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看人道和天道
作者/刘斌
经典人道
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烦乱以事而志不惑,深导以利而心不移,临慑以威而气不卑者,是平心固守人。《长短经知人》
译文:因为外界事物引发的喜怒,不会在情绪上表现出来;因为乱七八糟的琐事而心情烦乱,但不会放弃既定目标;受到丰厚利益的诱惑,但不会改变初心;面对权势的威胁但依旧不卑不亢,这才是内心平静能坚持操守的人。
这句话出自赵蕤《长短经(反经)》卷五,描述的是“平心固守人”的特征:情绪稳定、志向坚定、不为利益或威势所动。
喜怒以物而色不作:
面对外界事物(如得失、荣辱)时,情绪不显于色,保持冷静。
烦乱以事而志不惑:
即便事务繁杂烦扰,志向仍不动摇,能坚守初心。
深导以利而心不移:
即使被巨大利益诱导,内心依然不改初衷。
临慑以威而气不卑:
遭遇权势威胁时,气节不屈,不卑躬屈膝。
此段强调通过言行观察人的心志,属于古代“考志”识人术的一部分。姜太公、晏子、孟子等先贤的论述中,类似观点被用于区分忠奸、伪君子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它体现了孟子倡导的“大丈夫”精神,强调人在任何处境下都应坚守道德原则。该句通过三种极端境遇的对比,凸显了孟子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成为后世士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感悟天道:
行道的圣者既在肉身受苦,我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
我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至圣者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