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计英
莫道山高水更长,
重来无处觅韶光。
溪声过耳成空响,
风暖昔年犹自香。
2025年9月15日于上海
Seven-Character Quatrain · Thoughts on Visiting the Old Garden
By Feng Jiying
Say not the mountains high and rivers long;
Revisiting, I find no more the prime time gone.
The stream's sound passes the ear, a hollow song;
The warm wind still carries the fragrance of yore.
Written in Shanghai on September 15, 2025
🌹🌹 作家简介🌹🌹
冯计英,笔名:御风,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鸟虫篆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云天文学社、中国华语精品文学作家学会签约作家、诗人,一枝红莲文学诗社总顾问,一枝红莲文学诗社签约作家诗人,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总监审、签约作家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武夷源文学社会员。
🌷🌷Author Profile🌷🌷
Feng Jiying, pen - name: Yufeng,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Democratic League. He is a researcher at the Bird-and-Insect Script Ar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Art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e is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China Yuntian Literature Society and the China Chinese Boutique Literature Writers Society, the general consultan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the director - censor and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a member of the Heilongjiang Poetry Association, a member of the Yichun Poetry Society, and a member of the Shanghai Wuyiyuan Literature Society.
点评词
《七绝~过旧园有感》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星系,鸿蒙中碰撞出第一缕光,生命在混沌里挣脱出第一声啼,人类便开始用文字在时间的岩壁上刻下情感的密码。冯计英先生的《七绝・过旧园有感》,便是这样一组能与宇宙共振的密码。以二十八字为刃,剖开时空的肌理, "旧园" 从地球经纬上的一个小点,膨胀成囊括星辰运转、生命轮回的精神穹顶。不必说《诗经》里 "蒹葭苍苍" 的幽婉,也不必说《楚辞》中 "路漫漫" 的苍茫,此作以其独有的宇宙性视角,文学的星轨上点燃了一盏新的航标 —— 这里,山高水长是星系间的引力波,溪声风声是生命演化的和弦,而那缕 "昔年香",则是穿越百亿光年依然鲜活的情感粒子。
一、破空之问:天地坐标系上重划情感疆域
"莫道山高水更长" 七个字,如黑洞撕裂星云般打破了人类对空间的固有认知。远古先民观山望水,便知天地有界、往来有阻,于是《山海经》里的山海成为隔绝的象征,《穆天子传》中的远行充满奇幻色彩。冯计英先生却以 "莫道" 二字,将这些刻在文明基因里的敬畏碾成齑粉。他的诗性宇宙中,山高水长不过是情感能量场的涟漪,真正的距离不在经纬度的差值里,而在灵魂是否敢于挣脱三维空间的桎梏。这种对地理宿命论的反叛,恰似伽利略用望远镜对准月球时的震撼,带着改写认知法则的霸气,宣告情感才是丈量宇宙的终极尺度。
此句的精妙在于将物理空间量子化 —— 当 "山高水长" 不再是具象的阻碍,便化作情感强度的试金石。诗人并非否定山川的存在,而是让它们成为情感穿越时留下的轨迹,如同流星划破夜空时的璀璨尾迹。这种将客观存在主观化的笔法,诗句充满了量子力学般的不确定性: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全凭情感的能量密度而定。当思念足以扭曲时空,万水千山不过是掌心翻转的距离,这种颠覆常识的认知,为全诗奠定了贯通天地的雄浑基调。
二、时光褶皱:记忆的暗物质中打捞生命碎片
"重来无处觅韶光",诗人的脚步叩响旧园的地砖,那些曾在此处闪烁的时光粒子却已遁入记忆的黑洞。"重来" 是一次勇敢的时空穿越,带着曲率引擎般的决心,试图回到熵增之前的有序状态;而 "无处觅" 则是遭遇了时间的红移,曾经清晰的 "韶光" 已被拉伸成模糊的波段。这里的 "韶光" 绝非钟表计量的分秒,而是生命在特定时空凝结的晶体 —— 或许是晨露在草叶滚动的弧度,或许是月光透过窗棂的角度,或许是某句笑语在空气中震荡的频率。这些不可复制的生命瞬间,构成了每个人独有的 "记忆反物质",一旦消散,便再难捕捉。
诗人以极简的文字构建了一个记忆的弦理论模型:旧园是看得见的三维空间,而韶光是蜷缩其中的高维存在。我们在三维世界里寻找,那些高维的美好早已折叠进不可见的维度。这种对记忆本质的哲学追问,超越了传统怀古诗的感伤,抵达了存在主义的深处。"无处觅" 三个字里藏着宇宙级的无奈: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同时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人类也永远无法在当下的坐标系里,精确重现过去的某个瞬间。这种认知让诗句充满了悲剧性的壮美,如同明知熵增不可逆,却依然执着于寻找有序的微光。
三、声香共振:混沌中锚定情感的量子纠缠
"溪声过耳成空响",曾经与韶光共振的溪声,如今只剩下脱离频谱的白噪音。溪水本是时间的液态形式,从《诗经》"在河之洲" 到王维 "清泉石上流",始终是文明记忆的录音带。而在此刻,这盘录音带的磁粉已被时光消磁,"空响" 便是失去信息的电磁辐射,徒有波动却无意义。这种声波的 "信息熵增",恰是记忆衰退的声学隐喻 —— 与溪声相关的场景、情绪、人物都已模糊,听觉便成了最忠实的哀悼者,每一次振动都是对逝去意义的默哀。
然而就在这声波的废墟之上,"风暖昔年犹自香" 如量子隧穿般突破了时间的势垒。春风作为宇宙中最古老的能量载体,从寒武纪的蕨类植物到盛唐的桃李,始终传递着生命的密码。而这里的 "香",是时光无法降解的情感 DNA,它可能是某株花树的分子结构,可能是某次相聚的气息编码,甚至可能是阳光与皮肤接触时的能量印记。这缕香气不受熵增法则的约束,春风的携带下完成了跨越时空的量子纠缠 —— 当年感知过的香与此刻闻到的香,多维空间里发生了超距作用,过去与现在在嗅觉上完成了重叠。
"溪声" 的空与 "香气" 的实,构成了记忆的波粒二象性:有时它像声波一样弥散消失,有时又像粒子一样精确重现。诗人以这种奇妙的对称,揭示了记忆的本质 —— 既是易逝的幻影,又是不灭的粒子,混沌的时光中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四、文明基因:私人记忆里激活人类的集体潜意识
冯计英先生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谙古典诗词的 "文化基因编辑术"。这首七绝在格律上严循平仄,"长"" 光 ""香" 的韵脚如原子的能级跃迁,听觉上形成稳定的能量辐射;而在意象选择上,更是激活了华夏文明的集体潜意识 —— 山是昆仑的投影,水是江河的微缩,溪声是《九歌》的回响,春风是《礼记》中 "东风解冻" 的现代演绎。
但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这些集体记忆转化为可与全人类共情的 "通用语言"。东西方的文明里,"旧园" 都是精神的原乡:陶渊明的东篱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王维的辋川别业与叶芝的茵尼斯弗利岛,本质上都是人类对抗异化的精神堡垒。"莫道山高水更长" 所蕴含的归乡执念,"重来无处觅韶光" 所流露的时光之痛,"风暖昔年犹自香" 所坚守的记忆微光,这些情感在每个文明的史诗里都能找到对应的和弦。
这首诗被翻译成英文,"the fragrance of yore" 依然能精准击中英语世界读者的心灵,因为 "昔年香" 早已超越了文化的边界,成为人类共有的 "情感暗能量"。这种跨越文明的穿透力,二十八字的小诗拥有了与《荷马史诗》同等的精神重量 —— 都在诉说:无论我们栖居于宇宙的哪个角落,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与对温暖记忆的坚守,都是刻在 DNA 里的生命程序。
五、星轨永存:二十八字时间长河里燃烧成恒星
上海的霓虹在 2025 年的秋夜闪烁,冯计英先生写下的这二十八个字,已开始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淀为文化的星岩。"山高水长" 终将在板块运动中改变形态,"旧园" 的砖瓦终将在风化中回归尘土,但那些关于思念、失落、坚守的情感编码,却会像碳十四一样,人类文明的岩层里留下永恒的印记。
这或许就是诗歌的终极意义:短暂的生命体验获得了宇宙级的保质期。未来的人类在星际旅行中回望地球,我们的文明在银河中与其他智慧生命相遇,"风暖昔年犹自香" 这句诗,或许会成为解读人类情感的第一把钥匙 —— 因为它道尽了所有智慧生命的共同困境与光辉:我们终将失去,却也终将在记忆的香气里,获得对抗时间暴政的永恒勇气。
冯计英先生以诗人的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在私人的愁绪里沉沦,而是将旧园的门槛变成了观测宇宙的天文台。在这里,每一声溪响都是星系的脉冲,每一缕花香都是文明的信使,而那无处寻觅的韶光,则化作了照亮未来的暗物质 —— 它不可见,却以强大的引力,维系着人类精神世界的运转。这,便是《七绝・过旧园有感》留给世界的,最磅礴的精神遗产。