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流转中见人性:
中篇小说《印度王的钻石》的叙事巧思与深层含意
文|车向斌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英国苏格兰作家、诗人、小说家、游记作家、新浪漫主义代表。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早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从学生时代起即酷爱文学,一生多病,但有旺盛的创作力。作品题材繁多,构思精巧,其探险小说和惊险小说富于独创性和戏剧性力量,代表作有《金银岛》《化身博士》《诱拐》等,在读者中获得巨大声望。除小说外,在儿童文学、游记、散文、诗歌等方面也成就卓著,特别是散文,堪称19世纪散文精品。中篇小说《印度王的钻石》选自《新天方夜谭》,由万紫翻译,是公认的颇能体现史蒂文森写作风格的一篇佳作。
《印度王的钻石》虽非最负盛名的作品,却以独特的叙事节奏与深刻的人性刻画,成为展现作者叙事功力的别样范本。它跳出了“案发-调查-解谜”的传统侦探故事框架,以一颗充满诅咒色彩的钻石为核心,在多方势力的追逐与博弈中,勾勒出一幅19世纪英国伦敦社会的众生相。
从故事内容来看,小说的核心驱动力并非复杂的罪案,而是“印度王的钻石”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钻石从被盗的贵族府邸流出,先后经过小偷、演员、绅士等不同身份者的手,每一次流转都伴随着一场小型的冲突与抉择:有人为它铤而走险,有人因它陷入恐慌,也有人试图借它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作者在故事中更像一位“幕后观察者”,而非主导全局的解谜者,他的介入并非为了破解惊天大案,而是在恰当的时机引导事件走向,让钻石的“诅咒”最终以一种充满讽刺的方式消散——贪婪者自食恶果,无辜者得以脱身,钻石最终回归其应属之地。这种以“物品流转”串联情节的模式,让故事摆脱了单一的侦探叙事,更具群像剧的特质。
在写作特色上,《印度王的钻石》最鲜明的特点是多视角叙事的巧妙运用。小说没有固定的主角视角,而是轮流通过小偷、被冤枉的绅士等不同人物的眼睛展开故事。这种视角切换不仅让情节充满悬念——读者能跟随不同角色的认知,逐步拼凑出钻石流转的全貌,还能深入不同身份者的内心世界:小偷的狡黠与侥幸、贵族的傲慢与焦虑、普通人在危机中的恐惧与挣扎,都通过各自的视角被细腻呈现。相较于福尔摩斯系列中常见的“华生视角”,这种多视角叙事让故事更具层次感,也让读者跳出“跟随侦探破案”的固定思维,以更全面的视角审视事件中的人性。
此外,小说还融合了悬疑与讽刺的双重基调。钻石的“诅咒”为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悬疑色彩,每一次转手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让读者始终处于“下一个持有者会遭遇什么”的期待中;而作者又通过角色的行为暗含讽刺——那些追逐钻石的人,以为掌控了财富,实则被财富所奴役。他们的贪婪与愚蠢,恰恰构成了对“物质崇拜”的无声批判。作者在故事中的“低调”,也强化了这种讽刺:当众人被钻石搅得鸡飞狗跳时,这位智者始终保持清醒,他的存在仿佛在提醒读者,比起追逐外在的财富,看清人性的本质才更为重要。
《印度王的钻石》以一颗钻石为引,用精巧的多视角叙事串联起一场关于欲望与选择的博弈。文本以更贴近社会现实的笔触,展现了人性在财富面前的复杂面相,既是一部充满悬念的通俗小说,也是一面映照19世纪社会心态与人性弱点的镜子,尽显作家的叙事智慧。
2025年9月12日
车向斌,汉族,1967年生,大学学历,陕西省潼关县人。1992年结业于鲁迅文学院。当过报刊记者、编辑等职,现供职于陕西某报社。1993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各类作品200万字。主要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张的爱情》《郭二牛的爱情小差》《缝穷的女人与她的官儿子》《毫州人“出口”那些事》《爱神的裁决》《秋日沉思》《过继》《二球》等;中篇小说:《优秀的“坑儿”》《卤肉西施》《为您添彩》《潼关烧饼进大城》。2023年5月出版中篇小说集《优秀的“坑儿”》。现为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
2022年,中篇小说《优秀的“坑儿”》获首届世界华文小说奖。
(审核:武双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