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藏蓝星光
文/小龙大成
在青海澄澈如洗的苍穹下,那么藏蓝带总带着,格外厚重的分量。我的陕西老同学(三女)长英,带着秦腔的余韵,在这高原上扎下了根,他的一家如同洒落在隔壁的星光,用几代人的坚守,将平凡的日子酿成了值得信仰的风景。
她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岁月的温柔,两鬓的霜色是操劳的印记,却更添沉静之美。丈夫是这藏蓝的起点,从军营到警营,这位陕西汉子,把边疆岁月酿成了骨子里的坚毅。在海拔三千米的藏原上,他曾是巡逻标兵,军号声里回荡着秦人的血脉和滚烫。军功章被悄然地收进抽屉,只说“守边疆是本分”转业到当地看守所几十年,他的皱纹里刻满了警徽的故事——从街头巷尾家长里短,到突发险情的冲锋陷阵,藏蓝警服被高原的风磨出了经纬,却始终挺括如松。退休后,他依然每日擦拭着警徽,动作比年轻时更轻柔,仿佛在抚摸一段燃烧的岁月。
清晨的厨房飘着油酥茶与油泼面的香气。长英将丈夫的警徽擦得锃亮,把女儿女婿的警服熨烫得笔挺,连刚入警队的儿子的军训服领口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问及辛劳,她总是带着关中女子的爽浪摆手:“他们守大家,我守小家,这都是本分。”可那些深夜亮着的灯,热了又热的饭菜,日历上密密麻麻的执勤标注,何尝不是藏在烟火里的温柔铠甲?他把陕西人的实在与坚韧,都揉进了高原的晨昏线里。
女儿女婿是双警夫妻,在监狱的高墙内,守护着特殊的平安。他们最浪漫的约定,是交接班时隔着铁门的那句“注意安全”。新入警队儿子的眉眼间尽是父亲的刚毅,军训场上,汗水里闪着年轻人的光芒,仿佛在续写从800里秦川到青藏高原的坚守。
这家人在饭桌上很难凑齐,却总有说不完的牵挂。丈夫聊起社区独居老人的近况,女儿讲服役人员点滴转变,儿子分享射击训练的突破。长英在一旁听着,笑意暖得像老家的热炕头,没有惊天动地的状举,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这份跨越,秦岭与祁连山的坚守,早已成为最动人的家风。
如今,青海的风沙里,藏蓝愈发鲜亮,长英依然爱笑,两鬓的白发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这个平凡的家庭,闪着最朴素的荣光。从陕西云蒙山到青藏高原,他们用肩膀扛起责任,以温柔筑牢防线。当丈夫的警徽与儿子的肩章在晨光相映成趣,我忽然懂得: 所谓家国情怀,不过是有人把对土地的眷恋写成了代代相传的长诗。
高原坚守,警营传承,家国情怀,平凡英雄,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