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骑行
作者 远山
打小我就喜欢骑行。
记得学车那会,我还在农村,用的是姥爷的那辆二八大梁自行车。
那时我个子矮,把腿插进三角架,屁股一撅一撅地骑行。由于身子偏左,掌握不好平衡,时常摔跤跌倒,膝盖鲜血淋漓。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还是学会了骑车。
回到城后,我骑上父亲新买的二六永久牌自行车。楼上的魏哥,时常撺掇我偷父亲的自行车,载我满世界风跑。他越骑越快,两只大脚踏在车蹬上,像只高速活塞,飞快地做机械运动,我俩在马路上张大嘴巴嗷嗷直叫,兴奋得横冲直撞。
但那时自行车与现在的公路车、山地车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车子轻重,还是刹车效果,都有天壤之别。尤其有了变速器,大大缓解了骑行力度,再大再长的坡,也能轻松蹬上去。
退休后,我时常看见街上的骑行者,很是羡慕他们。于是我也买辆捷安特山地车。但我不想加入车队或骑行俱乐部。
我想上岁数了,为什么要一大帮人风驰电掣穿梭马路呢?而且,人一多,事就多;你得在约定地点会齐车友吧;有人想去海边,有人要骑山路;还要前后照应,不能掉队;时间一长,拉帮结派,制造事端。这何必呢?
还是一个人自由自在骑行好。想去哪就去哪,不用等这个,会那个。车速自己掌握,平道上骑快些,下坡路骑慢点。遇到眼前一亮的风景,立马停下,拍拍照,找个地方,坐下喝口水,静静地欣赏大自然之美。尤其是在寂静的路面上,一个人慢悠悠地骑,手机播放自己心仪的音乐,这是何等的惬意与欢愉啊。
我现在大都与老伴一起骑行,可我总担心落在后面的她是否跟上来了,隔得远了,又担心她安不安全。这时我会想,还是一个人骑行好,没那么多的担心与顾忌。
我的一个发小,听了我的建议,在网上买辆山地车。车子刚买回来,他想上网搜一下附近的骑行群,准备跟车队一起骑行。我劝他不要入群,免得生是非,他接受了我的建议。
有时我想,我是不是有些强加于人。人与人性格、爱好、观念不完全一致,也许我的想法在他人那里不是问题,入群后,反而有更快乐的事情发生,毕竟因人而异嘛。没过几天,发小在微信上说,他也觉得一个人自由得骑行好。但我告诫自己,以后不要动辄给人建议,人还是随性得好。
秋天来了,山色变得五彩斑斓,我一人骑行在山谷中寂静的土路上,前后无人,只有车轮发出奔跑的沙沙声响。
这条路我最喜欢。路两边的高大树枝,像一个个巨人朝天弯曲着臂膀,把天空密密匝匝遮挡住,我像是穿行在大自然的隧洞里。耳边的风,路边的景,手机放送的轻音乐,这一切让我兴高采烈,心旷神怡。
从我家往西金龙寺方向骑行,总共有五连坡。五连坡一说,我还是听修车小哥说的。
这条路,我反反复复骑行多次,也数过几次,可数着数着忘了,看来真上岁数了。经小哥这么一说,可不是五连坡嘛。这次我不仅记住了五连坡,还发现第二道坡尽管不太陡,三十来度,但它很长。第三道坡虽说不长,它却很陡,估计四十多度吧。
每当由五连坡顶向下滑行,都是我充分享受由高速所带来的刺激与兴奋的时刻。尽管我内心有点紧张害怕。担心车轮被路面上的石子或坑洼颠起,那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我会下意识稍稍捏住车闸,可快到了坡底,我又松开车闸,随着车速的加快,我的心跳也在急剧地加速,我想此时此刻我的脸色一定涨得通红通红吧。
当车子滑到坡底,我又在责怪自己的逞强好胜了,都多大岁数了,一旦摔倒,后半生可要在床上度过了。在前面下坡,我一定要稳稳当当,没必要那么快,又不是赶着去死。可到了下坡,我又控制不住自己,还在心里暗暗劝说,最后一个下坡慢慢滑行吧。
这就是人性,在诱惑与刺激面前,总也控制不住,总抱有侥幸。诸如在投资冒险乃至犯罪过程中,这种人性的复杂与胶着,就是葬送自己的罪魁祸首。
骑行的宗旨是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让自己的心与眼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之美。尤其到老年,身体的敏捷性及反应能力都大大下降了,何必为一时的快感而不顾及人身安全与性命之忧呢?我一边骑行一边严肃思考着。
这时,路右手有一条质量不算太好又不太宽的柏油路,是我以往途径遗漏了吗?随即我拐进去,柏油小路总体比较平坦,没有太大坡度。
路两边的篱笆上绿植郁郁葱葱,两旁的农舍鳞次栉比。空气中飘荡着乡下特有的枯柴与农肥的气味,此景此味久违了。
我骑好长时间,小路像是没了尽头,只在不远处路面变成泥石土路,我的车子虽是山地车,可我不想颠簸自己,我停下车,问路边的老农,得知土路尽头无路可走,我才调转车头原路返回。
这么古朴安静的小村我怎么才发现呢?骑车真好,好就好在车下的路,完完全全自我把控,一个人骑行真好,好就好在去哪不用跟人商议,只管依心情想去哪去哪。
我多希望这种自在骑行陪伴我长一些,再长一些时日。我要与车子一起动起来,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多看看这么美好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