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时空的历史回响
——读李东川《川江琐忆》
刘培国
李东川先生的《川江琐忆》以一场跨越六十余年的回忆为经纬,以长江为脉络,将个人记忆与集体历史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文章从一段小视频中的凉州词切入,那“苍凉、浑厚、悲壮”的曲调瞬间打通了时间的隧道,将读者带回1961年的春节前夕,带回那个还有纤夫吼着川江号子的年代。作者通过记忆的碎片重构了一个消失的世界,让川江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而成为承载文化记忆与历史深情的文学意象。

声音在《川江琐忆》中扮演着唤醒记忆的关键角色。文章开篇便是“听觉先行”——小视频中的凉州词和“哎哎哟”的吟唱成为打开记忆闸门的钥匙。这种以声寻忆的写法颇具匠心,正如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通过味觉唤醒往昔,李东川通过声音重建了与过去的联系。川江号子、四川清音、莲花落、叫卖声、捣耳声、搓麻将声,这些声音景观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万县市井图。特别是那段四川清音“⼳儿吔”的唱词,从茶馆飘出,穿越六十余年时光,依然清晰可闻,最终与母亲“东川,回家吃饭了”的呼唤形成情感共鸣。这种声音的叠化处理极为精妙,将地方文化特色与个人情感记忆完美融合。
李东川对万县夜市的描写堪称一篇微缩的《清明上河图》。他本身是一位摄影家,运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先远景呈现码头全景,继而中景描绘街道店铺,最后特写聚焦于茶馆内的捣耳者、甜食店前的乞丐等市井人物。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具有人类学意义上的记录价值,更创造了强烈的沉浸感:“昏暗的灯光、逼仄的街道,街面上栉比鳞次的店铺,还有伸向江边的吊脚楼”,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时代的风貌。门板房的描写尤为精彩——“早上把一条条木板卸下来,门脸全露了出来”,这种建筑特色如今已难寻觅,但在作者笔下重新获得生命,成为通往过去的时空之门。
《川江琐忆》中的意象运用颇具匠心。月光意象贯穿全文,从万县码头“深褐色的光泽”到长江上“洁白的月光,波光粼粼”,再到白帆“在月光的映照下,白帆通透”,月光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记忆的显影液,使往昔在时光的暗房中逐渐清晰。神女峰的出现则将文章提升到文化象征的高度:“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作者巧妙地将个人观感与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相联系,使自然景观转化为文化意象,赋予了三峡更深层的美学意蕴。
最令人震撼的是纤夫形象的刻画。李东川再次体现出摄影家的艺术眼光,用近乎雕塑般的语言定影了这群“不朽的铜像”:“他们几乎把身子匍匐在了鹅卵石上,用手死死地抠着地面,弓着的脚死死蹬着地面”。这段描写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纤夫们的身体与大地角力,与江水抗争,展现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顽强生命力。纤夫形象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他们象征着巴蜀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也与后文提到的350万出川抗战的川军士兵形成意象关联,共同构建了川人的精神谱系。

《川江琐忆》的时间结构值得细读。文章在三个时间维度中自由穿梭:现在(观看小视频)、过去(1961年的长江之行)和更远的过去(纤夫时代与抗战时期)。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打破了线性叙事的限制,创造出立体的记忆空间。作者特别注重时间带来的变化与不变:变的是外在景观(万县变为万州,纤夫消失),不变的是内在情感(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这种处理方式使文章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情感温度。
李东川的语言风格质朴而诗意,在平实的叙述中不时闪现诗性光芒。如“那记忆犹如一段洇染的时光,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清晰美好”,这样举重若轻的比喻在文中随处可见。他对四川方言的运用也恰到好处,“老⼳”、“扯把子”、“摆龙门阵”等方言词汇的嵌入,既增强了地域特色,又不会造成阅读障碍,反而产生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从文学传统看,《川江琐忆》继承了中國古典游记散文的优良传统,又融入了现代散文的抒情特征。它与郦道元《水经注》形成跨越千年的对话——郦道元客观记录地理风貌,李东川主观抒写个人记忆,但都表达了对江河文化的深切眷恋。文章结尾处对郦道元《三峡》的引用,不仅是对课堂记忆的召回,更是对文学传统的致敬,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意识。
《川江琐忆》最终超越个人回忆录的范畴,成为一部关于记忆与遗忘、时间与永恒的文化文本。李东川通过个人化的叙述,保存了一段集体记忆,让那些消失的声音、景观和人物在文学中获得永生。如文章所启示的,记忆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抵抗遗忘的方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在全球化同质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这种对地方文化的深情书写显得尤为珍贵——它告诉我们,每个人记忆中的那条“川江”,都是文明长河中不可替代的支流,共同汇入人类精神的海洋。

当我们合上这篇散文,耳边仿佛依然回荡着那苍凉的川江号子,眼前依然浮现着万县码头的月光。李东川用文字为我们打造了一艘记忆之舟,载着我们逆流而上,寻找那些散落在时间河流中的文化碎片,并在寻找中重新认识自己,理解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这或许就是文学最永恒的魅力——让逝去的重新鲜活,让个体的成为普遍的,让一瞬间的感动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作者简历: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散文学会会长。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