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65
从沂蒙山走向世界:原军工三线工厂5808厂的搬迁改制与辉煌发展历程
苑 利
九三大阅兵上,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普用名:国营泰山机械厂,军工代号5808厂)自主研发的新型光电装备庄严亮相,不仅展现了三线军工企业的卓越实力,也为齐鲁大地增添了荣光。

在中国军工发展的宏伟历程中,一批三线工厂曾默默扎根深山,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与智慧。原国营五八○八厂(以下简称“5808厂”)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创建于1971年的5808厂,最初扎根于沂蒙山区,作为我国光电装备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承担着我军夜视装备研制的重任。随着时代发展,这家企业成功完成搬迁、改制与升级,从沂蒙山区走向现代化城市,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蜕变为今天的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一家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一、沂蒙山区的坚守与初建
5808厂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地处沂蒙山区,环境艰苦却战略地位重要。工厂专注于单兵光电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尤其在微光夜视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军夜战能力的提升作出重要贡献。在这片相对封闭的土地上,5808厂锤炼出一支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团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战略搬迁:从深山到泰安
1987年,随着国家战略调整与军工体制改革,5808厂迎来重大转折——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这次搬迁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更,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全面升级。泰安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凭借其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和人才集聚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搬迁过程中,工厂成功克服了设备转运、人员安置与技术升级等诸多困难,实现平稳过渡,并正式更名为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三、改制与升级:融入现代军工体系
2002年,工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2010年,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成为其光电领域的核心单位。通过这一系列改制举措,企业实现了从传统三线工厂向现代军工企业的转型,显著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紧密围绕国防现代化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了车载平台、机载平台和单兵平台等多领域产品体系,推动光电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四、科技创新与国际接轨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公司构建了完整的技术链条,涵盖光电总体设计、机械制造、光学冷加工、表面精饰等关键环节,具备年产20万具微光、红外光电产品的制造能力。截至2025年4月,公司已拥有有效专利96项、软件著作权2项,技术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陆军、海军、空军及军贸领域,部分产品更达到国际标准,成功进入全球市场,实现了从“深山老厂”到“国际化企业”的华丽转身。

五、科改示范与未来展望
公司入选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企业,成为泰安市首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并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这些荣誉彰显了其在国企改革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标杆地位。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多光谱融合探测、无人化平台等前沿技术研发,推动光电装备向多维度、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持续贡献力量。

结语
从沂蒙山区朱家坡到泰山脚下,从三线工厂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08厂的蜕变是中国军工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这一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战略支持、企业自身的改革创新以及几代军工人的无私奉献。今日的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正以崭新的姿态把握时代脉搏,与国际先进技术同频共振,继续在国防光电事业的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苑利,中共党员,大专,工程师,1982年~1991年在山东新华翻砂厂(国营9363厂)工作,脱产电大学习三年,毕业后任质检科计量和产品质量技术员,1991年~2015年在济南味精厂(国营第5805厂)工作,先后任节能计量处技术员、副处长、处长,1995年任<中国质量报>通讯员,<标准.计量.质量>杂志通讯员,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歌词、企业管理文章、通讯等,现退休。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