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九月十四日,是寻常秋日里独具深意的一天。当世界清洁地球日的环保初心,与中国网民文化节的文明使命在此交汇,现实家园的守护与虚拟空间的耕耘,便有了跨越维度的共鸣。
作者强军先生的这篇散文,以细腻笔触串联起两个看似独立的主题:从社区河畔志愿者弯腰拾捡垃圾的身影,到网络论坛里传递正能量的声音;从老奶奶“多捡一点,河就干净一点”的朴实话语,到博主用数字技术活化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文字间既有对现实环保场景的生动描摹,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集体行动带来的家园之变;也有对数字时代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点明网民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的责任与价值。
文章没有宏大叙事的刻意说教,而是以生活化的场景、具象化的人物,将“清洁”与“连接”的内涵娓娓道来——清洁,是对脚下土地的珍视;连接,是对精神家园的共建。在快节奏的当下,这篇散文恰似一缕清风,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现实行动,还是营造文明网络的精神践行,都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以持久的坚守,让世界在清洁与连接中愈发美好。(434字)
【散文】
九月十四日: 在清洁与
连接中拥抱世界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九月的风,总带着一种独特的温柔。它拂过树梢,将夏末的燥热悄悄吹散,也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清爽。在这样一个宜人的月份里,九月十四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承载着两个与当代人生存状态紧密相连的重要主题——清洁地球与网络文化。
当世界清洁地球日与中国网民文化节在同一天相遇,仿佛是大自然与数字世界的一次温柔对话,提醒着人们在现实与虚拟的双重空间里,如何守护家园、传承文化,如何在清洁与连接中,更好地拥抱这个复杂而美好的世界。
世界清洁地球日,这个始于1993年的节日,如今已成为全球环保事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的这一天,超过125个国家的四千多万人会走出家门,走向街头、公园、海滩,用双手拾起散落的垃圾,用行动守护着地球的每一寸肌肤。
几年前的这一天,某社区曾组织过一场环保活动。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天刚蒙蒙亮,社区广场上就聚集了不少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学生,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大家手里拿着垃圾袋和夹子,分成小组,朝着不同的方向出发。
其中一组参与者被分到了附近的河边。刚走到河边,眼前的景象就让人揪心——岸边的草丛里,散落着各种塑料瓶、塑料袋,还有一些零食包装袋,甚至还有废弃的衣物。河水也不像记忆中那样清澈,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杂物,散发着淡淡的异味。众人没有多说什么,立刻行动起来。弯腰、夹起垃圾、放进垃圾袋,这一系列简单的动作,被重复了一遍又一遍。阳光渐渐升高,洒在身上有些灼热,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浸湿了衣服,但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停下脚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手里拿着夹子,仔细地在草丛中搜寻着垃圾。她的动作有些缓慢,但每一次弯腰都格外认真。有人走上前,想帮她分担一些,她却笑着摆摆手:“不用啦,孩子,我还能干得动。多捡一点,咱们的河就能干净一点,看着也舒心。”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对家园最真挚的守护。是啊,环保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每个人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哪怕只是捡起一片纸屑、一个塑料瓶,都是在为地球的清洁贡献一份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者们的垃圾袋渐渐装满了。看着一袋袋垃圾被运走,岸边的环境一点点变得整洁,河水似乎也比之前清澈了一些,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环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坚守。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清洁地球的行列中,当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如果说世界清洁地球日关注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家园,那么中国网民文化节则聚焦于数字时代里人们构建的虚拟家园。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学习娱乐,网络为大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中国网民文化节的设立,正是为了弘扬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促进数字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网络空间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许多人还记得第一次接触网络的情景。或许是在小学时,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第一次连接上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通过网络,能看到世界各地的风景,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还能和远方的亲戚朋友视频聊天。从那时起,网络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资深网民,每天都会在网络上花费不少时间。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随之出现——网络谣言、恶意评论、低俗内容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健康。
中国网民文化节的举办,为改善网络环境、弘扬正能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一天,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网络文化论坛、数字艺术展、优秀网民评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引导着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曾有一场当地举办的网络文化论坛,论坛上,专家学者、网络大V、普通网民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打造健康网络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一位网络大V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说自己刚开始在网络上分享内容时,只是出于兴趣,但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加,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播正能量的责任。于是,他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理性、客观的态度发表观点,引导粉丝正确看待各种事件。他的分享让在场者深受启发,也让更多人明白,作为一名网民,不仅是网络文化的接受者,更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每一次发言、每一次分享,都在影响着网络环境的走向。
在数字时代,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博主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古诗词、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让传统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喜爱。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涵,也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九月十四日,这一天,一边是人们用双手清洁地球,守护着共同的现实家园;一边是人们在网络上弘扬正能量,构建着共享的虚拟家园。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主题,却有着共同的目标——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现实家园是生存的基础,需要人们用心呵护、用行动清洁;虚拟家园是精神的寄托,需要人们用正能量滋养、用文明构建。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忽略了对身边环境的关注,也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而九月十四日这两个特殊的节日,就像一面镜子,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既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地球的清洁贡献力量;也要在网络世界中坚守道德底线,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清洁地球,不是一天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弘扬网络文化,也不是一次的活动,而是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的责任。让人们以九月十四日为起点,将环保的理念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正能量传递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力量,地球一定会更加清洁美丽,网络空间一定会更加文明和谐,世界也一定会更加美好。(2436字)
共2878字 2025年9月14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