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逝的时光中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政协委员、伊斯兰文化学者周万虎先生文明的标识
曲哲(甘肃)

一
周万虎先生电话说他从包头回到平凉,主要探望病中的姑姑。本来他马上返回包头,小兵趁他回家的机会,给逝去的先辈们举行一个朴素的纪念活动,顺便把几件事放在一起,请亲友们来都见个面。
人生志同道合的亲友难得一聚,每一场欢聚后往往成了永别。我因特殊情况没去,至今心里像云烟缭绕,缠绵着无法排遣的负疚。也许是造化的缘故吧。辜负他人的善意有损于德,如此下去我心灵世界犹如戈壁,今后还有多少时光?多少希望呢?
于是,脑海里浮动着往昔多种情景交织的画面。
周万虎先生祖籍在陕西省泾阳县。根据陈忠实老师曾经多方面走访、考证,明代陕西三原县有周姓回族。清代,陕西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周良隽先贤是泾阳县塔底村人,出生在望族大家庭里,对伊斯兰文化、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在西安小皮院清真寺先后执教六任,桃李遍布中国多地。是当时西北伊斯兰文化半壁江山。他有八个儿子,也有人说十个。他的家族晚辈有人清道光期间在西安做生意。
同治年间(1862——1873),他的长子牺牲于战乱中,家眷当时随义军西去,如今在中亚斯坦国若有周姓穆斯林,便是无疑,如果没有,就在西去路上归真。他的直系后代及旁系后代有随义军转战,有拖家带眷战乱中流落于宁夏、云南、河南、新疆吐鲁番、甘肃平凉、张家川,有文字概述。之后落居他乡什么地方,陕西史典没有具体文字可查。西安市现有周姓回族是先贤周良隽先生二子和四子后裔。在战火纷飞,历经十年多的战乱中,民不聊生,好多家庭亲人就像风吹落叶漂泊四方,颠沛流离,谁还在意周氏后裔呢,大多数家庭都一样的处境。再说,当时民间识字的人太少,也没有文化条件。
陈忠实老师说“周良隽先贤的后裔无疑在同治年间流落他乡是历史事实,因为当时清兵在渭南和回民发生冲突,陕西境内、西安城内外回民能跑的就跑了。有些在战乱中伤亡。有些在路上一直漫无边际的向前走,有的走向偏僻的山区,便于躲僻清兵追击,有些被清政府后来强行安置在偏远的深山。我在西安的穆斯林朋友不少,根据走访,结合仅有的文字记载,逻辑上考查,平凉和张家川周姓穆斯林是周良隽先贤的家族后裔,是毫无疑问。”
平凉市崆峒区寨河回族乡沟上村刘佰坊舍周姓回族和大秦回族乡三树村周姓回族是同宗同祖,从同治年流落平凉的先辈们到今天的后裔,家族文明的互相来往没有间断。祖辈周姓兄弟们后面两个文字的名字,第一个字相同。证明兄弟辈份的严密性很强,家族血缘关系的文明性很强。根据三树村其他家族的先辈们代代传述,三树湾和刘佰的周姓家族是西安周老爷(对先贤周良隽老先祖的尊称)的后代。因为“周老爷”这三个字是代代必须铭记的。
通过平凉方面的传述和陈忠实老师的考证是一脉相承。
周万虎的爷爷是陇塬著名的中阿文化学者周贵贤先生,他1920年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少年、青年曾从师于多位老师。受教时间较长的是现代西北著名的学者马时若先生。从固原中水河清真寺到开封善义堂清真寺,从西安大寺到包头大寺等地学习从没间断,他阿语语言学、修辞学功底扎实,伊斯兰哲学、史学、文学、法学是他的翘楚,也擅长研究《四书五经》《礼记》等国学经典。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阿语语音、词汇、语法、译文的准确性强。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利斯多德、斯多葛学派、米利都学派、泰勒斯、波斯提乌、牛顿等人物学派虽然不给坊民讲,但他认为可以开阔自己文化视野。他第一任受聘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得不盖)清真寺任执教。后由于当时的政策情况,他回到家乡。上世纪80年代初,他被政府任命为平凉市寨河回族乡主任执教,兼任刘佰、沟上清真寺执教,后连任二家集、阳平、清凉山执教。80年代末期,他被聘任西阳回族乡姚家湾清真寺执教。曾任平凉市政协委员,市伊斯兰协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省伊斯兰协会委员。1991年2月15日因病归真(逝世)享年71岁。
周万虎先生1962年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寨河乡一个偏僻山沟,他上完小学,迎接他是中学,步行着蜿蜒山路,从学校到家里来往30多里,黄土腹地,一眼望不尽的沟壑山峁是他的视野,是童年、少年的课外读物。路上下雪,下雨谱成他的童曲,绘成朴素的画境,增添了梦游的活力。夏天的酷暑,雨季泥泞路上,脚步没有畏缩,风雪交加,扑打着脸,疼痛像皮肉分离的撕扯,寒流像啃着脚的骨头,教室里仿佛冷库,感冒咳嗽没有吃药。黄面粑子背到学校凝结成冰块,夏日的馍馍容易变味,不管咋变还得咽下,他没有放下书包,难走的山路在曲折中抒写着摇篮曲,今天他回忆起来依然新鲜怀恋。
70年代末他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在外打工,苦他当做吃药,辣他当做补品,亲友的冷暖他当做读书,移来检测不同的人生真相。
当荣华富贵成为今世的荣耀,成为人生价值的标杆,于是,人因贫而贱,纯粹人生沦落为无能,你因学识和品质而优异,在金钱面前不如一杯凉水。人间好多情谊成为经贸关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下海热潮中他站在人生的分水岭思忖,吃饭是物质世界第一要素,什么是精神世界金山?没有比一个人文明的真境重要,慈善是拯救他人,实则是渡自己。人类历史教科书,没有纯金版本的文字书写,而是笔墨纸张。
他生活在黄土深厚的回族山庄。周围回族村社相邻,他发现有人生活在鲁迅的笔下,曹雪芹的梦中。一提起孔乙己,阿Q,贾府等等使人头痛。
共同创造和平世界是伊斯兰人生使命,以慈善互相关照,树立文明的自觉性十分重要,用初心回答你我,彼此用爱拥抱世界,心灵的荒野要开垦,意识不敢落荒。用伊斯兰文化来讲,任何时代,接受教育是大题,学习永远为主题,行动是真善美的核心命题。经他反复过滤,看见伊斯兰教,看不见文明的标识。
于是,他便调转方向,跟随爷爷,从《古兰经》看伊斯兰世界。学习伊斯兰文化,与文明同在。
祖父患病期间他先后从学于平凉经师王善明,冯玉彦等有学识的老师。但是,学习重要靠自己,先学阿、汉语言译文,学会说话,再学习经典内容,兼学多科,因为文化同出一源。
二
宏观层面产生你无限视野,超越具象认知,进入抽象视野,人类才有具象的小我。我们要培养自觉动力,使他人以你文明的感染力而尊重你的信仰。在宗教的轮廓架子上设置风俗习惯,搞金钱论,山头论最终会导致你人性的没落。
在伊斯兰微观层面,促进你意识开放的认知,银河系外有无数个银河系,分子,量子,原子,电子世界是一个抽象的小宇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小中有大,一花一草一世界,一口呼吸一天地,空气不空,不仅是二氧化碳。其中原子系统无穷无尽。他认为微观与宏观层面相互关联是和谐统一的。
他和我曾面谈过,曾多次在聚礼之前,婚庆诸事中,没有使用学科专业术语,使用坊民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文化生活。讲《古兰经》文明的核心内容,尽量使人能听得懂。
饮食文明的维度。
“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7:31)”一粒米的生命为了养育人类,敬畏生命,有人肚子饿了食物重要,吃饱后剩下的当垃圾清除。这是对文明的亵渎,践踏,下流行为。
他对文化科学的认知:
“天地原是闭塞的,而我开辟天地,我用水创造了一切生物。”(21:30)现代科学证实,太阳中含有地球约92种元素中68种,太阳中的氢、氧等等元素通过核变的反应,经化学变化为氦,释放出能量维持气候系统。
“他就是任两海自由交流的,这是很甜的淡水,那是很苦的咸水;他在两海之间设置屏障和堤防。”(25:53)
这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科学界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暗示了流动力学,或化学扩散显象。与现代科学发现“密度跃层”有呼应关系。
他说《古兰经》对科学发展的预见性是提议性描述,用暗语体表达,有些学科与当代科学的实践性相契合。
他在大众场面不止八次,十次的讲:
“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16:125)优雅之美是谈吐的温度,要体现出“人类”文明的饱和性。
《古兰经》关于宏观层面的经文通过象征,隐喻,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构建了超前的哲学体系。
好学的人白头到老感到自己苍白。优秀的人生都在学习的洗礼中成长。
他铭记下面这段话,给学生、坊民用最简洁的话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西汉经学家戴圣语录)有史学专业的人一听就知道他讲谁的语录。
译文:虽有美味食品,不去品尝,不知其味。虽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自己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够自我反省。知道困惑,就能自我勉励,这说明教与学习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才能提升自己。
关于学识《古兰经》有明确提示。
“你说:有知识的人与无知识的人相等吗?只有理智的人才能觉悟。”(39:9)
《古兰经》从衣食住行到日常生活琐碎的事,有原则性的经文描述。关于军事、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生理、植物、动物、物理、化学、原子能学、宇宙学有明确的经文,有隐语、喻语、象征叙述,对非信士用徐语婉转的语言劝诫,用行善作恶的对比激发信仰的自觉性,真善美的自觉性。
周万虎先生说,《古兰经》在一千多年前关于科学提示和预见性经文有些后来获得科学的实践,有些与科学的探索契合,有些待今后科学研究。但是《古兰经》通过天地的运动迹象论证,及自然界一切变化内因是全能量的主宰发挥作用。这个主宰无始无终,就是宇宙体制运行,及一切变化的原动力。从而使《古兰经》提出了以信仰为核心,坚守初心,以经典的指示为向导,履行真善美,不断完善人生。
他说:爱国、爱教、热爱故乡可增加慈善的厚度。和平统一,团结互助是伊斯兰文化要诣,热爱不是平白的一句话,人文科学教育要加强,推动一个民族良好的处世观,应用在社会中,我们才有热度,光度。培养高度文明的处事观,社会科学是必修课。
我们生活在和平盛世,祖国观念是要素。与中东相比,我们生活在人间天国。
有人在他乡异国,有钱有楼房,生活如意,却失去乡愁。乡愁里才有童年、少年,像斩不断的涓涓清流是生命的根系。你住在上海,并不是大海的浪花,住在泰山脚下,你不是泰山脚下的一寸土。你财大气粗,是一腔正气吗?
哪里有文明,哪里就有阳光。一个人文明的失落可悲,一个民族的文明失落更可悲。中国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大力推动城乡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潜在意识。一朵花为大地增添一缕香芳,一片绿叶为大地增添一片生机,不同的香芳凝结,构成一个灿烂祥和的国度。
这些话他在不同的场面讲的多了。
你长途旅行中站在列车上困倦着,有人发现,亲切让你坐下,你一路惊喜。你在落难时有人第一时间力挺你走出困境,你心情舒畅,而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身边的亲友,或者偶逢路人,在不同的逆境中为你,为他人挺身而出,他们不求回报,你的收益是什么呢?以为自己重值吗?不!这是他人文明的潜在力,智慧的标识。
人类在不同的领域生活,而初心为一,是文明的底色。自觉、自发、主动是人类文明的峰境。
周万虎先生为此而奔走,尽职尽责感觉不够,奋力在填空白答卷。人生没有完美,他在尽力促进坊民从精神文明走向文明精神。
他曾对我说: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的知识贫乏,到应用时少的实在可怜。苦学一生不如山泉的一滴水,还敢谈大海的一滴水吗?人的一生做一位学子才能活得切实。
他说史学是精度的教诲。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罗马是西方文明一个源头。打开《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尔,杜兰特著)埃及文明是科学的源头,金字塔不语矗立着埃及文明的骄傲。东方智慧的源头在中国而使人自豪,早期文明与现代文明影响了世界。纵观古今中外,一个国家各族人民要有凝聚力,万众一心,同心同德,着力于文明,才有和平盛世,人民才能真正的无忧无虑。
儒家思想牵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行动,“道理”却雕刻在华夏民族的心中。最底层的百姓出口你要讲道理,像大地上的山岳,任何力量都无法抹去。无论人间有多少综错复杂的事,被道里分解的一清二楚。那些不讲道理者是践踏文化,亵渎文明,颠覆正义,歪曲真理,最终遭到正义的惩罚。
有些高层学者问他传统文化与历史文明时代,他说:先秦,春秋时代是文化繁荣的高峰期,文明强化了历史。老聃的智慧即玄也朴。“道德”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贯穿于华夏文明史,为老庄极致的审美标准,极高的文明走向。我国许多国学经典译成阿文,至今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兴盛。文化择优而从,不能肆意否定,乱下结论。
他常给坊民、亲友说,我们认识论要向晴朗的天空。认知、思想、意识、思维、意志、感情、伦理、处事,处世都不断在学习中自我提升,自觉的进度,达个体文明的跃进,向致高点看齐,在文明的洗礼中成长。以合格善得自己,趋向于优秀,向春风和煦,细雨清润。阳光明媚。
我们没有自觉性,被动性的做为,依然流于世俗。
许许多多的个体文明在不同的领域构成文明的群体,构成社会文明的活力。宗教信仰终极是慈善的终极,教育信士通过信仰的洗礼趋向于慈善的行动,《古兰将》通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一切事物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喻意是教育信士趋向美的科学命题,用真善美的动力回答世界。
学识渊博,大话再多,没有行动的付出是站在零的中心位置。
三

周万虎先生1995年受聘任平凉市寨河回族乡清凉山清真寺执教,之后被聘任西阳回族乡南湾清真寺执教。2003年他受聘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真南寺执教,连任三届。在修建清真寺期间,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清真大寺聘任执教,因建寺他温婉谢绝。之后,受聘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河清真寺任执教。2016年2月受聘在包头市萨拉齐清真寺任执教。在任期间,东胜清真寺坊民代表前来聘请他任执教,萨拉齐清真寺坊民诚心挽留他继续任教。2017年任内蒙古自治区朝觐团二分团带队”伊玛目”赴麦加朝觐。2020年4月20日他被调任包头市青昆区青昆清真寺任执教。

2021年5月,平凉市崆峒区寨河回族乡刘佰清真寺坊民聘请任教,由于他在职时间太短,以理婉言谢绝。

2021年9月被聘任昔阳回族乡上吴清真寺执教。

2022年7月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清真寺坊民聘请他任执教,目前在职。现任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政协委员。

他在任期间有平凉、青城等地清真寺聘请他,由于多种客观原因被他委婉谢绝。
在他乡20多年的岁月中我和他见面机会很少,手机之缘发一段文字互表衷肠,逢要事说几句话。他老家的父母年迈,亲友多在平凉,他回来探望。然后他在老家坟前,给所有逝去的先辈,父老兄弟姐妹上坟,寄托他的怀念之情。
故乡是黄土支离破碎的峡谷,村前的小河潺潺,是难忘的童曲,峡谷若摇篮般的温馨相伴在我身旁,窑洞似襁褓的那种和煦四季调换着适温,少年使我放飞思绪的源头,浮想联翩若天马行空,梦乡的世外桃园留下多少谜境?不觉我已走近老年的门槛,走进新的时代,而真正迎接我的是老年的归途。先辈们当年从陕西沦落到这里,虽然曾经历尽苦难,但是苦难会成就永生。
但愿至仁慈的主恩赐他们天国的幸福。
大都市里市井生活像百花吐芳,时有花开花落,市区景色的冬天如春色满园。此情此景没有湮灭他的乡愁,家乡谁有事他和儿女们挺身而出,行动是真善美的第一要素。文明的真境高山仰止,真善美能超越时空。牵挂聚在心里,使他集思纷杂中滋养自我文明的延伸,时光在珍惜中开拓他人生大观。
人类都在迈步走向明天,道路不同,周先生走自己的路,多少里程,没有算法,要走得远,但愿初心换绿卡,在时空的航程中到点能安全着陆,回到生命的故乡。
注释:
周良隽先贤:逝世后安葬于家乡泾阳。后因战乱,墓迁到洒金桥清真寺外北侧。1958年因寺院和墓地被占用,迁往西安东郊三兆回民公墓。最后约2007年前后迁至于西安洪庆回民公墓。
“伊玛目”:阿拉伯语译音。意为人中的表帅,头领。逊尼派定义为在前领礼拜的人。教派不同,观点不同,这里无需赘述。
小兵:周万虎先生的小儿子。
陈忠实:中国当代享誉中外的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民族团结的典范。2016年4月29日病逝于西安,享年74岁。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与西安许多回族朋友交情深厚。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村长安胡塞同志是清同治年战乱到异国他乡的陕西关中回族后裔,曾首次率领多位同胞回访故乡西安,与陈忠实见面,乡党情长,陈忠实写了一篇精品散文,《敲响西安城门的远方乡党》发表于2011年第9期《人民文学》,
马时若,又名马阳。祖籍云南省宜良县人,现代西北著名的文化学者,博通中西文化。西北穆斯林统称他“云南二爷”他的学生尊称为“云南二师傅”因为他在兄弟排行中第二。一九七九年年农厉十月二十九日,公厉12月18日逝世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葬于包头,享年86岁。
冯玉燕:西北著名的伊斯兰文化学者。生于一九一一年,二00三年逝世于平凉。享年九十二岁。
王善明:西北著名的伊斯兰文化经学大师。一九零五年三月十二日出生于宁夏泾源县。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归真。
青城:1581年呼市城墙采用青砖砌成,远眺青色别致,蒙古语称“库库和屯”意是青色的城,民间称谓青城,汉语译为“呼和浩特”

曲哲,甘肃生平凉市人,祖籍陕西西安,作家,文艺评论家,批评家。文化学者,先后任媒体主任编辑,记者。出版有散文集《风雨春秋》等作品。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