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六十九春秋有感
金秋又是逢生日,丹桂香浓叶暗时。
迈步笑迎称寿酒,兴心乐咏祝延诗。
营营活计强身在,皱皱苍颜老镜窥。
可叹人情和圣道,无常翻覆教谁期?
2024年9月29日于成都
《七律·六十九春秋有感》赏析
引言:秋风中的人生镜像
在金秋的成都,2024年9月29日,一位诗人以六十九春秋为题,吟就一首七言律诗《六十九春秋有感》。这首诗如一叶丹桂,飘零在秋风中,承载着对光阴的感慨、对生命的审视,以及对无常的叹息。诗题直白而亲切,“六十九春秋有感”,以数字点明岁数,以“有感”暗示心潮起伏,恰如一位长者于生日之际,独对镜台,抚今追昔。成都,这座“天府之国”,以其温润的秋意为背景,更添一层诗意的柔和与苍凉。
七言律诗,本是唐宋以来格律严谨的诗体,讲究平仄、对仗、起承转合。此诗严格遵循律诗规范:首联起兴,颔联承意,颈联转折,尾联合题。全诗八句,七言对仗工整,语言朴实却蕴藉深沉。诗人以生日为契机,借景抒情,将个人生命轨迹融入宇宙大化,触及“人情”和“圣道”的永恒命题。读此诗,如饮一盏陈年老酒,初尝微苦,回味绵长,令人不由生出对人生无常的共鸣。
这首诗的主题可概括为“秋生日感,无常叹”。金秋生日,本该是喜庆之机,诗人却以“可叹”收尾,转入哲思。表面是寿辰自况,深层却是对时光流逝、世事翻覆的喟叹。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六十九岁本是“古稀”门槛,却被诗人以“营营活计”一笔带过,透出当代长者的坚韧与无奈。赏析此诗,不妨从结构、意象、情感、哲理四个层面展开,层层剥笋,探其诗心。
首联:金秋生辰,桂香中的时光回环
“金秋又是逢生日,丹桂香浓叶暗时。”
诗开篇即以“金秋”点染时令,金黄的秋叶、丰硕的果实,象征收获与成熟,却也隐含衰败之兆。“又是”二字,妙在轻描淡写,却重如千钧。它不只是时间上的重复,更是生命轮回的叹息。生日,本是新生之庆,然在“又是”中,已成循环的枷锁。诗人巧用“逢”字,逢合天时,逢合人寿,却也逢合那不可逆转的衰老。唐人杜甫有“又见梨花又见柳”之句,同样以“又”感春归,然杜甫春意盎然,此诗秋意萧瑟,二者对比,更显诗人对岁月的敏感。
次句“丹桂香浓叶暗时”,以桂花入诗,桂本是月中仙物,象征高洁与长寿。《楚辞·九歌》云“桂酒兮椒浆”,桂花醉人,然“叶暗时”一转,香浓中藏暗淡。桂叶繁茂时香气四溢,叶暗则指秋深叶落,喻人生盛极而衰。成都九月,桂花正盛,此景非虚构,乃实感。诗人借此景自况:生日如桂花绽放,香浓一刻,却转瞬叶暗。意象上,“丹桂”色泽鲜红,喻生命热烈;“香浓”触觉嗅觉并用,唤起读者感官;“叶暗”以暗喻隐,预示后文皱纹苍颜。首联起兴有致,不直抒胸臆,先借秋景铺陈,引出生日主题,宛如一幅水墨秋图,淡远而有余韵。
此联对仗工稳:“金秋”对“丹桂”,“逢生日”对“香浓叶暗时”。“金秋”时令对“丹桂”物象,“逢”动词对“香”形容,节奏匀称。平仄上,首句“平平仄仄平仄仄”,次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入律严谨。赏析至此,已见诗人功力:不求华丽辞藻,却以景真情,奠定全诗基调。
颔联:笑迎寿酒,乐咏延诗的旷达姿态
“迈步笑迎称寿酒,兴心乐咏祝延诗。”
颔联承首联生日之喜,转入庆贺场景。诗人以“迈步”开句,步履虽老,却“笑迎”,这笑非勉强,乃旷达之笑。寿酒,本是贺寿之物,“称寿”二字,呼应“生日”,却以“迎”字主动,显长者从容。“笑迎”对仗于下句“乐咏”,上联动静相生:迈步是动,笑迎是情;兴心是意,乐咏是行。酒与诗并举,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此处酒诗相映,喻人生慰藉。
“兴心乐咏祝延诗”,兴致勃发,吟咏寿诗,祈祝延年。“祝延”二字,源自《诗经·小雅》“寿考万年”,然在现代语境中,更添一层自嘲的温暖。诗人非自怜,乃自勉:六十九岁,犹能兴心乐咏,何尝不是一种胜利?对比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此诗不求尽欢,只求“乐咏”,低调而深沉。意象上,“寿酒”温热,“延诗”飘逸,二者交融,象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慰藉。
此联对仗精巧:“迈步”对“兴心”,“笑迎称寿酒”对“乐咏祝延诗”。动词“迈”“兴”对,“笑迎”“乐咏”平行,宾语“称寿酒”对“祝延诗”,酒诗相映成趣。平仄合律,颔联承上启下,将生日喜庆推向高潮,却为下联转折埋伏笔。赏析此联,读者不禁思及:人生多舛,然有酒有诗,便有笑颜。此乃诗人对衰老的抗争姿态,值得细品。
颈联:营营活计与皱颜镜窥的现实镜像
“营营活计强身在,皱皱苍颜老镜窥。”
颈联转折而来,由喜转悲,由外在庆贺转入内在自省。“营营活计”源自《庄子·齐物论》“营营周流”,喻忙碌琐事。诗人以“强身在”收句,活计非负担,乃强身之法。六十九岁,犹“营营”,可见长者不懈追求。此句朴实无华,却道尽当代老人生活:退休后仍操劳家事、园艺、阅读,以劳作对抗衰老。宋人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同样以行动破愁,此诗“强身在”与之相类,然更接地气。
次句“皱皱苍颜老镜窥”,转入视觉镜像。“皱皱苍颜”,叠字生动,皱纹层层,苍颜喻白发苍老。“老镜窥”三字,妙在“窥”:非直视,乃偷窥般自怜,透出无奈与自嘲。镜子,古诗中常为自省之物,如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镜中泪痕,此处镜中皱颜。意象上,“营营”动态对“窥”静态,“强身”积极对“老”消极,形成张力。颈联以现实对颔联的旷达,显人生双面:外有笑颜,内有皱纹。
对仗上,“营营活计”对“皱皱苍颜”,“强身在”对“老镜窥”。叠字“营营”“皱皱”工整,动静、内外相映。平仄严谨,此联转折自然,如秋叶由绿转黄,渐露萧条。赏析至此,诗已由景入情,由喜入悲,读者心生共鸣:谁人未老?然“强身在”一语,又给以希望。
尾联:人情圣道,无常翻覆的哲理升华
“可叹人情和圣道,无常翻覆教谁期。”
尾联合题,以“可叹”领起,叹人生无常。“人情和圣道”,人情指世俗情感、礼仪;圣道指天道、佛道,源自儒释道融合。“和”字妙,喻二者本该和谐,然现实中常冲突。生日贺酒是人情,镜中皱颜是圣道警示,二者交织,却难调和。
“无常翻覆教谁期”,收以哲思。“无常”佛教语,喻世事变幻;“翻覆”如浪涛翻腾,喻人生起伏。“教谁期”反问,教谁期待?无须明言,读者自悟:莫期,一切随缘。尾联对仗:“人情”对“圣道”,“和”对“翻覆”,“可叹”对“教谁期”,虚实相生,余音袅袅。
此联升华全诗,由个人生日扩展至宇宙观。宋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寻而不得,此诗“教谁期”,期而无果,二者皆叹无常。赏析尾联,诗之魂魄毕现:非悲观,乃豁达。
艺术手法赏析:格律、意象与修辞的和谐统一
此诗艺术上,格律严谨。七言律诗要求首联可不对仗,此诗首联已对;颔颈必对,二联工稳。平仄:全诗黏对合律,如“金秋”(平平)对“丹桂”(平仄),节奏铿锵。韵脚“时”“诗”“窥”“期”,押“支”韵,声调悠扬。
意象丰富:秋桂喻盛衰,寿酒诗喻慰藉,镜窥喻自省,无常喻哲理。景情交融,古今一脉,如王维“空山新雨后”,景中有人,此诗景中有人生。
修辞上,叠字“营营”“皱皱”生动;对偶工整;反问“教谁期”发人深省。无华丽藻饰,却真挚动人,似老酒不需糖衣。
主题深化:生日感叹中的人生哲理
诗主题不止生日,乃对时光的对话。六十九岁,古称“耄耋”前夕,诗人以“有感”直面,显当代长者风范。无常观,融佛道:人情如梦,圣道如镜,翻覆中求安。
对比古典: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同样寿感,此诗更乐观。“营营强身”喻现代养生,区别于古人闲愁。
结语:桂香永驻,诗心不老
《六十九春秋有感》,一首秋日小诗,却道尽人生大义。诗人于成都桂花时节,笑迎皱颜,叹无常而期自强。读之,如镜自照,启人珍惜当下。诗虽短,意无穷,愿读者于此,觅得一缕桂香,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