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情如海
一一我与金培弟的二十年情谊
(作者:曹海仁)
人生际遇中,有些相逢注定成为生命的珍贵印记。2000年初春,我县撤乡并镇的历史性变革,不仅重塑了地方行政版图,更意外地为我带来了一段历久弥新的情谊。
当时新农乡与陈桥乡合并组建陈桥镇,创新采用“1+1”双领导负责制。作为分管工业、招商和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我带领团队在全县招商引资的浪潮中寻找机遇。正是在此背景下,与建筑开发商曹金培先生(金培弟)的相识,犹如春风拂面般自然而美好。
初次洽谈,我们提出的商住综合开发构想便与他志趣相投。为寻找理想地块,我们并肩踏遍县城角落。最终,西苑小区南侧那片南望翠湖园的宝地,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促成项目,我们远赴温州招商,最终以引入温州客商合资的创新模式敲定开发。项目成功后,他多次欲表谢意,均被我婉拒。然而,那些深夜的工作通话里,从项目规划到家长里短的畅谈,已悄然织就了超越公务的情谊纽带。
记得有一次他与县城一家石县城的石油公司洽谈住宅楼联合开发项目,当时确逢房地产市场效益的顶盛时期,双方初步商议,由石油公司将过去职工居住的平房住宅地块以合同的形式交给对方开发,其拆迁费也由对方负担。项目开发的所投资由对负责,住宅楼建成后实行楼房实物分层,对方投资所分得的住宅楼自销售处理。那天晚上正在市石油公司签订正式合同,并缴纳100万元压金,就在关键时刻,他忽然给我来了一个电话把一些重要事项与我讲了一遍,我问他土地性质是什么?他回答是集体土地,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当即回答他不能签订这个合同,因因为是集体土地无法上市销售,无法为购房户办理士地和房产产证,这是一个开发项目骗局。如今20车过去了,那块老宅基仍然在哪里没有开发,为他避免了千万元投资项目的损失。
2001年我调任县招商局,我们的交往愈发密切。当时正值全县招商引资、兴建工业开发区的关键时期。为优化投资环境,县政府决心提升服务水平。彼时,我县缺乏高档次的洗浴中心和像样的宾馆,常导致招商洽谈半途而废。针对这一短板,我向金培弟提议投资洗浴中心。虽然当时房地产市场正热,他资金并不宽裕,但我分析道: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并非实体经济;洗浴中心可先租房改建,分步实施,以降低初期投入。他采纳了我的建议,在县城创办了首家高档洗浴中心——“金湖县聚浪潮洗浴有限公司”(简称聚浪潮)。开业典礼那天,县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剪彩。清晨,我委托花店送去“发财树”,并与他一同接待嘉宾。聚浪潮项目为他跨行业经营赢得了第一桶金,也成为他从房地产转向实体经济迈出的成功第一步。
2006年底,我调任县社会保障局机关保险处党支部书记,同时协助局领导招商引资。当时局里从浙江引进一位客商,计划在金湖新建水泥厂。项目虽获省发改委批准,但因省里要求建成全封闭式新型生产线,总投资从原计划的1000万陡增至3000多万,客商因资金不足而放弃。我得知后,分析了国家关停老水泥厂的机遇,加之我县建筑高峰期却无本土水泥厂的现状,认定这是个良机。我多次与金培沟通,并一同考察了盱眙、洪泽等地水泥厂,了解生产流程和原材料,还引进了一位技术厂长。经过深入市场调研,他决定退出房地产市场,集中资金、人力投资水泥项目。在选址上,我建议靠近水运,并在入江水道边配套建设码头,既降低原料运输成本,又能对外经营,一举两得。
与金培弟相识,便有相见恨晚之感,仿佛是前世的缘分。从最初的房地产开发,到“聚浪潮洗浴”,再到投资山河水泥厂,每个重大决策都伴随着我们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而当我购房困难时,他雪中送炭的一万元借款,在还款时竟演变成办公室的“红包追逐战”——最终那句“亲兄弟明算账”,成了我们君子之交最生动的注脚。
记得我刚调进县城工作时,妻子原在乡下供销社食堂工作。适逢供销社改制,食堂关停,职工全员下岗。妻子随我进城时已四十多岁,文化不高,求职困难。金培弟得知后,多次提出将他开发的长乐东路商住楼门面房“借”我一间,待经营获利后再偿还——这实则是他真心想赠予,既解决嫂子工作,也表达谢意。最终,我依然婉拒了这份厚礼。妻子不识字,后来便在聚浪潮洗浴中心做起了洗衣工,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方觉心安理得。我深谙,真心朋友非金钱可铸,而是源于点滴关爱、相互理解、持久信任和心底的挂念。
最令我动容的是有次他执意要送我西装。推辞不下,我在淮安商场选了件1200元的T恤。二十余年过去,这件T恤虽已泛旧却平整如初,每年夏天我都要穿上一阵——它是我穿过最贵的一件衣服。每次穿上,总会想起他那句:“哥,人靠衣装马靠鞍,你当干部也得体面些。”
我们不但在工作和业务上相互支持,就连家庭关系上也相互关心。由于他整天忙于生意上的事情,又从事房地产开发,又办洗浴中心,又准备从房地产经营向制造企业转型等,由于是家族企业,所有公司都没有设立副职,平时工作千头万绪全靠他一人称着,有时也引起弟妹的误会,甚之双方闹得要分手的境地。后来通过我给双方做耐心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上的释怀,一个个被我触动了心灵,也各自反思了过去的不足,消除了误会,重新拥抱相好,开启了新的爱河。
二十多年来,我们兄弟俩常相聚,聊家常、聊工作,有时也说说私密话。遇到困难或矛盾,彼此征求意见,共寻良策。如今他掌舵着年销数亿的企业,我则已退休闲居。虽不似从前每周必聚,但每逢重要节日,他总会带着新茶来访。泡一壶明前龙井,从当年跑项目的趣事聊到孙辈学业,茶香氤氲中,那份不涉利益的纯粹情谊,愈发醇厚。
这段跨越世纪之交的友谊,教会我最珍贵的人生课业:在这功利喧嚣的时代,依然存在经得起时间淬炼的真情。它无需利益浇灌,只凭真诚以待;不必朝夕相处,但求心灵相通。正如那件珍藏的T恤,有些情谊,愈久愈显珍贵。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