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峰山索道设下、中、上三站,而三站之命名为“涉江”、“九歌”、“天问”,均源自屈原文化,与雪峰山历史渊源高度契合
屈原在《涉江》中明确记载“入溆浦余儃徊兮”(进入溆浦后徘徊不前),而溆浦正是雪峰山索道的起点区域。索道下站以“涉江”命名,直接呼应屈原踏足此地的历史足迹。
涉江:象征探索的起点,对应索道下站(出发地),寓意跨越险阻的征程。
九歌:屈原祭祀神明的诗篇,中站以“九歌”命名,隐喻索道穿行云海如入神境。天问:屈原对宇宙的哲学追问,上站位于海拔最高处(1450米),命名“天问”契合登顶后天地开阔的意境。
索道通过三站名称串联起一条“屈原文化走廊”:
游客从“涉江站”启程,参与“屈原问道”NPC互动;
经“九歌站”感受云中穿梭的神话氛围;
终抵“天问站”,在雪峰之巅体悟“求索”精神。
这种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传承深度融合,呼应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索道建设初衷。
名称的技术隐喻
“上下而求索”既指屈原精神,也暗喻索道垂直跨越1158.5米高差的工程奇迹。
名称的时空对话
以两千年前的文学瑰宝命名现代地标,彰显“古典诗魂激活当代文旅”的创新理念。
中国索道协会在首航仪式上正式授牌,表明专业机构对命名文化价值的肯定。
怀化、邵阳两地政府将索道视为跨区域文旅协作引擎,命名强化了雪峰山作为“湖南五大旅游板块”的文化定位。
“涉江·九歌·天问”三站名绝非简单借用,而是基于屈原与雪峰山的历史纽带、文学意象的空间递进、以及现代工程的哲学解读,形成的系统性文化符号。它使索道成为“移动的文化展厅”,为游客提供了一场兼具诗意与哲思的云端之旅。
我为命名人点赞,为这样的名字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