鼓励她一定要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3个月后,女孩儿的妈妈欣慰而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女孩儿在送走妈妈之后,女儿随即组织所有班干部,让每人给女孩儿写一篇寄语,鼓励她尽快从悲痛与忧伤中走出来,认真复习功课,以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中考。她没有辜负老师与同学们的期望,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宁市的一所重点中学,以此告慰天堂里的妈妈;
——她是个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人。在课堂的日常教学中,她观察到有一个学生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的样子,不仅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而且很少交作业,即便偶尔交了,也是字迹潦草、错误百出,成绩也在一直下滑。女儿几次找这个孩子谈心,试图摸清情况而有的放矢。而这个孩子每次不是沉默不语,就是吱吱唔唔地搪塞。女儿心想其中必有隐情,作为孩子的老师,不能总是责备学生不给力,更不能抱怨家长不配合。于是,她对这个孩子格外“照顾”,特别留心他的学习,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自己掏腰包,给他发个小印章、免写卡、小摆件、小糖果等小礼物,对其进行奖励与鼓励。在不知不觉中,这个孩子的学习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仅不迟到、主动交作业,还能在课堂上背诵课文、积极发言,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然而,突然有一天,这个孩子要请几天假,和妈妈一起带着出车祸的哥哥去西安救治。遗憾的是,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哥哥年轻的生命。在一个周六的下午,这个孩子与妈妈一同带着两块煮熟的牛肉、一个大油饼,在她家门口等候。一见面就拉着女儿的手:“张老师,我们穆斯林给亡人念亥亭,都要给亲近的人送一份。你是孩子的老师,你必须收下我与孩子的这点心意。”女儿心头猛然一热,实在无法拒绝这温情而“沉重”的礼物。是的,对于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猝然失去即将成年的儿子,无疑是雪上加霜。就这样,女儿第二天去银行取了一笔现金,让那个孩子捎给妈妈,以使自己不安的内心得以平复与慰藉;
——她是个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人。连续几届都有休学生,临近毕业时插到她的班里。而她不但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还对他们另眼相待、厚爱有加。其中一个还露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情与破罐破摔的架势。每个当老师的心里都清楚,插来一个“学困生”,就会无形之中给自己班的综合成绩拉下几分。然而,女儿没有知难而退,推诿或拒绝。而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倾尽心力、尽其所能地去关心、关爱他们。尤其是对那个“无所谓”的小家伙,如同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拍着他的肩膀与其交心:“别整天灰心丧气的,不仅要对得起父母对你的养育,还要对得起我老张对你的热切期待,相信你一定会跟上的,没准还会超越呢。”在女儿的鼓励、表扬与赞美下,那个孩子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学习成绩,都在悄然发生明显变化。由最初的模拟考试倒数第二,到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所重点高中。在得知自己的中考分数当天,与父母一起来感谢女儿,并深深地鞠下一躬:“张老师,你是改写我命运的人,是你引领我迈出人生最关键而扎实的一步,你对我的帮助与关爱,我定会铭记在心……”可喜的是,另外一名休学插班的学生,也顺利考入一所普通高中;
——她是个处事低调、不事张扬的人。她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骄人成绩,不仅得到学生与家长们的认可与赞扬,也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与重视,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教育部门的各类荣誉。而她始终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做的,是份内的事儿,没什么可张扬、可炫耀的。我不过是所有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老师中一个代表而已;在此期间,她也有过多次提拔或调出的机会,可她始终深爱着教师这个职业,享受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一辈子做初心的坚守者与师爱的传承者;
——她是个不辞辛苦、忙碌无暇的人。十几年来,女儿在我的印象中,整天就是一个“忙”字,忙教学、忙教案、忙批改作业、忙家访、忙家长会、忙……清晨不到七点就离家,甚至有时中午回家还要带几个学生回来,一边吃饭,一边听孩子们背诵课文、听写词语……为了能够给女儿节省时间,方便教学,我们把位于十二中对面的住房与其对换。即便如此,女儿依然是每天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地忙碌着,奔波的脚步,在时空中不停地交替;尤其是有了小儿子之后,更是繁忙不迭、披星戴月,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上初中的大女儿面临中考、小儿子入托的接送、班里的繁杂事务……一桩桩、一件件,简直是焦头烂额、不亦乐乎。无奈之下,每逢周五晚上,女儿都让我们或公婆,去幼儿园把小儿子接走,以便周六周日,独自在家继续忙她教学上的那些繁杂琐事。什么叫全力以赴,什么叫倾尽心力,在女儿的身上,得到最完美而准确的诠释!
在这里,还应特别提到的是,2025年5月,正当她忙于中考、为孩子们复习功课之时,她的妈妈不幸罹患重症而住院。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她真的是心急火燎、满嘴起泡,把家里的一切交给老公去打理,一边给学生复习备战中考,一边晚上抽空去医院陪伴重病的妈妈,还要把模拟考试的卷子、学生中考登记花名册带到病榻前来审校、批改;在临近中考的前几天,还给全班56个学生,每人买一双带有“逢考必过”、“考神附体”、“金榜题名”、“前程似锦”等字样的袜子,以此表达作为班主任老师,对孩子们的热切期待、美好祝福与师生3年的不舍之情。而让女儿感到欣喜、欣慰的是,这一届的中考成绩,她们班语文名列全校第一、综合第一,有8人考上湟川中学、43人考上重点高中,为历年成绩最佳!
是啊,女儿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教学上的人,即便9月8号上午,去参加“青海教育杰出人才和教学成果奖表彰大会”,下午依然回校给孩子们上了3节课。可以说,无论是私事还是公出,她从不肯落下一节课,不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上受到丝毫影响。正如女儿在表彰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会以今天为新的起点,努力当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张义涛 网名 涛声依旧 原籍山东威海,现居青海西宁,偶尔写点小文,打发晚年无聊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