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秋
文/花花公子
雁鸣斜斜
落叶在风中
写下遗嘱
那株老杏也换上了
皇帝的新装
等一场雪
好遮去
身体中那块
唯一的
野生之地
一片片
金黄的歉意
覆盖了
蚂蚱和蟋蟀们的
最后一跳
秋
文/花花公子
野菊花
和九月的雨
撞了个
满怀
果儿多情又沉重的心事
转念间
变成一抹腮红
风的影子里
满是金黄的颜色
一行雁阵
载着故乡的灵魂
开始飞向远方
夕阳
偷走了
你的轮廓
一个
髙跟鞋里的飘泊者
哼唱着
一段撩骚的小调
迈着
蹒跚的脚步
摇摆着
行走在夜的边缘
蘭花赞
年月
你是一株幽蘭,
开放竹林山涧。
与山泉为伍,
与溪水为伴。
并非傲世独立,
而是推陈出新百花争艳。
悄悄告诉风告诉雨,
芬芳馥郁遍人间。
自己手上
文/后山月樵
秋风与残荷相伴
留恋与毁灭遥望
思想与思绪
潜藏水底
风两袖,泪几滴
想开与想不开怎样
白霜逝水流年
看见与看不见
无所谓
渺小与伟大
都在生长
生长的背后是什么
一切在轮回变换
平凡与宏伟
都在瞬息万变
没有永恒的
高高在上
造物者的手
谁也看不见
命在天
头顶三尺三
脚底的黄土天天在添
短暂的烂漫
在自己手上
天凉好个秋
文/张喜年
秋天是从一片落叶开始的
风一吹,银杏树哗哗作响
那棵木棉树,前天掉了几片叶,昨天掉了几片叶
今天又掉了几片叶
估计明天,最迟后天
它会掉成一个十字架
大后天它将没有绿叶了
更不会开红花了
曾经瞻仰过它的人们
都会把目光,齐刷刷地
转向那棵金灿灿的榆钱树
寒流从它的伤口溢出。潇索的唢呐声
使这个秋天
打上了第一声喷嚏
光秃秃的枝杆上
那只声嘶力竭的蝉娘
正用最后的挽歌,为它披上
一条白纱
悠然
陈永东(四川)
皱纹里盛着平淡时日
六十春秋泡在茶盏里
像当年亲手种下的藤
攀过墙懒计它的来历
不再为云的影子好奇
也不问风要去往哪里
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懂
沉默就是带韵脚的诗
墙角的蛛网接住晨曦
檐下的风铃锈了嗓子
偶尔想起年轻时的雨
打湿过写在信笺的字
年轮在眉骨刻下深记
岁月磨圆心里的卵石
半透明回忆不苦不甜
笑滴青砖洇安静的湿
秋花斓漫
文/幽岚
晨练路过中街,
被爬满高墙的牵牛花惊艳,
朝阳如浴,
朵朵喇叭把脖扬,
向我投来嫣笑,
那么肆意张狂!
被感动的脚步,
不由自主停下来眺望,
兴奋的掏出手机,
似乎哪一株漏拍都是罪过,
一顿神操作入镜而足。
千娇百媚一眼望不到头的花墙,
留恋不舍,
即便肚子饿嚷。
牵牛花语众多,
意兆吉祥,
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后始盛,
藤蔓缠绕,
像征爱情永固地久天长。
浅浅的秋霜,
轻轻滋润着它富贵色紫蕊,
在朝阳中任性撒娇怒放,
让秋风不再萧瑟,
那么美,
那么飒,
那么漫妙,那么坚强。
有人叫它朝颜,
也有人叫它夕颜,
总之温暖湿润始终围绕在它身旁。
牵牛花在夏艳皆落时登场,
与秋菊遥相互应,
装扮着春城的娇俏和大方,
绿荫里围篱上随处可见,
成了别俱一格的风景帐,
一低一高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
虽柔弱无骨,
却无比铿锵,
努力攀登,
抓住所有机遇把手伸到最高处,
让人类敬佩仰望。
它讨厌刺眼粗暴正午烈光,
把薄薄的花沿像拳头一样收紧低藏,
待日落重新开启,
把最靓容颜最美的花香奉献给夕阳。
退休以后
文/陈铠 黑龙江
退休以后不是人生舞台谢幕
而是人生第二春的开始
宛如田野的杨柳
在山峦中站成永恒
没有骄傲,也没有忧伤
没有欣喜,也没有忧愁
一半在岁月里前行
一半在乾坤里仰望
一半在红尘中思索
一半在山水中飞杨
没有炫耀,沉稳淡定
没有跋扈,气定神闲
退休以后不是人生走向黄昏
而是人生新的旅途诞生
恰似山野中的青松
在岁月的长河里站成永生
没有自满,也没有忧郁
没有欣慰,也没有痛苦
一半在水里继续跋涉
一半在风里随风摇曳
一半在绿荫里驻足停歇
一半在阳光里沐浴沉思
没有依靠,常常沉默寡言
没有仰仗,常常孤芳自赏
退休以后
田园山水就是最要好的浪漫伴侣
书和笔就是最痴情的挚友
酒就是最知心的情人
没有江湖关系网
没有舞台上那么深情的戏
没有人际关系设的局
没有迷途的烦恼,没有迷惑的暧昧
朝看红日喷薄,晚观月亮临窗
退休以后
同事朋友还能经常团聚举杯
那就叫幸福快乐
还能经常抱团山野观光
那就叫地久天长
还能经常赋诗填词
那就叫颐养天年
还能在春夏秋冬里闲庭信步
夕阳都向你问好:健康长寿
执子之手看黄昏
文/施宏(湖北)
晚霞染红了西窗
把心中的念
静静地融入了黄昏
岁月蜿蜒成了
远方的那条清澈的河
牵手看日落
白鹭衔起了炊烟
扶摇直上飞向了镇外
留下一道影子
待晚风再起时
橘子红 桂花黄 稻谷金
醉了恣意的眸
出离
文/樊志刚(辽宁)
业感娑婆苦交煎
妄演六趣随轮转
爱恨情仇生生世
苦乐悲欢又年年
迷困颠倒人不觉
经劫飘零出离难
弥陀慈悲施救度
念佛往生九品莲
自心显现
文/樊志刚(辽宁)
试问人生
不过几十年
春秋一度
苦乐参半
有多少憧憬
随风飘逝
有多少往事
散去如烟
偿不完的业债
生生世世
理不清的头绪
恩恩怨怨
生命如此脆弱
无常随至
一如梦中游戏
悲欢谁演
生活是你
修炼的道场
一切都是你的
自心显现
《金陵物语》之皕八十《茅以升》
平淡无奇(南京)
在秦淮河的波光里,
流淌着少年的梦。
文德桥*的断裂,
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那一天河水呜咽,
生命如落花般告终。
一个誓言在心底萌生,
要让桥梁横跨波涛汹涌。
南京秀丽的山水,
孕育了他坚韧的心胸。
东南大学*的讲台,
传播着知识的火种。
他用智慧和汗水,
描绘出桥梁的图卷。
钱塘江大桥的雄姿,
打破了西方的技术霸权。
而南京长江大桥,
更是他的不朽杰作。
如巨龙腾飞于长江上,
连接起南北交通的脉络。
茅以升的名字,
与这座城市紧紧相连。
他的故事他的精神,
在秦淮河畔永远流传。
九月
文/萧瑟秋风今又是(天津)
菊花酝酿着新的苞蕾
更多五彩的瓣儿,被摔碎
低下头颅的
是谦卑的向日葵
苍苍蒹葭,飘着
灰白的絮
荷叶的憔悴无力,远胜过
莲蓬的枯萎
白杨法桐,摇曳着
风的赘语
叶子们,纷纷上路
走进了,红高粱的醉
看远方,清朗的湛蓝
那是白云的追随
一些梦,再稻花香里
化雨,摇摇欲坠
天道
六
文/鲁风
如果时光允许
我想不好也不坏
平凡的活着
想再好些仿佛没有了资本
想坏又下不了决心
借四季里秋冬长风
随着冷暖去梦想喜怒爱乐
追逐春夏去看冬天里的冰雪
平凡的日子里
总是有好心情陪着
丢了夜里的好梦
明天去努力的找回
平平常常地活着
好懒厅堂总是难得的宁静
忽有鹊鸟喳喳路过
等待雁群列队鸣叫南飞
不一定有人欣赏
韩雪丽
谁和谁是前生注定
风过了谁的梦
想要一朵桃花开
如何不是因为笑容
你和你是不是错过
雨打了你身影
想等一个人出现
可能只是因为从容
白云等待了晴空
总有些时候是任性
可有人会沉默
不一定有人欣赏
细雨爱上庭院
总有些时候是任性
若有人还温柔
不一定有人欣赏
南瓜饼
作者:王建生
种植在房前屋后
生长在普通人家,
在北方地区到处可见,
却不知为何取名南瓜。
南瓜的营养极其丰富,
也可以任意的煎炒烹炸,
胶东的女人心灵手巧,
把南瓜制作又发扬光大。
偌大的南瓜剥皮煮烂,
加上鸡蛋调和蒸发,
细致入微的精心制作,
没有一滴水的掺杂。
里面包裹着各种馅料,
让人们吃出万千变化,
形状各异的千姿百态,
让人感觉到目不接暇。
金灿灿美不胜收,
黄澄澄如诗如画,
香喷喷垂延欲滴,
甜蜜蜜出神入化。
松软,香酥,
美妙的入口即化,
甜美,营养,
感觉是有些伟大。
烟台的南瓜饼啊,
恰似少女的脸庞,
温情的有点羞答。
烟台的南瓜饼啊,
宛如爱人的香唇,
热烈的有些火辣。
朋友
有机会来烟台看看吧,
尝尝我们的南瓜小饼,
看看我们的幸福人家!
朋友,来吧
靓秋
文/嘉峪关流云
月光把银辉叠进秋色里
满空的繁星挑着靓影
风裹着来自苍穹的雨丝
高阳在山水之间独自快乐
荻花硕果笑开了花
秋归的鸿雁飞入春秋芳华里
红柳把自己燃烧成了火焰
胡杨蘸着阳光雨露 写满金黄岁月
锁阳妄想留下阳光雨露
收获踩着鼓点一起粉墨登场
三千弱水酝酿成的秋天
禅悟金秋十月的灿烂辉煌
紫杉路会车
文/太平王子
滑雪场到职业学院5次会车
无聊人干无聊事还自得其乐
坐车也可以闭日养神打瞌睡
哪如放纵目光猎奇大脑思索
紫杉路金河金鑫两街车停泊
对面乘客隔窗相望无法唠嗑
双方目的地都是对方起始站
为什么人世间往往南辕北辙
家住南溪多想就在附近工作
偶尔羡慕农夫自家门口干活
早晨扛锄哼着小调三趟四铲
夕阳拉长身影归途落满欢歌
现代交通四通八达快捷如梭
轻轨地铁工交组成幸福网络
心想事成的日子会越来越近
期盼将来乘飞船去看看嫦娥
你走之后
文/那片树叶(河北)
阳台上的那盆夜来香
开了三遍
也谢了三遍
屋檐下的灰鸽子
日夜不停地
啄食你的影子
月亮路过时
总要在窗前停留一会
日记里的却页
却在向我追讨欠账
你走之后
远方,忽然间就近了
纸飞机
文/那片树叶(河北)
作业本缺的那一页
飞了
飞上讲台
与一根粉笔相撞
突然传来飞机轰鸣
钻进耳朵的
怎么像是笑声呢
纸页里
那道未解的题
用折痕掩盖着尴尬
纸飞机
那么轻盈
它所承载的重
多少回压弯我的梦
一杯月光酒,敬未曾抵达的远方
文/那片树叶(河北)
月亮是一枚缝衣针
缝补太阳离去后
留下的缺口
我却愿它是一壶酒
带着古老的香
痛饮一杯
品出生活的滋味
醉了,远方就来了
更醉时
我已不是我
又管它何处是远方
萧瑟的秋风
文/清风明月(江苏)
吹皱
被岁月吻过的额纹
让泪水落下的时候无声
悄悄的把苍老凝重
默默的关闭曾经快乐的心门
在历经沧桑岁月的搓揉中
躺平成了僵硬的一横
任什么一点一划的勾勒
都在血液的冻结中成了空
风中飞舞的落叶
倾诉无奈离别时的伤痛
凋零
让思维趋向朦胧
萧瑟的秋风
吹散了向往美好的梦
试说:诗眼(46)
刘淮海
事实上,有些古诗现在看来不是很押韵,甚至根本不押韵。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照旧韵它们原本是押韵的。但因为年代久远语音变迁,对照新韵它们不押韵了;另一种是它们本来就不押韵或者没准备押韵。这后一种情况在特殊的条件下,是可以和被允许的。比如在灵光乍现,有了神来之笔和绝妙好词的时候。
这时候,什么押韵平仄对仗,不仅无助于你的出彩与发艳,反而倒是有害的牵绊和缧绁了。这时候,一定不能自我束缚,画地为牢,一根筋和死心眼;这时候,完全可以打破常规,不落窠臼;自出机杼,标新立异。欸乃一声山水绿!
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就是这种情况。在这里,韵不韵的已经无关宏旨了,工整不工整也已经不要紧了。老诗人艾青说它:"既不整齐,也不押韵,更没有任何比兴,却能响彻千古。"为什么?不为别的,就因为它有诗眼!光彩夺目的诗眼!
这诗眼:闪耀着壮怀激烈,济世用命的光芒;抒发了苍凉雄阔,义薄云天的气概;荡响了生不逢时,孤独忧伤的悲歌。像古老的黄河长江悠悠不断,绵绵不绝。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这光芒和情怀依然那样琨玉秋霜,那样振聋发聩,那样夺人心魄。所以什么新韵旧韵,这个那个,有时无需太过认真,去搭理和纠结。
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超强的想象力,优美流畅的语言。为什么要有这些要求?因为我们不能想象:一篇语言支离破碎,说话拖泥带水的东西,会有什么奔放的激情,会有什么飞扬的文采;因为我们不能想象:一篇居心叵测,信口雌黄的东西,会有什么卓越的思想,会有什么高深的宏论;因为我们不能想象:一篇拾人牙慧,溜须拍马的东西,会是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杰作,会是一篇叫人回味无穷的华章。
连载小说——《高铁上的眼神强奸》
文/杜永脉(少陵堂)
(一)
高铁以三百公里的时速撕裂平原,车窗外的风景模糊成一片流动的绿。老贾靠着窗,坐得笔直。这是他多年军旅生涯留下的习惯,像一根钉进椅背的钉子。
他的眼神习惯性地扫过车厢。检视环境、评估风险、观察细节——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曾经在丛林、沙漠和城市废墟中救过他和他队友的命。如今退役了,这习惯却改不掉,也没觉得需要改。他的目光平稳、专注,但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像一台扫描仪。
目光无意间掠过斜前方一位年轻女士。她穿着时尚的吊带衫,正低头看手机。老贾的视线在她身上停留了不到半秒,与他扫视行李架、查看车厢连接处、确认应急锤位置没有任何区别。纯粹是环境观察的一部分。
然而,这短暂的一瞥,却被女士身旁的同伴精准地捕捉到了。
那是一位短发、妆容精致、表情略显犀利的女性。她立刻用胳膊肘碰了碰吊带衫女士,压低声音,但音量恰好能让附近的人隐约听到,“喂,你看那个老男人,一直盯着你看,眼神真恶心。”
吊带衫女士抬起头,恰好迎上老贾刚刚移开、望向窗外的目光。她脸上掠过一丝不自在,下意识地拉了一下其实并未滑落的肩带。
老贾听到了那声“老男人”和“真恶心”,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一下,但依旧保持沉默,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膝盖那本翻旧了的书上。他不想惹麻烦。
麻烦却自己找上门。
短发女士显然不打算就此作罢。她站起身,并非直接走向老贾,而是找到了列车乘务员,声音拔高,带着一种表演性的愤怒,“乘务员!我们要求换座位!这里有位男士一直用极其猥琐的眼神偷窥我朋友,性骚扰!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安全!这是眼神强奸!”
“眼神强奸?”这个词像一颗炸弹,在静谧的车厢里引爆。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到老贾身上。好奇的、审视的、鄙夷的。
老贾的身体僵硬了一下。他缓缓放下书,抬起头。他看到那个吊带衫女士脸上闪过一丝犹豫和尴尬,似乎想拉住同伴,但最终在同伴强势的目光下选择了沉默,甚至配合地低下头,做出受害者的姿态。
乘务员是个年轻女孩,显然没处理过这种场面,有些无措,“这位女士,您是不是误会了……”
“误会?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隐形暴力你们不管吗?非要等到发生实质伤害?你们这是纵容!”短发女士言辞激烈,仿佛站在道德高地上审判。
周围开始有细微的议论声,有人拿出手机拍摄视屏跟踪。
老贾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膛里翻涌的、久违的火气。他知道,任何辩解在这种氛围下都可能被曲解为“狡辩”或“进一步骚扰”。不过,此时的他却注意到了那位短发女士。
她生得一副薄相。短发齐耳,刀裁似的利落,染成时兴的栗棕色,发丝根根听话,纹丝不乱。脸盘小,皮绷得紧,颧骨略高,衬得下巴尖削。眉毛是精心修过的,画成两道细而挑的线,带着几分不容置喙的厉害。
眼不小,黑白分明,看人时亮得有些过,不是通透的亮,是玻璃珠子似的亮,光停在表面,不进里头。这双眼善于飞快地扫视,捕捉,下判断。鼻子窄直,嘴唇薄,唇线画得清晰,涂着哑光的豆沙色口红,大部分时间抿着,显出一种克制的、近乎严厉的神情。
身量不高,大概一米五上下,瘦,但瘦得有筋骨。穿着剪裁合体的烟灰色西装套裙,肩线平直,腰身收得紧。白衬衫扣到最上一颗,露出一截细而硬的脖颈。她坐在那里,背自然挺直,不靠椅背,手里常握着一支黑色手机,手指纤细,指甲修得短而圆,涂着透明的护甲油。
周身透着一种精心打理过的、不容出错的秩序感,以及一种隐约的、绷紧了的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