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朱元璋即朱洪武。“说凤阳,道凤阳”的民谣里,藏着安徽人对朱洪武的复杂印象;而在山东半岛诸城一带,“朱洪武屠杀山东”的传说也流传已久。需要说明的是,“朱元璋屠山东”并无正史依据,更多是民间传说对历史人物的演绎;而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潮,实则与元末战乱、明初人口分布不均等历史背景相关。“乡村记忆”专栏分享这则传说,并非考究史实,而是想呈现一方水土里口耳相传的民间记忆。】

台见新
“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里有九年闹饥荒。”这是流传于安徽凤阳人对明太祖朱洪武皇帝的讽刺之词。然而远在山东半岛诸城一带,也流传着朱洪武屠杀山东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登基后年号洪武,所以民间称呼他朱洪武。传说他出生之时,红光满室,群鸟来朝。等到会开口说话的时候,叫了声爹,爹应声而倒,叫了声娘,娘立即断了气。朱洪武开口叫谁,谁就得死。因而邻人见他就像躲瘟神一般。后来有一老和尚收留了他,从此朱洪武一直在寺庙里长大。
冬去春来,朱洪武渐渐长大了,他耐不住空门的寂寞,便私自下山去外地游荡,沿途乞讨,来到了山东。山东人早就听说朱元璋开口叫谁谁倒霉,因而远远的看见朱洪武,家家闭门。他讨不到吃的非常生气,对山东人产生了怨恨,从此以后,见谁也不足声(不说话)。
一天,朱洪武来到山东半岛诸城境内的黄牛山,又饥又渴,在一大户人家门口饿的昏过去了。那大户人家是本地有名的崔善人,吩咐下人把朱洪武扶进家,灌了些米汤,一会儿朱洪武醒过来了,为了报答这家主人的救命之恩,自己留下来扎觅汉(长工)。

一天晚上,主人起来小便,看见牛栏内一片红光,以为起了火,探身一望,只见朱洪武躺在草棚里呼呼大睡,不禁心中起了疑惑,莫非这小子福大命大造化大,从此就处处留心他。
一次,朱洪武与其他孩子一起放牛,他们把牛赶到草地上啃草,孩子们便玩起了叠罗汉游戏。把几个草提篮叠在一起看谁能稳稳的坐上去,就尊谁为王。孩子们争先恐后,这个刚坐上去就骨碌碌滚了下来,那个又爬上去屁股还没沾边又滚了下来,最后轮到朱洪武了,只见他稳稳的坐在上面。孩子们都觉得有些惊奇,自此以后,他自然成了孩子王。
又一日,朱洪武和孩子们又在草地上玩了起来,他们玩累了。朱洪武对小伙伴们说:“今天杀头牛吃吧!”孩子们都说:“这怎么行,东家知道了那还了得,再说,咱这里一没锅,二没刀,怎么办?”朱洪武说:“这好办”。只见他用秫秸叶子当刀,把牛宰了,用斗笠当锅把牛肉煮了。他与小伙伴们尽情地吃了顿牛肉大餐。然后把牛头插在了山前,牛尾插在了山后。傍晚回家,东家发现少了一头牛,问他:“怎么少了一头牛汗?”朱洪武说:“牛啊,钻了山。”东家不信,朱洪武就让东家亲自去看看,东家前来一看,只见牛头在山前,牛尾在山后,用手拽了一下牛尾巴,牛头还居然发出了“哞哞”的叫声。东家心里明白了,朱洪武不是等闲之辈,将来一定有大处(有出息),就力劝他去投军。

却说元朝末年,社会黑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洪武投奔了郭子兴,由于作战勇敢,不久升为将领,郭子兴死后,他便收拢部下,成为统帅。后来在群雄逐鹿中,独占鳌头,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当上了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洪武虽贵为皇帝,然而此人小肚鸡肠,念念不忘在山东讨饭时的遭遇,为了报复山东人,派大将军徐达、常遇春率兵屠杀山东。这徐、常二将军,站在常山上,看见哪里冒烟就杀向哪里,可怜山东百姓,被杀的十室九空。由于死人太多,死尸腐烂,生出了无数的红头苍蝇,见人就咬,因而原山东人几乎死光,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局面。这才有了后来历史上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的血泪史。
朱洪武当了皇帝,和他一起扛活的伙伴们,曾经有人去找过他。其中一位伙伴去拜见他,只见朱洪武蟒袍玉带,高坐龙椅,文武大臣分列两旁,显得好不威风。朱洪武问:“下跪何人?”来人答道:“是故人。”“何方故人?”朱洪武又问。来人回答道:“您忘了吗?咱们在山东黄牛山一起放过牛,锄过地,有一天咱们锄草时打碎了东家的汤罐,受到东家的惩罚。”话未说完,朱洪武勃然大怒,“一派胡言,我贵为天子,怎能干些下贱之事,给我乱棒轰出去。”过来一群武士,把那人痛打了一顿,轰了出去。那人回去对同伴们诉说了这件事,另一个人笑着说:“不是朱洪武不认人,是你不会说啊!看我的吧。”
过了几天,这个人就去了南京,通报姓名之后,拜见了朱洪武。朱洪武问:“下跪者何人?”这个人说“是故人。”“哪里故人?”“黄牛山故人。皇上想当年,我等将士跟着您,扛着弯弯枪,打了汤罐城,一上午消灭了百万兵,受了师傅的奖。”朱元璋闻听此话,话中有话。原来,朱元璋在山东黄牛山和小伙伴一起去给东家锄地,他们扛着锄头(弯弯枪),消灭了百万兵(锄了很多草),打了汤罐城(古代用汤罐盛水,把汤罐打破了),受了师傅的奖(被东家重罚)。朱洪武明白了这是和他当年一起扛活的小伙伴。于是,哈哈大笑,说:“对!对!对!那一仗我们确实打得漂亮,快请坐!”并大摆筵席,热情招待。还赏个县令,这个人笑眯眯的回去了。

后来别人问这个人说:“你去拜见朱元璋,为什么会热情招待,而早去的那人怎么会挨揍呢?”这个人说:“关键你要会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这叫见风使船,又叫看眼目行事。如今朱洪武贵为天子,当然他要隐瞒身世,宣称自己是龙种,以此来愚弄民众,达到他统治的目的。在庙堂上,只能拣他爱听的话说,千万莫提他当年讨饭、放牛的事,否则性命难保。”一席话说得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时至今日当官的都不喜欢敢于直谏之人,而是非常喜欢阿谀逢迎,拍马溜须的呢!
2017年6月创作于台家大村工作室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投稿微信xcjyg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