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明卸妆
文/韩寒(江苏)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爬上窗台,我习惯性地伸手去摸洁面乳,指尖触到冰凉的陶瓷瓶身时,忽然愣住了——我们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自己囚禁在“清洁”与“体面”的牢笼里?那些泡沫、膏体、织物,像一层透明的茧,裹住了皮肤与风的私语,隔绝了汗液与阳光的拥抱。或许,是时候卸下这层文明的妆容,试着做回那个与自然共生的“原始人”,让灵魂在赤裸的真实里,找回久违的松弛。
不洗脸的第一天,我在镜子前犹豫了很久。常年被洁面产品打磨得细腻的脸颊,此刻蒙着一层薄薄的油脂,还有昨夜睡眠留下的痕迹。我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镜子——既然要回归,就先从告别“审视”开始。走出家门时,风迎面吹来,没有了爽肤水的紧绷感,皮肤竟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贪婪地呼吸着空气里的湿润。路过早餐摊,油条的香气钻进鼻腔,混着清晨的露水味,忽然发现,当脸上没有化学物质的阻隔,连气味都变得格外鲜活。
从前总觉得,刷牙是一天的仪式感,少了那股薄荷味,就像没穿好衣服出门。可当我放弃牙刷与牙膏,任由口腔里留存着米粥的清甜,反而品出了食物最本真的余韵。起初会有些不自在,说话时下意识地捂嘴,后来发现,那些所谓的“口气”,不过是身体代谢的自然信号,就像树叶会落、花儿会谢,本无需刻意遮掩。走在公园里,看到孩童们追着蝴蝶奔跑,他们的小脸上沾着泥土,嘴角挂着饭粒,却笑得那样坦荡——原来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与自己的身体相处的,是长大后的“规则”,让我们学会了嫌弃自己的自然模样。
不洗澡的日子,是对“洁净”认知的彻底颠覆。最初两天,汗液黏在皮肤上,衣服蹭过的时候会有些发痒,心里总想着“好脏”。可当我试着走进午后的阳光里,让温热的光线包裹全身,忽然发现,汗液蒸发后,皮肤表面会留下一层淡淡的盐霜,摸起来像细沙,带着阳光的温度。我不再频繁地更换衣物,任由棉麻布料吸收身体的气息,那些纤维渐渐染上属于我的味道,像大树的年轮,记录着时光的痕迹。有一次下雨,我干脆冲进雨里,让雨水冲刷身体,没有沐浴露的泡沫,只有雨水与皮肤碰撞的清凉,那一刻,仿佛回到了远古的旷野,我们本就是这样,在风雨中赤裸地生长,与天地共享同一片呼吸。
最让我心跳加速的,是尝试“裸奔”的那个黄昏。不是在喧嚣的街头,而是在郊外的草地上。当我解开衣扣,让身体完全暴露在晚风里,起初的羞耻感像潮水般涌来,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可当风拂过胸膛,草叶蹭过脚踝,那种毫无阻隔的触感,瞬间击溃了所有的不安。我试着迈开脚步,从慢走变成奔跑,风在耳边呼啸,草尖划过皮肤,带来轻微的痒意,身体里积压的焦虑、疲惫,顺着张开的毛孔一点点释放出来。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农人牵着牛走在田埂上,他们抬头看了我一眼,没有惊讶,也没有评判,只是笑着点了点头——或许在他们眼里,这种与自然相融的模样,本就该是人类该有的样子。
有人说,这样的生活是“倒退”,是对文明的否定。可我知道,这不是倒退,而是一场温柔的“回归”。我们不是要放弃文明的便利,而是要挣脱那些不必要的束缚,找回与身体、与自然相处的初心。那些被我们视为“肮脏”“不雅”的东西,不过是文明滤镜下的偏见——原始人不洗脸,却能在旷野中嗅出猎物的踪迹;不刷牙,却能啃咬坚硬的果实;不穿衣服,却能在严寒中奔跑。他们的身体,是与自然共生的工具,是感知世界的媒介,而不是需要精心修饰的“展品”。
如今的我们,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用护肤品层层包裹皮肤,用香水掩盖身体的气息,用精致的衣物束缚身体的舒展,却总在深夜里感叹“活得好累”。我们习惯了用外在的标准定义自己的“好”与“坏”,却忘了身体本就有自我调节的力量,忘了自然本就有包容一切的温柔。
那天傍晚,我坐在草地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身体上还带着雨水的湿气,口腔里留着野果的酸甜,皮肤表面沾着草屑与泥土。我伸出手,触摸身边的小草,它们的叶片上挂着露珠,像星星落在了人间。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的“回归原始”,不是要我们放弃现代生活,而是要找回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身体的接纳,对真实的勇气。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洗脸刷牙洗澡”的仪式,不再被“穿衣得体”的规则捆绑,才能真正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到身体与自然的共鸣。就像远古的人类,在旷野中燃起篝火,他们不担心脸上的烟灰,不纠结身上的兽皮,只是围着火焰唱歌、跳舞,与天地共享同一份喜悦。那份纯粹的快乐,不是文明的产物,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或许,我们不需要真的“裸奔在大街小巷”,但可以试着在某个清晨,不洗脸就出门,感受风与皮肤的相遇;可以试着在某个夜晚,不刷牙就入睡,让口腔留存着食物的余温;可以试着在某个周末,不洗澡就去公园,让阳光与草叶亲吻自己的身体。这些小小的“叛逆”,会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大门,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里,找回那份久违的松弛与自由。
毕竟,我们终究是自然的孩子,身体里流淌着旷野的血液,灵魂深处藏着对天地的渴望。当我们愿意卸下文明的妆容,以最本真的模样拥抱世界,世界也会以最温柔的姿态,拥抱我们。
韩寒,江苏省连云港人,1990年出生,江苏海洋大学毕业,连云港公益协会会员。国企工作,多年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诗文被选入多家文学作品选集,江苏省作协“壹丛书”入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